为什么现在很多nba球队老板套现离场?联盟是推波助澜的一份子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5 18:17 1

摘要:现在打开体育新闻,总能刷到某某球队老板套现离场的消息,一个个跑得比谁都快,生怕晚一步就砸手里似的。

现在打开体育新闻,总能刷到某某球队老板套现离场的消息,一个个跑得比谁都快,生怕晚一步就砸手里似的。

这些家伙根本不是什么热爱篮球的投资人,他们本质上就是把球队当股票炒的投机分子,赚够了就跑,哪管身后球队烂成什么样,球迷骂成什么样。

你以为这些老板买球队是因为爱篮球?

别傻了,他们眼里只有账本上的数字在跳。

当年砸钱买球队,根本不是看中什么篮球文化,就是瞅准了联盟商业化的风口,想着趁热度捞一笔。球队战绩好不好不重要,能不能卖高价才是关键。

花几个亿买下来,随便换个经理,签几个能卖票的球星,等球队市值涨上去了,立马转手叫卖,赚得盆满钵满。

话说,这种操作跟菜市场倒腾白菜有啥区别?

以前的球队老板多少还讲点情怀。

像库班那样陪着小牛从低谷到夺冠,砸钱建训练馆,跟球员称兄道弟,输球了比谁都急,赢球了比谁都疯。

现在呢?

老板们坐在豪华包厢里,手里拿着平板看股价,比赛打得再精彩也懒得抬头,球员受伤了第一反应是保险赔多少,哪还有半点对篮球的热乎劲儿?

说白了,他们买的不是球队,是能快速升值的资产,球队历史、球迷感情、城市荣誉,在他们眼里全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这些老板非常地急功近利!

刚买下球队就开始裁员,把老员工一个个踢走,美其名曰 “优化成本”;训练设施多少年不更新,球员抱怨场馆漏雨都懒得修,钱全花在买流量球星身上撑场面。

等到赛季打不好,不是想着怎么补强,而是琢磨着怎么把球队包装得更值钱,好给下家画饼。

这种干法跟杀鸡取卵有啥区别?

对他们来说,球队并不是用来经营的,而是用来炒作的工具。

他们真的在乎球队输赢吗?真的在乎球迷感受吗?真的把篮球当回事吗?

看看那些套现离场的老板就知道了。

有的刚把球队带到季后赛就宣布出售,理由是 “个人投资战略调整”;

有的接手没两年,连主场名字都改了三次,就为了多赚点冠名费;

更有甚者,为了压低工资帽避税,故意放走核心球员,让球队摆烂好几年,球迷在主场举着 “滚出去” 的标语,他们照样在发布会笑得一脸得意。

这种见利忘义的做派,哪配当球队老板?

联盟现在的风气也被这些投机分子带歪了。

以前球队老板坐在一起聊的是怎么提升比赛质量,怎么培养年轻球员,现在一见面就比谁的球队市值涨得快,谁的商业赞助多,谁的转播合同签得值。

篮球成了他们酒桌上的谈资,球队成了他们炫耀财富的名片。

你以为他们开会讨论战术?

其实啊,他们在盘算怎么把门票价格再涨涨,怎么把周边产品卖得更贵,怎么让球队这块招牌更值钱。

至于比赛打得好不好看,球员拼不拼命,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里。

球迷的钱就这么好骗吗?

一次次买高价门票,一次次囤周边球衣,一次次熬夜看球,图的不就是球队能赢球,能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吗?

可这些老板呢?

拿着球迷的血汗钱去买豪宅游艇,球队需要补强的时候哭穷,一到套现的时候就狮子大开口。

依稀记得前几年,有支球队老板刚卖完球队,转头就买了私人飞机,而那支球队的主场空调坏了半个赛季都没人修,球员在场上汗流浃背,球迷在场下骂声连片。

这种对比看着不觉得寒心吗?

这些老板找的套现理由,一个个说得比唱的还好听。“个人精力有限”“想专注其他事业”“为球队长远发展考虑”等等。

但大家都知道,他们这是赚够了想跑路。

真为球队考虑,当初就别为了避税拆散阵容;真精力有限,当初就别砸钱抢球队;真想专注其他事业,当初就别借着篮球的热度圈钱。

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骗骗刚看球的小白还行,对老球迷来说,简直是公开处刑,把大家当傻子糊弄。

以前球队老板和城市是绑在一起的,球队是城市的脸面,老板是城市的一份子。

现在倒好,老板们住在别的州,甚至别的国家,一年都不去几次主场,球队打得再烂也影响不到他们的生活。

他们根本不懂球迷在主场输球后的失落,不懂球员想为城市赢球的渴望,不懂一支球队对一座城市的意义。

在他们眼里,球队就是个代码,市值就是个数字,交易就是个操作,哪有半点人情味可言?

联盟也不管管这种风气,反而对老板套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推波助澜!

毕竟老板们都是金主,联盟靠着他们的钱运转,哪敢真得罪?

可这样下去,受伤的是谁?

是那些从小支持球队的球迷,是那些想在主场看到胜利的城市,是那些把篮球当信仰的年轻人。

当球队成了老板手里的商品,今天被卖到东,明天被卖到西,球员打比赛像走流程,球迷看比赛像看广告,这篮球还有什么意思?

看看那些老字号球队,以前的老板宁愿亏钱也要保住球队招牌,现在的新老板刚赚点钱就想着卷铺盖走人。

以前球队输了球,老板会站出来说 “我们明年再来”,现在输了球,老板在盘算 “这球队还能卖多少钱”。

这种对比多讽刺啊,篮球在他们眼里哪是什么运动,分明就是个赚钱的工具,赚够了就扔,连回头看一眼都嫌麻烦。

球迷们嘴上骂着,心里盼着能有个真心爱篮球的老板来接手,可现实呢?

来的都是更精明的投机者,一个个戴着 “热爱体育” 的面具,背地里算着更精的账。

他们会在发布会上说 “要为城市带来冠军”,转头就把潜力新秀换出去换现金;

他们会跟球迷拍着胸脯保证 “加大投入”,结果把钱全投到商业开发上,球队阵容一年比一年寒酸。

这种套现离场的风气蔓延开来,联盟都快成了资本的游乐场。

老板们像走马灯似的换,球队风格一年一个样,球员刚适应体系就得换环境,球迷刚爱上一支球队就得重新适应新老板的套路。

篮球的传承呢?球队的灵魂呢?城市的记忆呢?

在资本的洪流里,这些全成了可以牺牲的东西,只剩下冷冰冰的交易和数字。

真不知道这些老板晚上睡得着觉吗?

拿着球迷的钱,毁着球队的根基,赚着昧心的快钱,就不怕有一天被钉在体育史的耻辱柱上?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聪明,捞一笔就走,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可球迷心里跟明镜似的,谁是真心爱篮球,谁是来捞钱的,看得清清楚楚。

那些套现离场的老板,走的时候可能风光无限,赚得盆满钵满,但用不了几年,就会被球迷忘得一干二净,就像从来没存在过一样。

篮球这东西是靠热爱撑起来的,不是靠资本堆起来的。

老板可以不懂战术,可以不会经营,但不能没有对篮球的敬畏,不能没有对球迷的尊重,不能把球队当成谋利的工具。

当越来越多的老板把套现离场当成理所当然,当篮球场上只剩下铜臭味,那时候就算联盟再有钱,比赛再热闹,也早就没了当初让人疯狂的味道。

来源:淡看中秋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