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润超4000万,机器人翻7倍,禾赛Q2财报超预期 | 智车星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15 19:59 2

摘要:2025年Q2,禾赛科技交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答卷——实现营收7.1亿元,同比增长超50%,净利润首次突破4000万元,正式走入盈利轨道。

2025年Q2,禾赛科技交出了一份超出市场预期的答卷——实现营收7.1亿元,同比增长超50%,净利润首次突破4000万元,正式走入盈利轨道。

而比利润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家激光雷达公司正在以两条增长曲线同步加速。

一条是车载市场放量,ADAS赛道,已进入平台化交付的新周期;

另一条,是在机器人领域抢下出货量第一,开辟了全新且更具潜力的市场。

禾赛的主战场仍是智能汽车。

过去一年多,激光雷达从“技术炫技”逐渐回归到“系统可靠性”的本质,在越来越多车企眼中,它不再是发布会上吸睛的加分项,而是NOA功能常态化运行所必须的安全底座。

2025年上半年,禾赛的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达到44.97万台,同比增长237.5%,半年交付已超过2024全年,前装放量的节奏已经起势。

相比“数量增长”,更值得关注的是“客户结构”的变化。

禾赛不仅持续获得吉利、长安、长城等主流自主品牌的新项目定点,更与其Top 2客户之一达成了2026年多款车型的平台级合作。

这意味着,禾赛已经从单个爆款车的项目制合作,进入到了主机厂的中长期产品路线图中。激光雷达不再是选配,而是前装标配,直接进入整车开发流程的前期定义。

这种合作形态的转变背后,也体现着禾赛在稳定性、供应链适配性、交付体系成熟度上的综合能力。

国际市场也出现类似转向。禾赛的新一代小型远距激光雷达ATX,获得丰田旗下合资品牌的定点,预计2026年起量产。

这是禾赛首次进入日系车企的主机厂体系,也证明着禾赛产品已具备快速导入国际车企的能力。

ATX是禾赛第四代芯片架构下的代表性产品,主打小体积、高分辨率、中长距探测的平衡能力,更适配舱内集成,已被比亚迪、奇瑞、长城、长安、小米、理想等多家主机厂,规划为未来两年中高端车型的基础配置。

另一个看点,则来自机器人赛道的爆发。

2025年上半年,禾赛在机器人领域的激光雷达出货量达到9.8万台,同比上涨692.9%,占国内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超50%份额。其中仅JT系列,发布不到5个月,累计交付就突破10万台(包含非机器人领域),刷新行业量产纪录,成为消费级草坪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优先采用的传感器方案。

禾赛机器人感知业务高级总监佀新泉曾指出,机器人与车的需求逻辑完全不同——汽车强调前向远距探测,机器人更关注全向环境理解。

换句话说,移动机器人品类不要求激光雷达能“看得多远”,但要求看的广,系统稳定性要强,边缘部署能力和对室内动态环境的适配程度也要高。像JT系列这样的全视角产品,正好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而从价格结构看,千元级激光雷达在机器人中仍属高价件,利润反而优于车规产品。

更关键的是,机器人市场对激光雷达没有路线争议。视觉+激光雷达的融合感知已经是行业共识,尤其在家庭、服务、清洁等场景中,多线激光雷达正逐步替代早期的视觉拼接方案。

在“AI走向实体世界”的产业结构变化中,激光雷达正从汽车应用之外,找到更多价值和角色。

回头看去,禾赛今天的增长,离不开过去10年间的稳扎稳打。

首先,是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

第四代芯片架构,加上全面升级的光机设计和激光收发模块,让激光雷达在性能、体积、功耗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既能嵌进中高端车型的舱内,也能适配轻量化机器人平台。这种“为量产设计”的底层架构,也是支撑高出货量的技术前提。

其次,交付能力持续加强。

禾赛连续五个季度的营收同比增长,背后是有节奏、有预期的交付能力,自建工厂让禾赛有更好的交付能力、质量保障和利润表现。

与此同时,禾赛正在成为行业标准引领者。

2025年4月,由禾赛主导编制的首个国家级车载激光雷达标准正式落地,补上了行业长期缺失的性能与测试规范空白。

作为一家成立超过10年的企业,禾赛经历了资本热潮、行业洗牌、技术路线之争,如今终于在车载和机器人市场同步进入“可持续放量”的增长区间。

长坡厚雪,刚刚开始。

来源:小茗茗唠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