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与香港澳门一样,租给外国99年,回归时期却早得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6 01:29 1

摘要:1898年4月,法国远东舰队三艘军舰悍然闯入雷州半岛海域。硝烟未起,但一场掠夺已悄然拉开序幕——法军指挥官凝视着眼前水深浪静的天然良港,在未获清政府许可下,竟下令士兵登陆升旗,鸣炮"庆祝"。这片名为"广州湾"的渔村,从此被卷入99年殖民屈辱的漩涡。而历史的反转

1898年4月,法国远东舰队三艘军舰悍然闯入雷州半岛海域。硝烟未起,但一场掠夺已悄然拉开序幕——法军指挥官凝视着眼前水深浪静的天然良港,在未获清政府许可下,竟下令士兵登陆升旗,鸣炮"庆祝"。这片名为"广州湾"的渔村,从此被卷入99年殖民屈辱的漩涡。而历史的反转在于:它竟比香港早52年、比澳门早54年回归祖国怀抱,成为近代中国最早洗刷殖民耻辱的领土之一。

强租之始:渔港变殖民前哨

广州湾(今湛江)的厄运始于一次"避风"。1897年,法国军舰"白瓦特号"为躲避台风闯入吴川县海域,意外发现此地三面环海、航道深阔,是罕见的天然良港。舰长当即向政府报告:"此地可成东方据点!"此时法国正参与瓜分中国狂潮,1885年虽在中法战争中战败,却通过《中法新约》吞并安南(越南),更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劫掠圆明园。面对如此肥肉,法国迅速以"趸煤"为借口,要求清政府租借广州湾。

1899年11月16日,清廷代表苏元春与法国水师提督高礼睿签订《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条约诡称"于中国自主之权无碍",实则将遂溪、吴川两县2130平方公里陆地与海域割让法国99年,涵盖硇洲岛、东海岛等要地。法军更在霞山建立总督府,直隶巴黎殖民地部,甚至将广州湾纳入法属印度支-那关税体系——中国主权被公然肢解。

血火抗争:锄头对洋枪的悲壮

殖民者的野心遭遇了湛江人民的铁血抵抗。1901年端午拂晓,千余村民持锄头、木棍突袭法军"东营"驻地,要求其撤离。面对洋枪火炮,民众以地形为盾,多次击退法军,甚至创下"1:4"的战损比。1909年法国国庆日,坡头民众冲入庆典会场,拔下三色旗掷入粪桶,高呼"滚出中国!"持续十年的抗争迫使法国三迁总督府:从麻斜到坡头,最终退守霞山。

法国殖民统治的残酷在微观处触目惊心:工人每日劳作超14小时,工伤无赔偿;罢工者遭军警屠杀,反抗者全家灭门。1904年孙中山在《驳保皇报书》中痛斥清廷割地,但租界的"法理隔离"却使进步思想难以传播。

日法易手:孤岛上的抗战烽烟

1938年广州沦陷后,因租界"中立"身份,广州湾竟成抗战生命线:海外援华物资经此转运内地,香港难民携资金涌入,赤坎街头霓虹闪烁,博得"小香港"之名。然而1940年法国本土沦陷,维希傀儡政府倒向日寇。1943年2月21日,日法签订《共同防御广州湾协议》,日军兵不血刃接管此地。

侵略者在此犯下累累罪行:强占民宅作司令部,征用学校为军需库;在遂溪修建野战机场,用货轮"白银丸号"抢运物资;更设立慰安所,强掳朝鲜、台湾等地妇女充作性奴隶。血泪之中,中共领导的雷州人民抗日游击队崛起。1943年,800名游击队员以雷州半岛为根据地,发动群众5万余人,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张炎组建的"高雷人民抗日军"并肩作战,在廉江、遂溪等地多次起义,沉重打击日军。

浴火重生:更名湛江的回归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湛江迎来命运转折。尽管法国掏出《租界条约》索要广州湾,但此时中国已是二战战胜国,而法国本土满目疮痍。8月18日,国民政府外交次长吴国祯与法国代办戴立堂在重庆签订《交收广州湾租借地专约》——被殖民47年的土地提前52年回归。

9月21日,赤坎街头人潮涌动。日军代表渡部市藏向粤桂南区总指挥邓龙光低头递交降书。民众燃放鞭炮彻夜不息,欢庆声"震耳欲聋,有如山崩地裂"。为铭记光复,市政筹备处将"中国大马路"更名为"九二一路","巴士基路"改为"光复路",沿用至今。

湛江之名:从屈辱符号到新生图腾

如何为新城命名?筹备初期争议激烈。"广州湾市"因殖民色彩被否;"椹川市"取自隋代旧称,却欠海滨意蕴。最终主政者从晋人谢混诗句"水木湛清华"获灵感,改"椹"为"湛",释"川"为"江",既喻碧海环绕,又昭示清澈新生。1945年8月22日,"湛江"之名经中央社向世界宣告。

首任市长郭寿华,这位留学俄日的少将文武兼修。他上任后肃清日伪残余,制定《新湛江五年建设计划》,平抑粮价、鼓励垦荒,使战后疮痍之地重现"百废俱兴,物价平稳"之象。离任时他留下《留别湛江父老书》,晚年于台湾编著《湛江市志》,魂牵梦萦这片土地。

历史的余响

1958年,30万湛江民众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愚公精神,手挖肩挑建成雷州青年运河。鹤地水库蓄水11亿立方米,终结了半岛"十种九不收"的旱魔诅咒——这或许是对殖民伤痕最有力的回应。而1945年9月21日赤坎受降仪式上,日军上缴的2574支步枪、81挺机枪,与霞山区法国公使署旧址斑驳的廊柱,仍在无声诉说:七子之中,这片最早归家的土地,如何以血火淬炼民族新生。

【参考资料】
《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1899年)
骆国和《广州湾光复回归祖国》(《湛江日报》)
孟庆吉《湛江抗战书写民族意志的史诗》(《中国青年报》)
《广州湾总公署变迁考》(查字典地理网)
《雷州青年运河建设纪实》
《湛江市志》(郭寿华编著)

来源:史说新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