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斯特女管家的回忆,见证《追忆逝水年华》写作的传奇过程|豆瓣一周新书精选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6 20:50 1

摘要:从1913年到1922年作家去世,塞莱丝特·阿尔巴雷一直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女管家。除了照顾他的起居,她也融入了他的隐居生活,甚至实质性地参与了《追忆逝水年华》的写作。本书是她的晚年口述回忆录,甫一问世即成为关于普鲁斯特的经典之作。

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2本新书:

《普鲁斯特先生》《捕云记》《飓风时节》《老年》《闪亮的水环》《我播种黄金》《小说榫卯》《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小寒日访程爷》《屏幕-哲学》《安史之乱》《余音不绝》

01《普鲁斯特先生》

作者: [法] 塞莱丝特·阿尔巴雷 著 / [法] 乔治·贝尔蒙 编写 / [法] 史丹芬尼·马奈尔 绘 / [法] 柯林娜·梅耶 整理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行思
副标题: 女管家塞莱丝特的回忆
译者: 赵欣昕
出版年: 2025-7

从1913年到1922年作家去世,塞莱丝特·阿尔巴雷一直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女管家。除了照顾他的起居,她也融入了他的隐居生活,甚至实质性地参与了《追忆逝水年华》的写作。本书是她的晚年口述回忆录,甫一问世即成为关于普鲁斯特的经典之作。

豆友@不玩豆瓣

本来以为会读一段时间,没想到仅仅用两天时间就读完了这本回忆录。塞莱丝特的文字朴实动人,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普鲁斯特的祟敬、仰慕和深情,书中当然披露了许多大文豪的生活小细节:对吃喝上的精致讲究,异于常人的、奇怪但严谨的作息,有点社恐慢热的性格,他和这位贴身女管家像亲人一样的关系让人羡慕,他会把他的极为私人的想法和情绪都向她吐露,也把自己写作上的事务全权托她完成,书中充满了对彼此的信任和深厚的亲人般的情感。普鲁斯特去世后,感觉她的生命也枯萎了一半,塞莱斯特最后写道:”我曾经生活在那样一个美妙的世界中,以至于我无法再回到平凡的生活。就连正常的作息对我来说都成问题。我像一只夜行的鸟儿,突然被迫在光天化日之下生活,只好偷偷地不知疲倦地逃回那些迷人夜晚的回忆中避难。”插画非常精美,排版对眼睛友好。

02《捕云记》

作者: [日] 多和田叶子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野spring
原作名: 雲をつかむ話
译者: 蕾克
出版年: 2025-8

日本著名诗人、小说家多和田叶子被视为贝克特、乔伊斯和卡夫卡的当代传人。本书为长篇小说,由12个独立且联系紧密的篇章构成,冲破虚构与非虚构之墙,糅杂现实与幻觉,融入真假难辨的细节,探索逃避与自毁心理,极具语言实验性。

豆友@Shiki

无论多么难以表述的感觉,多和田都描述得出来。这一点让我全身心拜服。书里这一段应该永远忘不了: “她问自己,你能跟上这种速度吗。这个角色不合适你。你正在演的不是自己,有人夺走了你的角色,你只好去演一个被偶然剩下的角色,夺走你位置的那个人,现在在哪里。” 带来相同感受的还有《献灯使》里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柠檬好酸,我眼前发蓝。” 真的天才。

03《飓风时节》

作者: [墨西哥] 费尔南达·梅尔乔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浦睿文化
原作名: Temporada de huracanes
译者: 轩乐
出版年: 2025-7-30

梅尔乔是墨西哥最杰出的青年作家之一,被誉为“南部边境的福克纳”,《卫报》认为她是“墨西哥文学中最令人兴奋的新声音之一”。小说以一桩谋杀事件作引,透过多重叙事描绘了一幅充斥着毒品、绝望、贫穷和迷信的墨西哥生活画卷。梅尔乔用暴风般的语言、报告文学式的镇定叙写无处不在的暴力,直面无法言说的生活困境。

《飓风时节》启发自真实的犯罪事件,以残忍犀利、锐不可当的文字,讲述了一个墨西哥村庄的厌女现象与谋杀案。

——《卫报》

04《老年》

作者: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La Vieillesse
译者: 孟玉秋
出版年: 2025

《老年》是波伏瓦并肩《第二性》的社会观察和研究经典,作者将视线投向“老年意味着什么”以及“老年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从历史、文学、社会学、哲学、人类学、生物学、医学等角度探讨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对老年的看法和观点。本书深刻批判了剥削制度,探讨了哪些是老年本身不可避免的状况,我们能够以什么样的代价来减少这些困难,以及我们目前所生活的社会对他们负有何种责任。

05《闪亮的水环》

作者: [英] 加文·麦克斯韦尔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明室Lucida
译者: 陈新宇
出版年: 2025-8

“二战”后,英国探险家加文·麦克斯韦尔遭遇事业失败,他选择远赴苏格兰西高地一处荒僻的海湾,在一幢小木屋里开始了独居生活。而几只水獭的到来,永远改变了这片鸟兽竞逐纯真的世外之所。本书自1960年出版以来风靡一时,如今已成为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

豆友@新名

自然对人类是残酷的,一场风雪,一场暴雨都可能让人类丧命,人类对自然也是残酷的,人类有枪,可以轻易结束动物的生命,破坏自然的平衡。但我会永远记得作者描述的那一幕,无数小鱼像喷泉一样跃出明亮的海面,绝景之后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生死之舞。感谢作者仅用文字就如此生动地描述了水獭的可爱,但是无论如何人都配不上獭的爱与可爱,恐怕没有人真正配得上动物的爱……獭好人坏!獭好人坏!

06《我播种黄金》

作者: 唐诺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出版年: 2025-8

本书是唐诺过往三年间的完整阅读,也是他意外进入的全新写作阶段,他将将知识分子的杂文式写作发挥至新阶段,捡取最好的经历,体认最宽广也最富耐心的关怀,在遗忘发生之前,带我们回头深深多看一眼。

豆友@爱的战士

翻目录看到《此生如鸽》,我就知道唐诺老师绝对是有品之人,而读到具体文本内容之后的感受可以用震撼形容,很难想象竟然有人可以将深耕发微般的文本细读与包罗万象的旁征博引结合得如此浑厚而曼妙,又兼顾别具一格的视角和饱满的深情。小说阅读是很私人性的体验,唐诺在书中再次证明了一个读者所能创造的价值,阅读与解读本身,就是一场参与式的解放。

07《小说榫卯》

作者: 张秋子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出版年: 2025-8

本书为张秋子超越之作,纵向梳理细节书写的演变轨迹,剖析小说细节的前世今生和丰富内涵,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阅读指南,全面总结方法论。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细节小史》按照时间脉络梳理文学史中的细节,突出细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演变,《细节ABC》标题仿照庞德《文学ABC》,将文学中的细节进行分类、整理、展示,重点在于说明如何在偌大的文本中辨别细节。专题篇章则以前文的方法,讨论了福楼拜、马尔克斯、卡夫卡等重要作家的细节内涵。

豆友@渡边

这是真正属于阅读癖和细节控的狂欢,完全不输《小说机杼》的一次批评作业。它在文本上下潜得更深,在传达时离感受更近;它不仅打捞起琳琅满目的细节,也向你展示它们如何发生神奇的效用。读时几次想和秋子老师击掌,“对,我也记得这个细节!”秋子的书总有最可贵的启发性,它能帮你擦亮发现细节的眼睛,从此阅读就成了愉悦的寻宝,每发现一处细节,你就从文学的沙滩,捡回一枚属于自己的发光的贝壳。

08《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

作者: 扎十一惹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 2025-8

本书记录云南山区彝族女孩34年人生历程,以个人经历折射乡村变迁,留存两代彝族女性的生命故事与时代印记。

豆友@胡安焉

“寨子”不是这本书的主题,而只是一个入口,通往作者三十多年的生命体验。前两章小时候在彝族村寨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对我来说相对陌生,有些地方和我想象的差不多,有些地方扩展了我的认识。从第三章开始,对家人关系、对乡邻故事、对自我觉醒的反思和记录,才真正打动我,这种感动和共鸣超越了民族、性别和传统,是我们生而为人共同面对的悲喜、创伤和困惑。

09《小寒日访程爷》

作者: 张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新民说
出版年: 2025-8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得主、著名海外华文作家、《金山》《唐山大地震》原著作者张翎最新现实主义小说集,包括两部中篇。《小寒日访程爷》描摹了人物在大时代下的半生悲欢。《疫狐纪》讲述的是两个女人的故事,因为疫情,她们带着各自无法言说的人生重负及缺憾交汇纠缠在同一屋檐下。作者以她特有的方式叙述着对于生活的谛听、审视和思索。

豆友@横转中子星

程爷这篇读起来很有代入感,通过对资料的不断掌握以及程爷本身的口述,让这段陈年往事不断清晰。也正好由于亚裔文化基金会赞助报道二战受美国训练中国战场士兵的故事以及手机公司赞助的拍摄二战老兵纪录片机会让程爷与加拿大联系起来,一些他很少讲述的故事在不断挖掘与记录下呈现出来,其中还有像是小说似的有趣的转折。前面这篇偏向于日常的风格,在生活之中品味别样的滋味,也是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合集。

10《屏幕-哲学》

作者: [法] 莫罗·卡波内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副标题: 从电影到数字革命
译者: 卫俊
出版年: 2025-7

本书从二十世纪法国电影和美学思想中汲取营养,探讨屏幕在当代科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哲学意义,以及这种无处不在所要求的哲学变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光学仪器,不仅影响着我们视觉体验,也影响着思维和欲望。卡波内教授从前沿法国美学和哲学思想(包括萨特、梅洛-庞蒂、利奥塔和德勒兹等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出发,既以深厚的哲学思考为基础,又能深入浅出地分析我们这个时代人与屏幕的全新联系。

豆友@读一点书长见识

在数字屏幕已经深度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卡波内教授的这部著作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反思机会。它邀请我们超越简单的技术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从更深厚的人文传统中寻找理解当代媒介文化的思想资源。通过追溯屏幕的哲学谱系,我们或许能够更清醒地认识自己与屏幕的关系,既不过度依赖,也不盲目排斥,而是在理解其本质的基础上,发展出更为健康的媒介使用方式。这种平衡的媒介观,或许正是数字时代的公民最需要培养的素养之一。

11《安史之乱》

作者: 张诗坪 / 胡可奇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历史、宣传与神话
出版年: 2025-8

本书详细讲述了安史之乱的叛乱缘起、唐燕双方的作战计划和早期战事 ,继而系统分梳了唐燕两政权反复争夺关中和唐军收复洛阳的战事,及其背后的政治博弈、财政重组。最后将叙述重点聚焦于安史之乱后期的军事、政治活动。本书的写作并不仅仅是介绍安史之乱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重新将历史记忆的问题放置于历史书写的前台。

豆友@污首阁下

纵然在传统历史叙事中,安史之乱由宣传变成了神话,由神话变成了历史。然而,战争博弈中的史实,仍旧需要被发掘、被还原。作者用扎实的史料与分析做到了这一点。

12《余音不绝》

作者: 葛兆光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接着讲宗教史
出版年: 2025-8

本书以葛兆光教授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2023年“年度荣誉讲座”为基础,经过增补、修订而成。四讲分别聚焦中古宗教研究的历史语境,文化史的背阴面,新史料、新问题与学术“预流”,以及中国历史上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作者通过对若干学界前辈宗教史研究的回顾,对古代中国宗教目前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探索与提示。

豆友@五月阿隆

2023年有幸在线上听了本书的第三讲,对吐蕃僧诤的梳理让我这个长期阅读吐蕃史和读过两遍《吐蕃僧诤记》的爱好者探为观止。这次补全另外三讲,大胆点说法兰西公学院最顶尖的讲座水平也就是这个层次了,如果所有的讲座和对学术史的梳理、延展都有这四讲的水平和视野,那么学术进入“预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表面上主体内容都不是葛兆光自己的成果,但对民族史学的反思,对官方史学的反驳,以及勾陈陈垣、陈寅恪强调政教关系作为第一宗教史的努力,不过是想让普通学生和读者回忆起这种学术本身的意义。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来源:巴南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