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欧洲安全》(ES), Vol. 34, No. 2, 2025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6 21:38 1

摘要:《欧洲安全》(European Security)是一份聚焦欧洲地区安全问题的学术期刊,涵盖欧洲国家的安全政策、国防战略、地缘政治以及跨国安全挑战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和能源安全等。该刊致力于促进对欧洲安全格局的深入理解,推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展。2024年影响

期刊简介

《欧洲安全》(European Security)是一份聚焦欧洲地区安全问题的学术期刊,涵盖欧洲国家的安全政策、国防战略、地缘政治以及跨国安全挑战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和能源安全等。该刊致力于促进对欧洲安全格局的深入理解,推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发展。2024年影响因子为3.6,五年影响因子为2.9,反映其在国际安全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地位。

期刊目录

1

The European Union's use of contractors in security and defence: blazing its own path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欧盟在安全与防务领域对承包商的使用:制度变革的自主路径?

2

It’s not EU, it’s we: ontological stress and French narration of the uprisings in Tunisia

不是“欧盟”,而是“我们”:本体压力与法国对突尼斯革命的叙事

3

“Assess in advance, control where required”. Risk, privatisation and data in EU customs security

“预先评估,按需管控”:欧盟海关安全中的风险、私有化与数据问题

4

The EU’s longer arm abroad: the role of EU Delegations in crisis management

欧盟的海外长臂:欧盟代表团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5

Sino-Belgian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and Chinese military power

中比科研合作与中国的军事力量

6

“You forgot Poland?” Polish involvement in the Iraq war and its aftermath through a postcolonial lens

“你忘了波兰?”:以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波兰参与伊拉克战争及其后果

7

Unveiling military strategic narratives on social media: a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perspective

揭示社交媒体上的军事战略叙事:从军民关系视角出发

8

Expertise hubs and the credibility challenge for open-source intelligence: insights from usage patterns of a web-controlled radio receiver and related Twitter traffic in the Ukraine war

专业枢纽与开源情报的可信度挑战:俄乌冲突中基于网络控制无线电接收机及相关推特流量的使用模式分析

内容摘要

欧盟在安全与防务领域对承包商的使用:制度变革的自主路径?

题目:The European Union's use of contractors in security and defence: blazing its own path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作者:Caroline Batka,斯洛伐克夸美纽斯大学政治学系高级军事分析员;Jozef Bátora,维也纳韦伯斯特私立大学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简介:欧盟的结构、行为体与外部环境如何影响其在安全与防务领域对承包商的使用?研究基于新制度主义框架、结合结构化文献回顾与半结构化访谈表明,尽管面临趋同于美国外包模式的压力,欧盟在制度碎片化、规范价值约束及成员国利益分化的共同作用下,正构建符合其政治架构与价值导向的独特外包模式。承包商在防务能力建设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协作与监管整体呈现碎片化、同构化与变形式并存的制度变革格局。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9662839.2024.2373470

题目:It’s not EU, it’s we: ontological stress and French narration of the uprisings in Tunisia

作者:Lauren Rogers,爱丁堡大学政治学与社会科学系博士生。

简介:在国际危机中,欧盟能否为其成员国提供本体安全?本文运用本体安全理论,结合话语分析方法,对法国政府在2011年突尼斯革命期间的公开讲话与媒体表述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法国因自我认知与外部评价不符而陷入本体压力,随后借助欧盟的民主叙事框架缓解这一压力,调整政策以维护安全感。欧盟通过提供稳定的意义和身份网络,成为法国的本体安全提供者。这一案例表明,本体安全关切可在国家危机叙事中优先于制度性承诺,从而影响其对区域政治变动的政策选择与国际角色定位。

原文链接

“预先评估,按需管控”:欧盟海关安全中的风险、私有化与数据问题

题目:“Assess in advance, control where required”.Risk, privatisation and data in EU customs security

作者:Georgios Glouftsios,特伦托大学国际研究学院研究员。

简介:欧盟如何通过“预先评估,按需管控”原则管理货物流动的安全风险?本文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 theory)与治理(governmentality)研究,对欧盟官方政策文件、立法及技术报告进行文本分析。研究指出,欧盟的货物安全管制体现了一种双重治理逻辑,其实现方式包括将安全控制外包给私营的“经认证的经营者”(AEO)和利用进口管制系统(ICS2)进行数据驱动的风险预分析。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欧盟安全与边境管理模式,以及货物流动管控中的公私合作与技术应用。

欧盟的海外长臂:欧盟代表团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题目:The EU’s longer arm abroad: the role of EU Delegations in crisis management

作者:Nele Marianne Ewers-Peters,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简介:本文采用委托代理模型,聚焦欧盟代表团(EUDs)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和挑战。作者指出,虽然代表团通过扩展欧盟外交网络、提升全球可见度,在多边外交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但在危机处理领域却被排除在外,其具备的重要地面资源和人员网络并未被充分利用。这一研究揭示了EUDs在欧盟外交与危机管理中的潜力与局限,为优化其角色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原文链接

中比科研合作与中国的军事力量

题目:Sino-Belgian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and Chinese military power

作者:Nick Houttekier,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军事学院经济、管理与领导力系博士候选人;Sara Van Hoeymissen,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军事学院经济、管理与领导力系讲师;Cind Du Bois,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军事学院经济、管理与领导力系教授。

简介:中国的科技实力与其军事实力存在怎样的关联?中比科研合作是否与中国军队有关联?若有关联,这些合作又如何演变?文章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计量分析和两个案例研究发现,10%的中比合作涉及关键技术领域,且合作方为有军方背景的中国研究机构;这些具有军事关联的合作的增速超过了两国间总体科研合作的增速。此项研究揭示了学术研究领域与安全领域的紧密关联,并强调在国际安全分析中应充分考虑科研合作的潜在影响。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9662839.2024.2409445

“你忘了波兰?”:以后殖民主义视角解读波兰参与伊拉克战争及其后果

题目:“You forgot Poland?” Polish involvement in the Iraq war and its aftermath through a postcolonial lens

作者:Christopher Lash,波兰拉扎尔斯基大学政府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助理教授。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9662839.2024.2417082

揭示社交媒体上的军事战略叙事:从军民关系视角出发

题目:Unveiling military strategic narratives on social media: a civil–military relations perspective

作者:Mattia Sguazzini,热那亚大学政治与国际科学系研究员;Matteo Mazziotti di Celso,热那亚大学政治与国际科学系研究员。

简介:本文聚焦社交媒体环境中军事战略叙事的生成机制及其对军民关系与公共舆论的塑造作用。研究通过话语分析与案例研究,对意大利陆军及相关政治主体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发布、官方声明与媒体报道进行了系统比对。研究发现,其叙事深受军民关系影响,2015年后因国际任务争议增加而减少相关推文,转向国内行动叙事;国际任务叙事则强调人道主义和多边性,以契合社会价值观。本研究通过社交媒体数据揭示军队与社会互动动态,丰富了军民关系理论,为政策制定者理解公众支持机制提供洞见。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09662839.2024.2418844

题目:Expertise hubs and the credibility challenge for open-source intelligence: insights from usage patterns of a web-controlled radio receiver and related Twitter traffic in the Ukraine war

作者:Anne van Harten,荷兰特文特大学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小组;Shawn Donnelly,荷兰特文特大学公共管理部高级助理教授;Pieter-Tjerk de Boer,荷兰特文特大学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小组副教授;Roland van Rijswijk-Deij,荷兰特文特大学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小组教授。

简介:在开源情报(OSINT)领域,如何在非官方、去中心化的环境下确保其可信度与分析质量?本文以俄乌冲突为例,利用网络分析和过程追踪技术,考察了在线社群如何使用WebSDR截获俄军通信,并通过Twitter等平台对信息进行众包、审查与解读。作者指出,WebSDR等工具推动了情报生产的去中心化和民主化,但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性仍是核心挑战;而OSINT通过在线协作自发形成的“专业枢纽”在提升数据质量、构建信任网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众包式的协作流程也使得OSINT能够成为对传统国家情报机构工作的有益补充。

原文链接

译者:崔馨月,国政学人编译员,青岛大学英语专业。

审校 | 赖永祯 张潇文

排版 | 冯雅莹

本文源于《欧洲安全》,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来源:国政学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