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被冤杀的蠡县革命先驱张景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16 23:20 1

摘要:“张化鲁有个四弟叫张景曾,党内外号“和尚”,三十年代在“第三国际”工作。他的夫人危拱之,因工作需要被派来中国去“苏区”。在哈尔滨进境时发觉被敌探跟踪,危当即吞销了暗号、证件,幸未被查获。临来时张景曾嘱咐她在国内如遇困难,就到保定育德中学找张化鲁,就说是“和尚”

路一和吴建华两人在回忆蠡县早期的革命人物张化鲁的文章中提到过这样一句:

“张化鲁有个四弟叫张景曾,党内外号“和尚”,三十年代在“第三国际”工作。他的夫人危拱之,因工作需要被派来中国去“苏区”。在哈尔滨进境时发觉被敌探跟踪,危当即吞销了暗号、证件,幸未被查获。临来时张景曾嘱咐她在国内如遇困难,就到保定育德中学找张化鲁,就说是“和尚”派来的,他定会帮助。危拱之来保定,经过张化鲁多方面努力,终于把她送到苏区去了。解放后张鼎丞同志谈及此事说危拱之确实到苏区了。”

我就是蠡县人,但说实话,以前真没听说过此人,特意查了下资料,才知道这位蠡县老乡的经历。

张景曾其人

张景曾,又叫张景增,号向舆,曾用名张湛明,绰号“张和尚”。1898年10月,张景曾出生在保定蠡县南庄镇蔺岗村的一户殷实农家里,张家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四。大哥张喜曾【张化鲁(1895-1938年) 又名张承增,不知道是不是就是张景曾的大哥,代考】,二哥张效曾(张存实),三姐张星,五弟张钦曾。张家不仅有十几亩耕地,还在附近的村庄开有小银号。(据一位朋友讲,张家家境殷实,应该不止十几亩地,不知道是不是哥四个分家后兄弟各分了十几亩)。

张景曾六岁开蒙读书,12岁考入蠡县县立高级小学。他天资聪颖,学习勤奋,以优异的成绩高小毕业,但由于家里银号倒闭而被迫失学。经一位基督教徒介绍,张景曾来到保定,在西关美国基督教会开办的思罗医院跟一位医生当看护。他聪明好学、做事细心、吃苦耐劳,深得美国医生赏识,但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决定报考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公费)。他谢绝了美国医生再三挽留,再次踏进学校的大门。四年的师范学习,张景曾年年考试名列榜首。保定二师毕业后,张景曾又考入保定优级师范学校汉文专修班。两年毕业后,他被保定二师聘为汉文教员。时值五四运动席卷全国,这对张景曾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保定二师、保定优级师范,都是马列主义传播较早的学校。北方共产主义小组创始人李大钊、邓中夏等经常到校开会、演讲,宣传革命道理,在师生中颇有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张景曾较早地读到一些进步书籍,接触了一些进步人士,很快就认识了李大钊、邓中夏,关系日益密切。在他们的引导下,张景曾广泛阅读马列著作,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思想产生急剧变化,他对社会黑暗、政府腐败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1922年,张景曾在保定第二师范当教员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与组织全校进步师生掀起驱逐反动校长刘绪曾的罢课、罢教斗争。刘绪曾勾结官府,官府宣布“张景曾是赤化分子,过激派”,下令通缉。1923年3月,张景曾被迫出走,到西安第三中学当教员。当年秋天入上海大学读书。当时,上海大学有瞿秋白等一批共产党人在校任教或学习,张景曾在他们的教育培养下,经瞿秋白、施存统介绍,于192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派张景曾到苏联学习。1925年初回国,先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五卅”运动爆发后,张景曾被派来河南,先后到开封、郑州、信阳工作,任共青团信阳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26年2月,张景曾任中共豫陕区委委员,负责宣传委员会的工作。8月,为进一步加强河南党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将豫陕区委划分为豫区和陕甘宁区两个区委,张景曾任豫区区委委员。12月,中共豫区区委书记调离河南,中央决定张景曾任区委代理书记。

1927年春,为迎接北伐军进入河南,张景曾选派一批干部到驻马店、许昌、郑州等地做迎接的准备工作。5月上旬,北伐军进入豫南,张景曾亲赴驻马店迎接。5月31日,北伐军与冯玉祥第二集团军会师郑州。1928年5月,张景曾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他召开常委扩大会,传达贯彻中共“六大”精神及中央给河南省委的指示,进一步分析批判领导暴动中的“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12月,他到豫南检查工作时,被捕入狱。1929年2月,张景曾经党组织多方营救出狱,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河南工作。中共中央派张景曾等人前往苏联学习。5月,从上海乘船,经海参崴到莫斯科中国劳动大学学习。

1929年秋,苏联“清党”运动开始,王明为了打击别人,抬高自己,搞宗派活动,凡与他持不同意见者,统统列为打击排斥对象。张景曾对此不满,被王明打成“托派分子”,开除了党籍,后被杀害。

苏联,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取得政权的国家,各国革命者向往的红色圣地。这里有张景曾的理想、爱情、奉献、苦难,还埋有他的忠骨。

张景曾在苏联期间,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畏强权,仗义执言,同米夫和王明宗派集团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遭到残酷迫害和无情打击,历经坎坷,最终客死异乡。

在俄罗斯列宁格勒州圣彼得堡市档案馆里,静静地沉睡着一批20世纪30年代苏联肃反的死亡档案。在这批档案的名单中,有一位来自中国的早期革命者张景曾。近年来,随着苏联档案逐步解密,张景曾被害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他坚定曲折的革命生涯、鲜为人知的历史贡献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

1929年1月,张景曾到信阳指导工作时被捕,由于敌人没有掌握张景曾的真实身份,在党组织和国民党信阳驻军内地下党的积极营救下,张景曾被释放。张景曾出狱后,立即和省委妇女科科长危拱之一起赶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斗争情况。为了保存革命骨干迎接更大的革命高潮,党中央决定集中一批优秀干部派往苏联学习,张景曾和黎光霁、危拱之等人在选派之列。

张景曾一行从上海乘船,经海参崴去莫斯科,到达莫斯科中山大学已是1929年5月下旬。张景曾被分配在为中共高级干部专门开设的高级班学习,学号1308,化名为“斯特里耶夫斯基”。此后,他还使用过傅明、斯坦尼斯拉夫等中文、俄文名字。这一次苏联之行,张景曾再也没有回到他热爱的祖国,而是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张景曾这次到苏联时,正是王明宗派集团得势之日。中山大学校长米夫和王明宗派集团多次挑起事端,公开把矛头指向中共代表团瞿秋白、邓中夏、王若飞等领导人,指责他们在中山大学的派别斗争中是“反党小组织”的后台。对此,张景曾并不知情,但张景曾对他们排斥异己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加之张景曾与瞿秋白、邓中夏、王若飞等人的亲密关系,米夫和王明等人以此给张景曾划线定性,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他被王明打成“托派分子”。

张景曾被害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的被害真相和被害时间始终是个谜。据知情人回忆张景曾因受到迫害,身染重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而去世,还有老同志回忆他死于枪杀,河南党史部门认为他病逝于苏联。

随着苏联档案陆续解密,张景曾被害案终于真相大白。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编号为495-225-3096的档案,记载着张景曾在苏联和蒙古的工作经历,以及同米夫、王明的不屈斗争。列宁格勒州圣彼得堡市档案馆馆藏的两卷死亡档案,记载着张景曾被逮捕、审讯、枪杀、平反的详细过程:

一、逮捕日期:1937年9月14日,苏联人民内务委员会列宁格勒州国家安全管理局签发了对张景曾的逮捕令,以“日本间谍”的罪名逮捕了张景曾。

二、审讯日期:1937年9月15日和1937年11月14日,苏联当局两次审讯张景曾。第一次审讯的审讯员是列宁格勒州人民内务委员会国家安全管理局三处二科科员施瓦涅夫中士。第二次审讯的审讯员是列宁格勒州人民内务委员会国家安全管理局三处二科的副科长瓦特金中尉和国家安全管理局二科的办事员施瓦涅夫中士。苏联当局逼迫张景曾承认是日本间谍,拥护托洛斯基的观点,从事反对苏联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政策,以及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三、枪杀日期:1937年12月10日,根据人民内务委员会管理局局长、国家安全一级政委扎科夫斯基1937年12月9日签署的第194023号命令和苏联人民委员会1937年12月8日第413848号公函,由人民内务委员会列宁格勒州管理局巴里卡尔波夫上尉对张景曾执行了枪决,遗体埋葬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列瓦绍夫公墓。

四、平反日期:根据1989年1月1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为1930、40年代至50年代初镇反时期受害者恢复公正的补充办法”,苏联列宁格勒州克格勃管理局刑侦处处长Н.Н.阿弗杜赫中校和列宁格勒州军区副军事检察长、司法中校А.А.卡杰尔纽克签署了平反决议,经列宁格勒军区列宁勋章军事检察长、司法少将О.Л.加乌利留克批准,1989年4月29日为张景曾平反昭雪。

在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上,有许许多多像张景曾一样优秀的中华儿女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值得欣慰的是,如今在张景曾家乡保定革命烈士陵园,已经竖立起张景曾同志纪念碑。

另外,说一句,吴建华路一的回忆文章中提到,张的夫人危拱之,在延安时期也曾与叶剑英元帅有过一段婚姻。也是一位传奇的女英雄。

来源:魏江涛26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