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校只管捞钱,设置这个“鬼都不要的专业”害人,毕业唯一出路就是进厂打螺丝”!
面对孩子大学毕业就业问题,有家长愤怒说:
“学校只管捞钱,设置这个“鬼都不要的专业”害人,毕业唯一出路就是进厂打螺丝”!
这情况是真的吗?
开始我一直不信,看到央视名人郎永淳发布的一个“史无前例的招生寒潮来了”,才真的相信。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放弃本科学历,拥抱职业院校。
原来纠结面子里子的考生和家长,在压力下也都不再纠结了。
毕竟没有出路,何谈面子呢?
这就出现一种很让人惊讶的现象。
一边是,本科降36分,仍然有上万名额无人问津。
一边是,职业院校毕业后年薪过万,就业率90%。
多地民办高校,出现计划与录取数相差过半的情况。
广东本科征集志愿经历三次,河南部分民办院校,投档线逼近专科线。
云南经历64次征集。
民办本科缺频率普遍超50%。
部分学校还遭遇了新生集体放弃入学的困境。
民办本科学费地域差异严重。
中西部年学费在2-3万之间。
北京上海发达地区,部分院校达到5-15万。
这样四年下来,花费就是20-40万,这让很多普通家长不得不回家算一笔账,想想后果。
可能面临花20万读本科出来,工资3000元的囧境。
现在就业形势已经大变,过去,本科文凭就是铁饭碗。
现在被打破了。
现在需要懂技术能实操的技能性人才。
然而很多民办院校,仍然停留在文商科专业,还盲目扩张。
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
比如,营销专业就业率60%,造成很多学生毕业后就业失败。
于是出现“考研热”“考公热”现象,很多人不得不再进行再学习,再选专业。
有的说
我家里就有一个,还是211毕业,因为专业冷门,找了一年都没找到合适的,现在在法院做没有编制的书记员,除去保险到手只有两千多。
有的说
我侄儿读了国内三年,国外一年的3+1。四年总花费接近一百万,上周才找到一个游戏公司的电销工作,月薪2750元,买最低档的五险。
有的说,现在想想就后悔,专升本公共事业管理,还不如不升这个本。
专科儿子学的是城轨交通专业,他的同学专科毕业时通过校招,分别去了地铁、高铁、收费站。
半年后都转正了,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是铁饭碗。
他就跟儿子说,你也按专科专业城市交轨去找工作。
结果儿子说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参加校招待遇高能给转正,如果他去参加社会招聘,只能是合同制,根本不可能转正,而且工资还很低。
但另一位家长说了不同情况。
她儿子也是专升本的,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年前校招延长石油国企,上班后六险二金。
甚至有的学生亲自录视频。
她说她7年211本硕,花了20多万,学的还是学校里的双一流专业交通运输专业。
硕士研究方向是,模块化需求相应公交,路径电能耦合优化。
现在摆地摊,对于摆地摊的选址和路径优化,研究起来倒是十分得心应手。
而且还认识了学海航技术的男朋友,相信两个人通过摆摊,把20多万的学费赚回来。
虽然这都是个例,但现实情况也真的存在。
出现这情况,一是判断失误,还是秉承着我上个好一本总比你专科强的心理,不抬头看看外面已经发生了大变化,所以家长和考生要与时俱进,根据时局选择专业。
大家都知道,郎永淳是前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主持人。
但他大学学的什么专业,你可能想不到,他学的是中医针灸,在南京中医学院毕业。
他毕业以后,就面临了很大的就业压力,他的同学去做了药品销售。
他看到北京广播学院在招生,于是报考。
没想到,第二年大学还没有毕业,就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主持《新闻30分》。
这还没完,之后,郎永淳又在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习,获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
再后来,因妻子患癌离开央视,看到互联网前景,转战电商。
他现在是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新媒体分会会长,还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天鹅优选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可见郎永淳每一步都抓住了机遇。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我们也一样,灵活一点,这样花大价钱学的专业才能学以致用,不至于毕业即失业。
来源:一汪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