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国内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模式先行者,传统电商将矛头对准的是中间商和经销商,而毕胜则剑走偏锋,通过砍掉经销商及品牌方等“所有中间商”的模式,让消费者直达制造商,以此实现“大牌品质、工厂价格”。在技术创新上,必要创造了多项
文/刘工昌
2025年6月,必要商城创始人毕胜发布了《致必要用户的一封公开信》,在电商行业引起极大反响。
作为国内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模式先行者,传统电商将矛头对准的是中间商和经销商,而毕胜则剑走偏锋,通过砍掉经销商及品牌方等“所有中间商”的模式,让消费者直达制造商,以此实现“大牌品质、工厂价格”。在技术创新上,必要创造了多项系统和专利;在AI应用方面,多项首创模块大幅提升运营效率,用户响应速度惊人,3分钟内响应率高达99.7%,10分钟内更是达到100%。
最辉煌时曾拥有3500万粉丝,2020年,必要商城还获得A+轮融资,并进入上市辅导期,几乎所有人都对它充满信心。
图源:AI
可谁也没想到,到了今天,几乎毫无征兆的它就走向了末路。
必要为何走向末路?先来看组数据:用户流失率从2024年的25%飙升至2025年4月的68%,老用户复购率跌破10%。
平台陷入“质量差→用户流失→订单减少→补贴能力下降→更依赖低价劣质商品”的恶性循环。
2025年5月集中爆发的“裤子褪色”事件中,平台拒绝全额退款,仅同意补偿30元优惠券,引发大规模舆情危机。
最终因环保罚款引发了供应链资金断裂。
天眼查信息显示,珠海必要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必要”App运营公司)自2025年4月30日起新增多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总标的超过50万元。
据媒体报道,该事件的核心是必要商城某代工厂被强制执行50万元货款,引起其余12家供应商要求缩短账期,直接抽干了必要商城账面上的8000万元流动资金。
小小的50万,引发一众供货商的恐慌,直接抽干了必要手中仅有的那点余粮,进而引发企业运行的戛然而止。这似乎就是事情的全过程。
APP及小程序宣告商城“休眠”,并表示将成立专门的用户服务小组,负责后续退款事宜。
截自必要电商APP
曾被人寄语无限期望的“必要”如此收场,令人神伤。
对于未来,毕胜也只有一句:“我相信我们会回来”。问题是,他还能回来吗?
从高光到覆亡的短暂时刻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毕胜创立珠海必要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直连制造商的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电商平台,即消费者到工厂模式,目的是让消费者以更低价格购买到高品质商品。2015年,必要商城APP上线。在C2M模式之下,必要商城本质是从大牌代工厂拿货,直接进行销售,也就是所谓的“大牌代工”。
2020年,珠海必要“仅在完成A+轮融资的前提下,差点儿上市,当时堪称奇迹。此外,其在12年间积攒了3500万忠实用户。
但随后的“疫情”使得其上市中断,又融不到资,5年“用别人一季度的预算”(2500万美元)苦苦支撑。直到近期出现的“黑天鹅”事件,终于撑不住了。
虽然毕胜并未透露导致珠海必要休眠的具体原因,但多方信息源证实,此番危机根本或还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外加融资困境,最终拖垮了这家曾想颠覆电商格局的企业。
必要为什么会被拖垮?首先是C2M模式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它试图砍掉中间商,让消费者直接对接工厂。它直连Prada、Armani等代工厂,需要预付50%货款,而平台要等到消费者确认收货后才能回笼资金,回款周期却长达45天。销量越大,需要垫付的资金就越多,对流动资金的要求极高。
同时为了维持低价优势,平台需要补贴商品差价的30%-50%。这种策略虽然赢得了用户,但每卖一件商品,平台就在“流血”,补贴成本巨大且持续。这种“两头烧钱”的模式,需要极其雄厚的资金做后盾,但必要在资本层面却极为单薄:它仅在2020年完成了A+轮融资(约3000万美元),这点钱怎么与武装到牙齿的竞争对手拼?
除了融资,其债权市场也是一片空白,更不用说供应链金融等补充渠道,资产负债率长期高于120%(行业平均70%)。
必要商城主要推崇的C2M模式构想美好——直连Prada、Armani代工厂,以奢侈品品质、平民价格销售。但其毛利率不足20%,只能主要靠融资输血维持低价,且未建立供应链金融等风险对冲机制。这就使得它在运转公司运转的现金流方面极其脆弱,到最后仅仅一个50万的黑天鹅就摧垮了。
其次是对制造工厂的把控力不足,必要的品控难以保证,最终影响了用户体验。
一般说来,搞这种C2M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承受力。通常就集中在几类产品上,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把精力集中在跟几家固定的代工厂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加上品牌本身就有溢价,销量也比较稳,工厂自然愿意配合。有了这些优势,品牌方在产量、价格、质量上对工厂就能有很强的掌控力,品控也就自然不用担心了。
而必要商城这么点体量,这么点融资,却采用全品类扩张的策略,覆盖服装、美妆、母婴、生鲜等16个大类,贪大求全,带来的结果是单品类深度不足,品类间也缺乏关联性,用户购买床品与咖啡机无场景联动,复购依赖补贴而非品牌认知。
更关键的是管理服装柔性生产、生鲜冷链、电子品控等差异化标准缺失,导致品控问题频发。同时它做的是“万货商店”,SKU数量庞大,这就导致它很难对每个品类都做到精细化管理。而且由于缺乏品牌溢价,销量也难以保证,工厂的配合度自然就差很多。
为了压低价格,它还得跟工厂拼命砍价,进一步削弱了对工厂的议价能力和品控能力。必要商城一上来就玩“先交钱、再生产”的套路:用户下单后,平台先收全款,转头只给工厂付50%定金,等用户确认收货了,才给工厂结剩下的钱。 这一招看似精明,实际把两头都得罪了——用户嫌发货慢,工厂嫌回款拖。 有供应商爆料,必要商城拖欠货款最长能拖半年,工厂被逼得偷工减料,品控完全无法保证。
“必要”的差评里,大部分都是关于品控的,比如尺码不准、面料缩水、做工粗糙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用户体验,让消费者对“必要”的信任度大打折扣。
必要对品控的忽视,导致部分核心客群的流失。站在消费者视角来看,本身买的就是来买大牌平替的白牌产品,如果品质得不到保障,那么就很容易落下“便宜没好货”的印象,最终导致用户的流失。
“砍掉一切中间商”模式的致命缺陷回头看看必要商城这五年发家史,一家拒绝口碑、漠视用户习惯,企图以“高性价比”教育市场。那句“要让中国人用白菜价享受奢侈品”,现在看每个字都透着讽刺。他们确实创造了新低价——把消费者预期拉低到地平线以下的低价。当用户发现所谓的“颠覆性商业模式”,不过是把传统零售该有的品控、售后、诚信全都颠覆没了的时候,宣布“休眠”还真就是必要选择。①
其实,绕过品牌方,必要商城上的产品实际上等同于“白牌”。实际上就是厂家直接在平台开店卖货,它首先没有品牌价值,而代理商或经销商赋予产品的售后与运营能力,在必要商城的商家中也无从体现,这意味着没有完善的售后团队,必要商城上的很多商家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运营推广能力,这是一种新形式的“三无产品”。
此外由于缺钱,它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必要商城均无声量,这就意味着它没什么知名度。
必要绕过品牌和经销商去做平台的这个选择,本身就非常难。它既没有大牌专业化的品控体系为产品做支持,而经销商本是供应链“毛细血管”,承担库存压力和需求反馈功能。而必要删去两大功能,仅靠自己流量来维持。
在流量增长陷入桎梏的现阶段,再想通过“自断臂膀”的方式自营销售,就很难打破经营阈值。所以它最终被一场“黑天鹅事件”击溃就不令人惊奇了。
“必要”曾以C2M模式(用户直连工厂)为核心卖点,主打“去品牌溢价”,试图通过缩短供应链提供高性价比商品。但该模式存在天然瓶颈:供应链整合难度大,工厂直供需极强的供应链管控能力,但中小制造商往往缺乏柔性生产能力,难以快速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导致交货周期长、SKU单一。
因此,必要商城最大的问题是在供应链端的话语权太弱,当别人有固定代工的品牌大客户和经销商客户,那么必要商城的订单量可能就很难保证。这样,既无品牌又无供应链支撑,还没有钱打广告打造知名度,仅靠讲故事的带来的一点流量支撑,必要的坍塌就是必然的了。
而竞争对手太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必要电商主打的“大牌品质,工厂价格”面临着激烈竞争。比如京东旗下的京喜开始扶持工厂;此外,拼多多、淘宝特价版等巨头也加码C2M,淘特还推出“源头工厂百亿补贴”项目,凭借千亿级流量和资本碾压中小平台。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制造水平的提高,现在大家不再追求大牌了,很多不知名的品牌性价比极高,(这让)必要商城相对高价的产品也不具备优势。”②
从本质上讲,C2M模式与精品电商没什么明显区别,都是想“既要品质,又不想为品牌溢价买单”。精品电商概念从10年前兴起,2014年,必要商城率先试水C2M,随后阿里、网易、小米、京东等巨头纷纷入局精品电商,十年过去了,命运各不相同。
此前,市场上主流的品质电商平台已经划分为:第一梯队:网易严选;第二梯队:小米有品、京东京造、淘宝心选;第三梯队:必要商城、兔头妈妈甄选、苏宁极物。据“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显示,2024年数字零售领域企业“死亡”数532家,与2023年的110家相比,2024年数字零售“死亡”企业数量上升383.64%。
必要商城则被迫挤入死亡行列,阿里(淘宝特价版)、京东(京喜)、拼多多等通过百亿补贴和流量优势,在低价市场形成垄断,必要难以在价格或品类上突围。巨头可凭借规模效应压榨供应链利润,而必要作为中小平台议价能力弱。前者凭借千亿级流量与补贴,倒逼必要商城补贴价差达30%-50%,毛利率被压至20%以下。必要总共才融资一轮,根本无钱和巨头们比拼。
另外,在产品销售方面,随着垂直电商的崛起,细分领域(如SHEIN的快时尚、网易严选的ODM模式)通过更精准的选品和营销抢占市场,必要的“全品类C2M”定位模糊,用户心智不清晰。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必要商城作为精品电商,开创了国内C2M电商的先河。精品电商是一门“慢”且不好做的生意。核心在于首先是缩短了从制造厂商到消费者的路径;其次是以“精选”“严选”的方式,为国内制造厂商背书,加速他们树立自有品牌的进程。然而近几年,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私域电商快速崛起的情况下,流量被瓜分,精品电商模式已经不再是主流。③
最后,必要过于侧重商品的“价格优势”,而忽视了在大牌受众群体中的真正潜在的购买欲望,也就是“价值感的塑造”。必要的平台定位是想要用更平民的价格,带给消费者更奢侈的体验。这个定位逻辑,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消费者之所以会购买大牌,是因为“大牌”就是“大牌”,不仅有名声,还代表了一定水准的品质,这也是很多中产还有富人购买衣物的起点。
换言之,中产购买“大牌平替”图的是面子,结果必要商城的东西既没品牌logo,质量还参差不齐,不如直接放弃去追逐大牌。我们不否认,底层消费者会关注性价比,但对于大牌的受众人群而言,更在乎的是大牌给他们所提供的情绪价值。LV的正品往往在1-3万元左右,而在必要商城的平替产品只需4-5折就能买到。
但当平台的影响力无法直接给商品带来高端权威背书时,无论供应商的商品有多优质,都摆脱不了“白牌”的定位。一方面,出于对品质的保证,同时订单数量又较少,使得平台无法在工厂端的议价权上获得足够大的优势;另一方面,该以怎样的定价让消费者脱去大牌滤镜,心甘情愿的去买“大牌平替”,这就需要持续的补贴。由此可见,必要在现金流上面临困境,其实在本质上是商品供给与用户需求错配的问题。
总起来看,电商平台“必要”的失败是商业模式、竞争策略、行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商业模式存在先天性缺陷,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的理想与现实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必要商城的休眠标志着一个电商狂飙时代的终结。当资本红利退潮,流量成本高企,那些曾被寄予厚望的模式创新在现实面前显得无比脆弱。④
必要犯了几个大错?从必要的实践与困境中,的确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小商家参考。首先,价格不是一切,差异化才是王道。不同于拼多多这类标准化程度较高,消费者价值预期较低的主营品类,想要在私域场景中把白牌做好,价值感的塑造是很关键的一环。
这里的“价值感”,可以是差异化需求的满足,也可以是优于同类产品的质感和体验,价格优势只有在体量足够大的前提下才能够维持利润层面,要想把生意做大做长,就要学会打造与价格匹配的价值感,消费者才会情愿去买单。在巨头阴影下,必须找到不可替代的细分场景(如得物“鉴定”)。
其次,做C2M一定要注重品控,品质才是把生意做长的关键。必要在运行中犯的一个大错就是贪多求大,商家每天都能看到数不清的玩法,但万变不离其宗,能够在存量市场中活下去,本质上还是选品足够精准,货源足够优质,只有货足够好,才能在竞争中活下去。而必要恰恰因为品类繁多而忽视了对品质的把控,最后导致恶性循环。
再次,不要加过高杠杆,尽量选择标准化程度高的品类。在必要的案例中,还有个很大的问题是平台化运营带来的,平台化就意味着要多品类经营,这不仅会在现金层面带来巨大压力,品控及运营的难度也会呈指数级上升。
因此对于中小商家而言,在选品阶段尽量挑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品类,往往会降低品控和运营难度。不要贪多,专攻一到两个品类做好,那就能带来利润,增加过高的杠杆,反而会给经营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⑤
前面说过,必要的商品堪称三无产品,仅靠平台流量苦苦支撑。但2015年后流量成本飙升,新平台获客难度加大,必要未能抓住早期窗口期建立壁垒。相反却对消费升级出现误判,必要主打“去品牌化”,但消费升级本质是“性价比+情感价值”的双重需求,Z世代更愿意为设计、故事买单(如完美日记、泡泡玛特)。
必要的教训是,C2M模式过于理想化,又缺乏资源支撑,未能平衡“低价”与“品质”的矛盾,陷入低端陷阱。
总而言之,C2M模式并非简单的“去品牌化”,而是一场对供应链、品牌、用户体验的全面重塑,更需要精细化运营和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只有真正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出独特价值,才能在这场“慢生意”中突围而出。⑥
必要的失败实际上也意味着电商红利期结束。必要的故事是许多垂直电商的缩影——在互联网下半场,单纯的概念创新已难以为继,雄厚的资金后盾、有针对性的精细化运营、扎实突出的供应链效率、以品牌完成对用户心智的占领,所有的一切,缺一不可。
[引用]
①(疯狂砸营销的必要商城,在618之前倒下了 核桃聊点闲2025-05-23 )
②(这一“准上市公司”倒了! 仪美尚 2025-06-03)
③(又一知名电商即将倒下! “网易严选们”的C2M模式还有戏么? 来源: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作者 | 舒舒)
④(这一“准上市公司”倒了!仪美尚2025-06-03 )
⑤(又一电商巨头突然“休克”,一个时代结束了 2025-06-02 来源: 快刀财经 作者:江上酒)
⑥(又一电商平台停运,创始人苦撑5年无果,12年奋斗化为泡影……老高电商圈子2025-05-23 )
适合企业董监高、品牌公关、法务及合规部门人员加入,会不定期举办活动
来源:反做空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