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稻(Oryzasativa L.)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但是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严重危害其产量。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交联形成的细胞壁是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关键屏障,然而维管组织特异性细胞壁在免疫调控中的功能尚未明确。
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但是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严重危害其产量。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交联形成的细胞壁是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关键屏障,然而维管组织特异性细胞壁在免疫调控中的功能尚未明确。细胞壁中半纤维素与植物免疫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中,水稻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CSLC参与半纤维素合成,表明CSLC可能在植物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编辑基因5'非编码区能够精细调控基因的表达,可以在不改变主要优异性状的情况下改良较差的性状,获得综合性状优异的新材料。近日,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李伟滔课题组在
The Crop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 “Targeted deletion of theOsCSLC35′ UTR improves disease resistance and agronomic traits in rice” 的研究简报,介绍了最新研究结果。研究发现,水稻类纤维素合成酶基因OsCSLC3在维管束中特异表达。过量表达OsCSLC3增加了半纤维素的含量,提升了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图1),但降低了水稻株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为了提升该基因的综合效用,研究者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OsCSLC3的5'非编码区内一个富含顺式作用调控元件的保守区域进行了定向删除(从-575 bp至-824 bp),由此提高了OsCSLC3的转录水平和半纤维素含量,增强了稻瘟病抗性,并改善了株高,提升了有效分蘖数和千粒重(图2)。研究不仅揭示了半纤维素在植物免疫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定向编辑基因5'非编码区协同改良作物抗病性与农艺性状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1 OsCSLC3在调控稻瘟病抗性中的作用
图2 靶向删除OsCSLC3的5'非编码区对抗病性和关键农艺性状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稻研究所的石浩(已毕业硕士研究生,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在读博士研究生熊君和柳雨辰、尹俊杰副教授和何开伟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陈学伟教授和李伟滔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农业生物育种重大专项(2022ZD04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21003、32425005)和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NSFSC0005)等项目资助。
来源:黑兔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