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濂为什么说,书法成为艺术是“被逼无奈”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7 06:40 2

摘要:陈振濂在《印刷文化的出现“控制”影响中国书法史发展进程》等研究中指出,印刷术的成熟尤其是宋代活字印刷的普及对书法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印刷术通过标准化的正楷字实现了文字传播的“垄断”,使书法的实用功能(如抄写、记录)被极大压缩。他以宋代为例,认为正是印刷术对楷书的

为什么陈振濂说,书法成为艺术是"被逼无奈"的呢。

陈振濂在《印刷文化的出现“控制”影响中国书法史发展进程》等研究中指出,印刷术的成熟尤其是宋代活字印刷的普及对书法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印刷术通过标准化的正楷字实现了文字传播的“垄断”,使书法的实用功能(如抄写、记录)被极大压缩。他以宋代为例,认为正是印刷术对楷书的固化,迫使书法家转向“尚意”“求韵”的艺术化探索,从而开启了书法自觉追求审美价值的新阶段。这一过程被他称为“逆向反弹”,当文字传播被技术工具接管后,书法不得不脱离实用轨道,转而在艺术性中寻找新的存在意义。

这种“被迫转型”在历史上具有必然性。例如,汉代简牍书法的自由性与唐代楷书的程式化形成对比,而印刷术的出现进一步强化了文字的工具属性。书法若要保持其文化价值,必须从“写字”转向“艺术创作”,这正是陈振濂所说的“没有印刷术的文字‘垄断’,就不会孕育产生真正的书法艺术创作意识”。

进入20世纪,硬笔书写、电脑打字等技术的普及,使书法的实用功能几乎消失殆尽。陈振濂在《书法创作要怎么难受怎么做》中直言:“电脑打字正逐步把汉字这一书法赖以生存的根基毁掉”。在这种背景下,书法若想延续生命力,必须强化其艺术属性。他以鲁迅笔下的“钢笔取代毛笔”为例,说明技术革新的不可逆性——即使有文化保守主义的抵抗,工具的便利性仍会主导社会选择。

当代书法家面临的困境更为严峻:当书法不再是日常书写的必需,其存在价值必须通过艺术性来证明。陈振濂指出,书法家“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于是在书法的艺术部分加以强化”,这一过程充满痛苦,但却是唯一的出路。这种“被逼无奈”的转型,本质上是书法在现代社会中为避免边缘化而进行的自我救赎。

所以说陈振濂的“被逼无奈”论,是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往往诞生于对生存危机的创造性回应。书法如此,其他传统文化亦然

来源:让小舟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