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网红郑宝珍,面茶四代传承:祖上郑成功同族人,其父南拳猛!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17 07:16 1

摘要:老一辈漳州人,都知道闽南语把面茶称为“面粉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常见过,冲面茶的大水壶,烧壶嘴上都装哨笛,水一烧开,哨声悠扬。尤其是冬季夜里,吸引与召唤着饥肠辘辘者前来摊前,喝碗热气腾腾的面粉枣。郑宝珍的父亲郑松淼,绰号大头,祖上属古县郑氏后裔,古县,漳州人称

左为郑松淼的女儿郑宝珍与本文作者

老一辈漳州人,都知道闽南语把面茶称为“面粉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常见过,冲面茶的大水壶,烧壶嘴上都装哨笛,水一烧开,哨声悠扬。尤其是冬季夜里,吸引与召唤着饥肠辘辘者前来摊前,喝碗热气腾腾的面粉枣。郑宝珍的父亲郑松淼,绰号大头,祖上属古县郑氏后裔,古县,漳州人称之“苦县”。他曾是饮服公司摊主大师傅,也是南拳名家大徒弟,是传武中人之大哥大。笔者当知青时,与之常来常往。郑松淼为人侠义热心,乐于助人,经常罩着我们一班落魄的上山下乡朋友,至今记忆犹新。

左一:郑松淼的孙子,高大威猛

郑宝珍是典型的闽南女性,秀外慧中。女承父业,把祖业发扬光大。她成为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面粉枣”的唯一传承人,“单方独味”。百年延续,珍贵无比。漳州面粉枣被中国烹饪协会列入中餐特色小吃名录。历史悠久香浓溢, 四代坚守古城奇。百度沸水一冲,面茶翻腾龙凤。一时间,葱花香、面粉香、花生香与芝蔴香水乳交融,让人们的味蕾舌尖全部启动,畅享无比。漳州民间面粉:枣在郑宝珍手中,更加精益求精,更加规范化。她将面粉炒熟,加上碾成粉末的多种配料,按比例混匀。这可是技术活,奥妙就是火候必须恰到好处!

手炒大鼎,非遗本领

面茶本就是用面粉制作,故闽南话叫“面粉做”,音译雅化成普通话,就是“面粉枣”。关于面粉枣的最初渊源,民间一说为明代戚继光入闽抗倭时产生,发明权归戚将军,其部队的随身军粮就是“炒面与光饼”,冲饮面茶配光饼,走到哪里都能赢。另一说是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才推广普及,当时,大批漳州的郑姓子弟随军出动,他们的本地父母担心其在海上作战断粮换饿,特地把人参碾成粉末,与面茶搅拌在一起,让他们带上。结果,同样出海行军打仗,漳州兵明显抗饿抗打而且耐力超强,杀敌立功者众。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了解此事,赞之“郑姓面粉枣,功效万般好!”于是,遂在郑家军中与民间传播开来!

广州游客慕名而来与店主同框

小游客不少…

冲泡面茶时,也需要技术。必须高冲浅斟,水流才有劲道,直冲碗底部,均匀粉全熟。面粉枣具有健脾养胃之功效,保质期长,海外游子、台湾同胞特别喜欢。思念家乡慰藉强,海峡两岸更挂牵。1956年公私合营,郑家的面粉枣生意一度中断。改革开放后,作为第三代传人的郑松淼重操旧业,摆起面粉枣的小摊。郑宝珍从小就跟着爸爸学武术兼帮忙看摊,懂得其中三昧。因为此行薄利,故2000年以后,漳州专营面粉枣生意的仅剩郑家,别无分店。2010年,郑宝珍正式接班父业,千难万苦继续摆摊,坚持到底守望久长,为了这一份家传情怀。

游客们与店主合照

2019年,漳州文旅发展,古城招商,郑宝珍苦尽甜来,她在古城北京路201号的店开张,再也不用过风吹雨打日头晒的摆摊生活了。时至今日,郑宝珍坚持用祖辈的古早配方制作,延续着最正港正宗的味道与品质。但是,在自动炒粉方面实行机械升级操作,炒粉机更精准更卫生更高效更均匀。郑宝珍的面粉枣,保持老味道。漳州古城文旅增幅在全国名到前茅,面粉枣也成了游客热门伴手礼。郑宝珍与时俱进,注册了商标。游客盈门,皆重传承。一碗面粉枣,售价仅8元,平价高质,深受欢迎。笔者品尝中,不禁思绪万千,老大哥郑松淼在天之灵,如能看到这一切,一定会开心地“展功夫”,打一拳南拳让大家欣赏!

左面粉枣,右藕粉…

作者简介:陈继共,福建漳州人,老三届知青。曾任福州军区男排主攻手、场上队长,福建省军区男排主教练,解放军二炮男排主帅。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排球学术顾问。著有《笑对人生》,与陈忠和主教练合著,《郎平归来》、《世界冠军的摇篮》、《碧波英杰》、《蝶岛戍曲》、《龙文法官》等报告文学及长篇法制小说《佳丽人生》等,多次获奖。退休后以公益宣传漳州为主,多发《

来源:用户公孙奴陈继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