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生桩”传说的演变与考证:从日本鬼故事到中文网络恐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4 15:00 2

摘要:2025年8月16日,一段“中铁工地用活犬打生桩”的短视频冲上网络热搜——短视频配文称:“这是8月12日,中铁二十五局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铁路立交桥的施工现场,通过活埋、碾压等方式虐杀活犬,进行名为‘打生桩’的封建迷信仪式。”

2025年8月16日,一段“中铁工地用活犬打生桩”的短视频冲上网络热搜——短视频配文称:“这是8月12日,中铁二十五局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铁路立交桥的施工现场,通过活埋、碾压等方式虐杀活犬,进行名为‘打生桩’的封建迷信仪式。”

只从这段文字来看确实非常血腥残忍,然而点开视频一看,却并没有所谓“打生桩”的内容:该视频剪辑和配乐较为混乱,只能看出是一处正在打桩的工地,有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正将一只黑狗拖走,并无将狗扔进桩坑的镜头。

虽然视频根本没有任何能证实“打生桩”存在的内容,但还是有不少网友义愤填膺,纷纷怒指“打生桩”是落后反动习俗,应立法予以禁绝。还有不少网友出来分享自己听到看到的“打生桩”往事,说“打生桩”原本是用活人,现在换成狗已经是进步了云云。

然而,以上这些纷争和异闻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打生桩,真的存在吗?

如果去网络上搜索,很容易找到许多“科普”打生桩的文章。但内容千篇一律,很明显是辗转相抄:基本都是煞有介事地说这是古代陋习,在建造桥梁等大型工程时,将活着的童男童女分别埋在桥头和桥尾的桥墩中,认为这样可以确保工程顺利。然而车轱辘话来回转说了一大堆,却都举不出半点相关证据——不仅没有任何考古记录,甚至连传说哪座古建有“打生桩”这类民间故事都看不到。也未引用任何古代文献,最多提到一句“这是源自《鲁班书》记载的禁术”。

然而如果你真去找这本《鲁班书》,会发现根本找不到,这是一部只存在于营销号文章里的神秘古籍。根据它们的描述,此书开篇第一句就是“欲学此术必先绝后”,作者是东周著名巨匠鲁班。还说此书序言记载,鲁班孕妻乘坐木鸢飞行游玩时坠机去世,鲁班因此在著作中留下如此恶毒的诅咒——这明显就是营销号们瞎写出来的段子,其已经离谱到让人无语的程度。

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些内容是杂糅了两本真实存在的古籍编出来的:其一是唐代志怪小说集《酉阳杂俎》,记载了鲁班父亲乘坐木鸢飞到吴地,被人当成妖怪误杀的传说;其二是明代成书的营造技术手册《鲁班经匠家镜》,有的营销号甚至直接说《鲁班书》又名《鲁班经》。可笔者翻阅了万历、崇祯、道光三个刻本的《鲁班经匠家镜》,内容都与网传文字毫无关系:

古本《鲁班经匠家镜》序言只说鲁班十五岁外出游学,因不满乱世纷争,遂隐居泰山之南十三年。出山后遇到巧工“鲍老辈”,在其门下习得种种手艺。四十岁时再次隐居修仙,最后白日飞升——没错,序言里说鲁班根本就没有老婆,一直在外游学最后以童子身成仙了。什么“欲学此术必先绝后”更是八竿子打不着,我甚至强烈怀疑这段是从《笑傲江湖》抄过来的。

《鲁班经匠家镜》中除了各种营造技术,也确实记载了不少工程动工前的祈福仪式,然而也不过就是供酒上香摆三牲之类的,并无任何与“打生桩”有关或相似的内容——实际上,就连“打生桩”这个词都很可疑。笔者在各种正规语料库和文库中搜索“打生桩”,均未找到该词汇任何用例。而查找搜索引擎,发现“打生桩”一词最早在网络出现是在2006年,出自香港《太阳报》专门讲灵异鬼故事的“灵接触”版块。

这篇文章题为《残忍建筑习俗打生桩镇邪》,声称古时在建桥前,先要活捉一对童男童女,把男童活埋在桥头内桥墩,而女童则生葬在桥尾处桥墩,以永保该桥不会倒塌。还提到此法后来传入日本,被日本称为“人柱”。而到了2007年,台湾游戏论坛“巴哈姆特”的志怪版块,又转载了此文,并删去“传入日本”部分,又添加了“相传此法术源自鲁班”的桥段。显然,这就是中文网络“打生桩”传说的起点,各要素均已齐全,只是还没有生造出《鲁班书》以及“欲学此术必先绝后”等更离谱的细节。

在查找这些资料时,笔者还有个意外发现:“打生桩”甚至有专门的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词条,但两大百科皆语焉不详,只说是古代陋习。也和营销号一样均未给出任何文献或考古记录,甚至没有提到《鲁班书》。我觉得无甚价值,便随手点开了维基百科的对应英文词条,结果没想到内容相当丰富,而英文版词条居然是Hitobashira——这显然是日语词,假名写作ひとばしら,写成日本汉字正是“人柱”。

于是索性去查阅了各路日文资料,发现原来“人柱”传说在日本由来已久,并非由中国传入——“人柱”一词最早出自13世纪的日本小说《平家物语》,传说平清盛在建造兵库港时,将30个人埋在港湾之中,称为“人柱”。此后各种“人柱”传说极多,基本都是港口或桥梁等与水有关的建筑。其中有个常见模板叫“长柄之人柱”,最早见于15世纪日本古籍《康富记》,记载一名背负孩子的女人被立为长柄桥的人柱。

日本这个长柄桥人柱的故事变种极多,且其中多带有对“人柱”的批评,类似我国“西门豹治邺”那样的小故事。比如有个版本中长柄桥总是被河水冲毁,就有长老说需要埋一个活人在桥墩下作为人柱,这个人的裤子上必须有补丁。结果村民一看,长老的裤子上正好有补丁,便把长老埋下去作人柱了。

由此,可大致梳理出“打生桩”传播演变的可能路径:1.这原本是日本民间传说,日语称为“人柱”,与水边建筑强关联;2.人柱传说在近现代传入港台,被本地化为“打生桩”,并添加了“鲁班所传”等细节,最初版本中仍和桥梁高度关联;3.“打生桩”故事通过网络传入大陆,经过各种网络小说和百家号文章洗稿,望文生义地从桥墩变成了地基打桩,还编造出了神秘古籍《鲁班书》作为典故出处。

实际上,中国古代文献中从来就没有任何“打生桩”的记录,考古挖掘也没有任何相关发现。周代以前确实有用人畜殉葬的行为,但那都是墓葬。夏商正常建筑地基中,从未发现任何人畜遗骸;就连古代“人柱”传说丰富的日本,也没有任何相关考古记录。原因很简单,打生桩/人柱从工程技术上来说根本就不现实——无论人畜,尸体在地基中都会很快变形腐烂,导致桩基不稳建筑垮塌,散发出的恶臭也让建筑无法使用。

现代建筑技术同样不允许桩孔中混入任何杂物。因为打桩时混凝土还没有凝固,里面要是有小动物就会形成空腔,导致应力在这里集中最后开裂。因此工程现场打桩孔时,都要先清孔排渣,浇混凝土时也是把泵口伸到孔底,从下往上顶着往里灌,就怕混进杂物。孔底沉渣厚度超过五厘米都会导致废桩,更别说里面埋进人畜了。

回到最开始的网传视频,虽然很模糊混乱,但也能看到狗是被人拖离了打桩处,并未扔进桩坑——工人显然不可能连这点施工常识都没有。至于那些在网上言之凿凿说自己小时候见过“打生桩”的评论,大概他们就是《鲁班书》的作者?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袁边

责编 辛省志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