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已悄然开启?3825点破局,近半投资者满仓,现在在哪个阶段?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4 15:15 2

摘要:关于“当前市场是否为牛市”的争议,到了当下阶段,市场分歧究竟如何?从本人发起的投票结果来看,近乎一半的投资者已处于满仓状态,反映出部分资金对当前行情的认可。

关于“当前市场是否为牛市”的争议,到了当下阶段,市场分歧究竟如何?从本人发起的投票结果来看,近乎一半的投资者已处于满仓状态,反映出部分资金对当前行情的认可。

周五,上证指数收盘于3825点,这一点位放在过去三年维度中,已是一次非常显著的抬升。

一个月前,我们曾发布两篇分析文章:一篇指出,当下市场特征与历史牛市前期高度相似,牛市或已悄然开启;另一篇则提出,大宗商品价格已率先触底反弹,这预示着后续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有望回升,并进一步带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暖,助力经济逐步走出通缩区间。

当时我们也为这轮行情定下核心逻辑——“复苏预期驱动行情变化”。资本市场的特性本就如此:一旦趋势形成,各类利好因素会持续助推行情回暖;反之,若处于下跌趋势,市场则更易聚焦利空信息,这便是其特有的“自我强化”现象。

要判断当前牛市所处阶段,首先需明确牛市的典型演绎路径。结合历史经验,牛市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预期反转、快速回升、估值修复与震荡调整、极致冲高与行情兑现。接下来,我们通过复盘三轮典型牛市,拆解这一规律的实际体现。

2014-2015年牛市:政策驱动与快速冲高

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放缓,股市、楼市同步走弱,市场情绪低迷;2014年一季度,市场更是陷入低谷,与2024年前几个月的状态相似——彼时率先发力的并非盘面,而是政策。

2014年4月,政策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实施2个百分点定向降准,对县域农村合作银行实施0.5个百分点定向降准;6月9日,又对部分银行追加0.5个百分点定向降准,银行间流动性显著宽松。在当时经济数据尚未大幅恶化的背景下,流动性宽松已足以点燃市场热情,行情随之进入快速拉升阶段。

除流动性外,“改革叙事”也成为核心驱动力——混改、一带一路、注册制预期等概念引发市场关注。行情启动时,券商板块率先领涨,随后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板块接力,各类“用户翻倍、收入暴增”的故事层出不穷;而国企改革背景下,高股息央企则成为谨慎资金的“避风港”。

不过这轮行情节奏极快,估值修复与震荡调整仅在2015年初的两个多月短暂出现。春节后,行情迅速进入极致演绎阶段:两融余额飙升、开户潮与配资潮涌现、涨停板频现,市场甚至找不到低价股,估值已透支未来多年业绩,最终行情快速落幕。

2019-2021年牛市:结构性行情与波折演进

这轮牛市的起点源于2018年——去杠杆与外部摩擦导致经济与股市“双杀”,当年下半年上证指数一度跌至2440点。其开端同样由“有形之手”推动:2018年底,多方高层发声稳定市场信心;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对金融机构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叠加市场股价已处于低位,风险偏好逐步回稳。

2019年春节后,市场开启疯狂拉升,对应“预期反转、快速回升”阶段;4月,监管严查场外配资,市场情绪降温,进入震荡调整期并持续至四季度。随后,2020年经济复苏预期推动行情再次震荡上行,原本平稳的节奏却被春节期间的疫情打断,导致2020年二季度市场大幅波动。但全球货币政策全面宽松下,行情并未中断。

2020年5月末,行情再次进入快速拉升阶段;此后大盘虽横盘,但龙头个股(如牧原股份、贵州茅台、宁德时代)持续走强。这轮牛市属于“结构性牛市”——指数未明显上涨,但2020年末龙头个股已接近疯狂阶段。

从板块逻辑看,价值投资贯穿始终,科技板块紧随其后;2019年初券商先行的规律依然成立,后续则由5G、自主可控、半导体接棒,白酒、医药消费凭借“高ROE+稳现金流”获持续增持,新能源、半导体因高增长潜力受青睐,医药板块则受益于疫情特殊背景。整体而言,这是近20年中操盘难度较高的一轮牛市,但仍遵循“四阶段”核心逻辑。

2005-2007年牛市:制度驱动与全面普涨

更早的2005年牛市,从“股改牛”到“权证狂欢”再到“蓝筹登顶”,率先破局的同样是制度变革——股改推进率攀升、IPO重启、再融资与并购市场回归正轨。行情启动时,券商板块依旧先行:经历2004-2005年行业阵痛后,交易量回暖与投行业务恢复推动券商股走强,随后金融、资源周期股接力。

这是一轮全面普涨的大牛市,行情持续时间长且逻辑清晰。从板块涨幅看,周期、资源、基建、房地产、制造、金融、科技均表现亮眼,完全契合当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特征(注:笔者未亲身经历此轮牛市,分析基于价格图形与政策历史数据)。

复盘三轮牛市,可总结出三个核心共性,为当前市场判断提供参考:

第一,四阶段框架具有普适性。尽管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三轮牛市均遵循“预期反转→快速回升→估值修复与震荡调整→极致冲高与兑现”的路径,且行情尾声都伴随资产价格的疯涨。

第二,牛市诞生于质疑之中。第一阶段“预期反转、快速拉升”后,市场总会出现“估值不合理”“政策力度不足”等质疑声,进而引发震荡调整;随着经济自我修复,行情再次震荡上行,直至进入极致阶段才被大众普遍接受。

第三,板块轮动有迹可循。三轮牛市均呈现“券商先行”的特征,且科技板块始终贯穿行情;此外,每轮牛市的主龙头板块均与当期宏观背景紧密相关——2005年对应基建与房地产(经济高速增长期),2014年对应国企改革与题材(改革攻坚期),2019年对应新能源与蓝筹医药(高质量发展与疫情背景)。

将历史规律落到当前市场:2024年行情经历“预期反转、快速拉升”后,进入了数月的震荡调整期,期间市场反复担忧关税影响,对政策效果、估值合理性、宏观经济基本面提出质疑,但行情仍在争议中逐步攀升至2024年10月8日的高点。结合历史规律与当前市场特征,我们已不再质疑“当前处于牛市”这一判断。

至于后市演绎,宏观环境仍是核心影响因素——正如2019年严查配资、2020年疫情对行情的冲击,若宏观层面出现重大变化,市场或再次遭遇波折。

但从历史规律看,有一点可以确定:这轮行情的结束,大概率会以“行情极致疯狂冲高”为信号(如全民炒股、估值严重透支、量能异常放大等)。

因此,当前阶段不应在中途过度质疑,更适合的策略是:耐心等待行情极致疯狂特征的出现,再择机兑现离场。

来源:翼峰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