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4 16:42 2

摘要:初秋的微风拂过广袤的田野,金灿灿的阳光下,一幅幅丰收画卷正在祖国大地上徐徐展开。从西北戈壁到江南水乡,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南山区,特色农产品的丰收不仅装满了农民的粮仓,更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初秋的微风拂过广袤的田野,金灿灿的阳光下,一幅幅丰收画卷正在祖国大地上徐徐展开。从西北戈壁到江南水乡,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南山区,特色农产品的丰收不仅装满了农民的粮仓,更鼓起了他们的钱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新疆昌吉广袤的农田里,一台台现代化的番茄采收机正在高效作业。这些钢铁"农夫"每天可以采收30亩左右的番茄,效率是人工采收的30倍。鲜红饱满的番茄经过自动化分选,直接送往附近的加工企业。

昌吉州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州种植加工番茄15.6万亩,全部实行订单农业,农户与中粮屯河、中基实业等龙头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彻底解决了销售难题。种植户马建军算了一笔账:"今年种了80亩番茄,亩产8吨左右,按合同价每吨450元计算,毛收入将近30万元,比去年增收15%。"



宁夏银川月牙湖乡的蜜瓜种植基地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将刚采摘的蜜瓜进行分级、贴标、包装。这些蜜瓜不仅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基地负责人王海燕说:"我们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确保蜜瓜品质。现在每天发货2万箱,带动周边800多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正在包装车间忙碌的马秀花笑着说:"以前外出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一个月能拿5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青海海西州的枸杞种植园里,红艳艳的枸杞像一颗颗红宝石挂满枝头。当地通过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实现了枸杞鲜果60小时直达全国主要城市的"鲜果通道"。海西州农牧局数据显示,今年全州枸杞种植面积达42.8万亩,预计鲜果产量超过15万吨。

格尔木市大格勒乡的枸杞种植大户张永胜说:"我们合作社2000亩枸杞全部通过有机认证,鲜果每斤能卖到25元,是普通枸杞的3倍价格。现在每天要雇300多人采摘,光劳务支出就超过15万元。"



视线转向四川巴中,南江县的葡萄产业园迎来了丰收季。走进园区,夏黑、水晶香、巨玫瑰等特色品种的葡萄散发着诱人的果香。技术员李建国正在指导工人进行精细采摘:"我们要在早晨露水干后开始采摘,避开中午高温时段,确保葡萄品质。"

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推广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当地葡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0多亩,年经济效益超过400万元,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增收。

东北黑土地上的特色农产品同样喜获丰收。在黑龙江双鸭山,金黄色的菇娘果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装。种植户刘志刚说:"我们这的黑土地昼夜温差大、光照足,种出来的菇娘果含糖量高达16%,比普通产区高出3-5个百分点,在上海、广州等市场特别抢手。"今年他的50亩菇娘果还没采摘就被预订一空,预计收入超过60万元。当地还开发了菇娘果酒、果酱等深加工产品,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的百万亩板栗林即将迎来采收季。漫山遍野的板栗树上,毛茸茸的栗苞已经微微开裂,露出饱满的果实。县林业局工程师王立新介绍:"我们推广'矮化密植'技术,亩产从原来的10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

同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每袋板栗都有'身份证'。"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地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出板栗棒冰、板栗糕点等30多种深加工产品。一家食品企业负责人说:"我们每年消化鲜栗2万吨,生产的栗子羹、栗子粉远销日韩市场。"据统计,青龙县板栗产业综合产值已突破13亿元,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这些丰收景象的背后,是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支撑。科技赋能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机。在新疆番茄基地,无人机精准施肥技术使化肥利用率提高30%;在宁夏蜜瓜园,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节水达40%;在青海枸杞园,智能分选线实现按糖度、大小自动分级,产品溢价20%以上。



产业链延伸提升了农产品价值。各地纷纷建立产地初加工设施,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四川南江的葡萄酿成了果酒,宁夏的蜜瓜做成了冻干零食,黑龙江的菇娘果制成了保健饮品,农产品的增值空间被不断拓展。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在采访中,多位农民表示:"现在种地有技术指导,销售有保底价格,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



电商新渠道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直播带货、社区团购、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让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消费者餐桌。宁夏蜜瓜通过直播一天销售5万单,青海枸杞在电商平台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农产品流通体系。



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各地整合涉农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中央财政安排200亿元资金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带动各地投入超过500亿元。



金秋的丰收,不仅带来了物质的富足,更带来了精神的振奋。在新疆番茄基地,维吾尔族姑娘阿依古丽学会了操作智能农机;在宁夏蜜瓜包装车间,返乡青年马小虎带领团队开发了新型包装设计;在青海枸杞园,大学生村官张明组织农户开展电商培训......乡村振兴的种子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



从传统种植到现代农业,从单一种养到产业融合,从提篮小卖到品牌营销,中国农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场变革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这丰收的季节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累累硕果,更是乡村振兴的无限希望。

来源:做一个没有感情的磕糖机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