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泡泡玛特的新IP“星星人”彻底炸了!就在这周二(8月21日)晚上,新品刚上线,官方小程序和电商平台直接被挤爆——页面还没刷出来呢,购物车按钮都没亮,库存就显示“已售罄”了。有网友设了闹钟蹲点抢,结果排队排到百名开外,付款时手慢一秒就失败了。这阵势,不知道的还以
泡泡玛特的新IP“星星人”彻底炸了!就在这周二(8月21日)晚上,新品刚上线,官方小程序和电商平台直接被挤爆——页面还没刷出来呢,购物车按钮都没亮,库存就显示“已售罄”了。有网友设了闹钟蹲点抢,结果排队排到百名开外,付款时手慢一秒就失败了。这阵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春运抢票呢。
原价79元的单只星星人盲盒,现在二手平台“千岛”上已经炒到150元左右,整盒更是从474元飙到1350元,溢价接近3倍!隐藏款更夸张,原价79元被炒到478元,足足翻了6倍多。网友直接吐槽:“这价格比黄金还离谱,到底谁在买啊?”
其实这种疯狂场景似曾相识——两个月前泡泡玛特的LABUBU 3.0发售时,也是秒光、溢价、平台瘫痪三件套。黄牛们现在都直言:“星星人就是下一个LABUBU!”有人甚至忙到订单爆单发不完,直呼热度“和LABUBU走红时一模一样疯狂”。毕竟LABUBU的隐藏款曾被炒到近3万元,联名款在得物上挂价10万也不稀奇。
这些IP凭什么让人上头?设计上就赢在“反套路”。LABUBU尖牙邪笑,星星人软萌治愈,但共同点是打破传统审美。年轻人就爱这种“暗黑萌”——不完美却个性十足,能当情绪搭子,还能当社交符号。就像00后小雨说的,通勤时挂包上,“像有个小伙伴陪着”。明星带货更是火上浇油:王皓背包挂LABUBu街拍、Lisa带它上节目,瞬间引爆同款抢购潮。
但爆火背后,饥饿营销争议越来越大。LABUBU 3.0发售时,全国门店每家只分到几百盒,黄牛却成批囤货转卖直播间,普通玩家连影子都摸不着。星星人也是开售即“秒没”,消费者质疑:到底放了多少真库存?更糟的是品控翻车——掉毛、秃线、缝歪等问题在小红书上被疯狂吐槽。
面对这些质疑,泡泡玛特其实在学三丽鸥的路线:用形象IP而非故事IP打动人心。就像Hello Kitty没有背景故事却风靡全球,LABUBU和星星人靠的是“情感投射”——你开心时看它是笑脸,难过时看它是丧脸,全凭自己解读。不过泡泡玛特也没闲着,内部早成立电影工作室,还布局游戏和线下乐园,想给IP“补故事”。
这种“无故事爆红”背后,其实是盲盒机制精准拿捏了人性。抽盒时的紧张感、拆出隐藏款的狂喜、二手市场溢价带来的“投资幻觉”,形成一套成瘾闭环。有消费者坦言:“买一个就想集全套”,结果四个月砸了小一万。但当讨论只剩价格涨跌时,快乐就变味了。正如玩家李春雨反思的:“别忘记买玩具是为了开心,不是炒股”。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文化输出。LABUBU已被《纽约时报》列为全球文化符号,和迪士尼的星黛露齐名。它在伦敦引发抢购冲突,在首尔逼到门店限流,连泰国旅游局都主动搞联名项目。这种成功靠的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用“小怪物”撬动全球青年的情感共鸣——毕竟对个性表达和陪伴的需求,哪国年轻人都一样。
回看国内潮玩赛道,泡泡玛特仍是绝对霸主,占IP玩具市场11.5%份额,顶得上12个TOP TOY的营收。但52TOYS、布鲁可等品牌也在加速资本化,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泡泡玛特要想守住王座,光靠饥饿营销可不行——得解决品控痼疾、平衡限量与供给,才能真正让IP价值长久。
说到底,无论是星星人还是LABUBU,它们的爆发印证了Z世代愿为情感买单的决心。但消费者终会回归理性:当溢价高过黄金时,是继续追涨,还是守住玩玩具的初心?答案或许藏在网友那句调侃里——“不理解,但尊重”。毕竟潮玩迭代如风,下一波疯狂,说不定已经在路上了。
(完)
内容和图片都是从互联网上收集的,如果有涉及侵权,或者引起大家的不满,请联系我,我一定及时删除,谢谢大家了!
~~~///(^v^)\\\~~~
来源:热浪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