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陇西融媒记者文艺洁:金秋八月,黄芪飘香,党参流金。今天上午,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中国黄芪之乡”甘肃陇西拉开大幕。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政企学研代表齐聚“西部药都”,共谋中医药现代化之路,共绘产业振兴新蓝图。
陇西融媒记者文艺洁:金秋八月,黄芪飘香,党参流金。今天上午,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中国黄芪之乡”甘肃陇西拉开大幕。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政企学研代表齐聚“西部药都”,共谋中医药现代化之路,共绘产业振兴新蓝图。
陇西因“陇山之西”而得名,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的交汇地带,海拔适宜、光照充分、气候温凉、雨水合节,为中药材生长、存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盛产304种中药材,千吨以上仓储企业静态仓储能力达120万吨,年周转能力200万吨,存储品种超320个,“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被农业部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千年药乡”“天然药仓”的美誉早已深深烙印在这片黄土地上。
陇西在2008年至2015年,连续承办八届中国•陇西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的基础上,从2018年起高规格承办了五届国家级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成为继“兰洽会”、敦煌“文博会”之后甘肃又一张对外宣传名片,和国内外各路专家名企合作交流、学习互促、观摩洽谈、招商推介的重要平台。近年来,陇西县立足打造“中国药都”战略目标,依托“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打造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和“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三大国家级发展平台,借助用好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药食同源和开展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等特殊政策,持续打通种植、加工、仓储、交易、质控、品牌各环节,推动中医药产业实现了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是中医药领域的一次盛会,更是陇西县向世界展示其丰富中医药资源、深厚文化底蕴及蓬勃产业发展态势的重要窗口。怀揣着对中医药事业的热忱与期盼,世界各地的宾朋再度奔赴陇西这片中医药沃土,一同探寻中医药守正创新的路径,一同擘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一同寻觅携手共进的商机。此刻,陇西已然成为全球中医药领域目光聚焦的核心,产业振兴的崭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泰国公共卫生部部长顾问Mr.KositSuviniiiit(科希特·苏维尼吉):经过这几年与甘肃的合作,我们两国之间(结下)深厚的合作(友谊)。这次看到第六届药博盛会我们感觉到非常高兴,我们也希望两国在双方的签约框架之下,更好地发挥两国间中医的合作。
澳门政府消费者委员会消费争议调解及仲裁中心顾问、澳门中药业公会(中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潘炳辉:甘肃既是农业大省,也是中药材大省。我们家里就用当归,也用黄芪、党参、甘草。来甘肃我是第三次,以前跟着同行过来考察过,这样的药博会我在甘肃是第一次参加。甘肃中药材集市我去过几次,(产品)还是不错的、比较好,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的(中药材)品质是比较好的。我们这次主要是来看看这里的党参,能不能(进一步)提升一下档次、聊聊种质改变,中药材是一个很好的桥梁,台湾同胞他们喜欢吃当归。
广东现代南药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詹若挺:我是来自广东中医药大学,陇西我之前来过,这次来感觉到非常亲切,陇西确实是一个我们中国几个黄芪、黄芩、柴胡等等一些大宗药材的产区。我希望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能够进一步加强一二三产业的整合,把这个链条串起来。
重庆古裕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用华:我是来自重庆古裕经电商的第三方销售平台,我来了很多次,一直到这边来采这边的道地药材。甘肃这边我们常采的就是四大药材,像党参、当归、黄芪、甘草,我觉得质量各方面还有这边的初加工、精深加工都非常好。特别是现在进入国家集采了,我觉得从大的方向来讲,能够更好地把中药材的品质、道地药材精深加工做好,另外我觉得在分级和信息化的建设上面能够提供一些溯源,我觉得就更好了。
第六届药博会不仅为海内外医药企业搭建了学习互鉴、投资兴业的坚实桥梁,更为中医药产业的守正传承、创新突破与现代化跃迁凝聚了更磅礴的智慧动能。今年的药博会,围绕“传承创新 开放共享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主题和加力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样板区目标,举办中医药政策解读与标准发布暨新华指数工程建设论坛、中医优势专科资源扩容和互联发展论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论坛和数智化赋能中医药交流合作论坛,邀请政企学研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解读中医药发展方面的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围绕打造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全国GAP、“三无一全”基地和道地药材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经验,数字化技术如何推动中医药产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等主题深入探讨交流,凝聚行业共识,为甘肃中医药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和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精准把脉开方,提供坚实智力支持。
华西康复本草四川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刘亚蜀:我是第三次来陇西了,这次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因为国家在医药改革进入深水期,迎来了我们中药饮片国家层面上的集采,那么这个政策的出台或者国策的执行,我们的中药饮片,未来的发展会更加有制度和规范。作为我们甘肃中药之乡这么多的大品种一定会在整个市场份额里面有它的独特的引领性的作用,这对我们电子商务来讲也是巨大的机遇,我们希望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我们搭建的平台能够为我们一产二产三产,甚至是一二三产联动的闭环打造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长养药房有限公司负责人葛金鹏:我们是陕西汉中过来的,是药品零售企业,就是想现在过来看一下,现在中药的最新发展,看我们的企业能不能借鉴或者参考、把相关的方法带回去,更好的提升我们的企业。
上海市同盛春科技有限公司邱先生:我是第五次参加药博会,我觉得药博会是越办越好,也祝我们甘肃的中药材发展的越来越好。本身我们是做中药的,中医药这个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同时大健康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良好。通过参加药博会考察、学习、了解行情,掌握最新的知识,为我们中医药下一步的发展打打基础。
甘肃金昌市康复中心医院医务科长刘龙:我是第一次来,我感觉到会议的规模特别大,标准也特别高,在我们甘肃陇西这样一个县城能举办起这样高规格的一个会议还是感觉非常震撼。这次来主要是了解一下中医产业方面的发展,看有没有一些合适的项目在医院做一些延伸、发展。
中医药不仅是华夏文明积淀的智慧结晶,更是贯通中外、对话世界的纽带。近些年来,甘肃省持续拓展中医药国际交流的深度与广度,让中医药在更多“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落地生根,为增进国际间的友好情谊、推动不同文明交融共生贡献了独特力量。依托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大批海外人士纷纷走进甘肃、驻足陇西,探寻中医药的奥秘,感受中医药的魅力,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合作搭建起坚实的共赢之桥。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华庆:我们组织十多家的企业参加这次陇西的药博会,把我们浙江省的相关的一些中药饮片企业都组织到这儿来参加这次会议。浙江是消费大省,浙江需要一些西北的药材,我们基本都在这里进行采购对接,我们还准备在这里考察一些相关的企业、基地。
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副厂长、陇西丽珠参源公司董事长沈春丽:我们是做党参种植加工,我本人是第一次来,但是我们企业不是第一次了。这次过来的目的,一个就是看政策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政府对于党参的种植这一块是否有新的技术、支持,陇西的党参、黄芪品质非常好,是道地药材,我们也会在道地和高品质方面做更深的耕耘。
参展个人马健:陇西主要道地的是黄芪,周边辐射的像岷县的当归、还有渭源的党参,这些东西都是比较道地的,药材在中药里是非常重要的,能在陇西举办这样的大会不是空穴来风,是因为有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基础,然后才开始慢慢地发展。
西安市林木种苗工作站工程师田吉:第六届中国(甘肃)中医医药产业博览会是我们中医药行业的行业盛会。西安市林业局也高度的重视,我们组织了行业管理机构、林下经济协会,还有企业合作社等20余家单位前来进行参观学习交流。我们希望过来这个大会通过现场的感受,包括实地的参观,去学习甘肃陇西的中医药产业的先进发展经验,我们希望把这个经验能够应用到西安的林草中药材行业的发展上。
陇西融媒记者文艺洁:以沉沉守望之意,探融合发展之途,以海纳百川之怀,共绘产业振兴蓝图。我们坚信,第六届药博会必将以更丰更实的硕果刷新产业发展新纪录,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现代化进程定向领航,让全球更好地读懂中医药、拥抱中医药、乐享中医药,也让“天下药仓”陇西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记者:张恺怡 文艺洁 仲玲玲 曲兵红
来源:陇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