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中美真的走到军事冲突那一步,欧洲会跟着美国制裁中国吗?东南亚会不会变成"战场缓冲区"?印度又会趁机耍什么花样?这不是假设,而是全球战略学者正在推演的现实命题。四位深耕国际博弈的中国专家,用扎实的数据和犀利的观察,剖开了不同国家的"利益算盘"。
如果中美真的走到军事冲突那一步,欧洲会跟着美国制裁中国吗?东南亚会不会变成"战场缓冲区"?印度又会趁机耍什么花样?这不是假设,而是全球战略学者正在推演的现实命题。四位深耕国际博弈的中国专家,用扎实的数据和犀利的观察,剖开了不同国家的"利益算盘"。
一、王鸿刚:欧洲的"制裁",会留三分情面吗?
1976年生于吉林的王鸿刚,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欧洲通",研究欧美国际关系二十多年。他最擅长的,就是从枯燥的贸易数据里看穿欧洲的真实立场。
2025年3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当欧洲学者喊着"要跟美国一起对华脱钩"时,王鸿刚一句话就戳破了假象:"德国汽车业25%的出口都靠中国,他们真能狠下心?"果然,没过多久欧盟发布的对华政策文件里,虽然提了些"人权议题"的官话,却明明白白写着"要保持经济合作"。这一把精准预判,让他成了欧洲媒体眼里"最懂欧洲的中国学者"。
在他看来,如果中美开战,欧洲的反应会像"带刹车的列车"。头1-3个月可能会跟着美国发几句外交声明,搞点不痛不痒的制裁,但绝不会真的撕破脸。"德国一年从中国赚走千亿欧元的汽车订单,法国空客一半的飞机都卖给中国,这些钱袋子比政治表态实在多了。"王鸿刚说,欧洲的"精明"就在于:既要给美国面子,又要保住自己的生意。
二、周波:俄罗斯会帮中国吗?答案藏在能源管道里
有过三十多年军事外交经验的周波,见过太多大国博弈的"潜规则"。他于1979年参军,后来当过驻纳米比亚的国防武官,退休后在清华大学研究国际安全,最懂大国之间"帮人"的分寸。
2023年南海国际会议上,面对菲律宾把渔民问题政治化的做法,周波当场反问:"你们连自家海域的渔船都管不好,还好意思指责别人?"这段视频火遍全网,也让他成了"敢说真话的安全学者"。
谈到中美冲突中的俄罗斯,周波的判断很直接:"会帮,但不会豁出去。"他说,俄罗斯可能会在冲突3-6个月后,悄悄给中国多送点天然气,甚至分享点S-400防空系统的技术,但绝不会派兵参战。"就像俄乌冲突里那样,俄罗斯给中国能源优惠,中国买俄罗斯的粮食,这种'各取所需'的合作才是常态。"毕竟,俄罗斯可不想因为帮中国,跟美国正面冲突。
三、吴心伯:东南亚的"中立",是真中立还是装的?
1966年出生的吴心伯,研究东南亚快三十年了,他在复旦大学的办公室里,堆着满满一柜子东盟各国的报告。他最清楚,这些国家表面"中立",实则精于"两边讨好"。
2025年5月的上海论坛上,吴心伯断言:"东盟肯定会喊'别打了',但真要波及南海,越南、马来西亚可能会偷偷跟中国合作。"这话没说错,没多久印尼就联合新马泰发表声明,说"不选边站",转头又跟中国签了海上联合开发协议。
他分析,如果中美开战,东盟的反应会分两步走:头一个月,肯定会集体发声明呼吁"克制",用RCEP这个自贸协定当"挡箭牌";要是战火烧到南海,1-3个月内,越南这些国家可能会主动找中国协调,比如一起巡逻、开发油气。毕竟,谁也不想自家门口变成战场,影响吃饭的生意。
四、高志凯:印度的"小聪明",会趁机搞事吗?
当过邓小平翻译、在华尔街做过律师的高志凯,见多了大国的"拨弄算盘珠子"。1962年生于江苏的他,研究印度时总说:"这个国家,既想当大国,又怕惹麻烦。"
2025年8月,在印度电视台的直播辩论里,当印度嘉宾喊着"要跟美国联手"时,高志凯一句话就呛了回去:"你们认英国人画的线,那我在恒河画条线行不行?"他接着说:"中国能不看美国脸色,印度为啥不能?"这段视频在印度刷了2000多万次,连印度外交官都悄悄引用过他的话。
在他看来,印度要是碰上中美开战,大概率会"投机":表面上跟美国多搞点军事合作,比如买点"奥库斯"联盟的武器;暗地里却会在中印边境保持安静,生怕被两线夹击。"莫迪政府心里清楚,印度的手机、药品好多零件都靠中国,真闹翻了,自己先受不了。"高志凯说,最多6个月后,印度可能会在边境搞点小动作试探,但绝不会真的站队。
来源:兴衰五千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