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明明爸爸也很用心,可孩子就是偏心妈妈。其实啊,这背后藏着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意。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显示,0-3岁的孩子会与主要照顾者形成特殊的依恋关系,而这种关系往往最先建立在妈妈身上。
昨天晚上,我在妈妈群里看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
一位宝妈说,她家2岁的儿子生病发烧,爸爸抱着哄了半天都不行,孩子哭得更厉害。
结果妈妈一回家,孩子立刻就安静了,还主动伸手要抱抱。
爸爸当场就"吃醋"了,嘟囔着说:"我照顾你一整天,你还是只要妈妈。"
你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情况?明明爸爸也很用心,可孩子就是偏心妈妈。其实啊,这背后藏着孩子对妈妈深深的爱意。根据儿童心理学研究显示,0-3岁的孩子会与主要照顾者形成特殊的依恋关系,而这种关系往往最先建立在妈妈身上。
今天就来揭秘一下,宝宝爱妈妈的7个小暗号。看完你就明白,那些让你累得不行的时刻,其实都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说"我爱你"。
还记得孩子第一次对你笑的那个瞬间吗?那种从心底涌出的温暖,简直能融化一切疲惫。
我家邻居小李就跟我分享过这样的经历。她说女儿3个月大的时候,每天早上醒来第一眼看到她,就会咧着小嘴笑得特别甜。可是爸爸去逗,孩子就是不怎么理睬,最多就是看一眼。
这可不是偶然现象。婴儿心理学家发现,宝宝出生后的"社交微笑"通常最先出现在面对妈妈的时候。因为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宝宝就已经熟悉了妈妈的声音和心跳节奏。出生后,妈妈的脸庞和声音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安全的信号。
当你的宝宝一看到你就笑得特别灿烂,别以为这只是巧合。这是他在用最纯真的方式告诉你:"妈妈,我认识你,眼睛里只有妈妈
有没有发现,只要你在房间里,宝宝的眼神就像装了雷达一样,总是跟着你转?
我朋友小王就经常开玩笑说,她家儿子简直就是她的"小跟屁虫"。不管她是在厨房做饭,还是在客厅收拾东西,孩子的小脑袋总是转来转去地找她。有时候她故意躲起来,孩子就会着急地四处张望,直到看到她才安心。
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视觉追踪"。宝宝通过眼神确认妈妈的位置,其实是在确认自己是否处在安全环境中。对他们来说,妈妈在哪里,安全感就在哪里。
所以下次当你发现宝宝的小眼睛总是追着你看的时候,不要觉得被"监视"了。这是他在说:"妈妈,你在我身边,我就很安心。"
这个场景你一定不陌生:宝宝哭得撕心裂肺,爸爸、奶奶轮番上阵都不管用。结果你一开口说话,孩子立刻就安静下来了。
我记得我家孩子小时候,有一次半夜发烧哭闹。老公抱着哄了好久都不行,我刚从卧室出来说了句"宝贝怎么了",孩子瞬间就不哭了,还转头看向我。
科学研究表明,胎儿在妈妈肚子里20周左右就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了。妈妈的声音对他们来说是最熟悉、最有安全感的。这种声音能够激活宝宝大脑中负责情绪调节的区域,起到天然的安抚作用。
当你的声音能够瞬间让哭闹的宝宝安静下来时,这是他在告诉你:"妈妈的声音是我最爱的音乐。"
你有没有发现,宝宝特别喜欢模仿你的表情和动作?你吐舌头,他也吐舌头;你眨眼睛,他也跟着眨。
我侄女小时候就特别爱模仿我嫂子。我嫂子说话的时候喜欢用手比划,结果小家伙也学会了,小手挥来挥去的,特别可爱。可是对其他人的动作,她就没那么积极模仿。
这是因为宝宝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他们会本能地模仿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而妈妈通常就是这个最佳人选。
宝宝模仿你,其实是在说:"我想变成像妈妈一样的人。"这是他们表达爱意和认同的方式。
这个暗号可能是最让爸爸们"吃醋"的了。明明是全家人一起吃饭,可是宝宝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妈妈。
我朋友小张就跟我说过这样的事。她家3岁的儿子吃苹果的时候,总是先咬一口,然后递给她说:"妈妈吃,最甜的给妈妈。"可是从来不主动给爸爸分享。爸爸每次都假装生气地说:"儿子,你太偏心了!"
还有更夸张的。有的宝宝会把自己舍不得吃的糖果、舍不得玩的玩具都主动给妈妈。哪怕是从地上捡到的小石头,也要郑重其事地"送"给妈妈。
这种行为说明宝宝已经懂得了"分享"的概念,而他愿意把最珍贵的东西分享给妈妈,这是最高级别的爱的表达。
宝宝摔跤了、被吓到了、受委屈了,第一个想到的总是妈妈的怀抱。
我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公园玩,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当时爸爸就在旁边,可是孩子爬起来第一时间就跑向我,扑到我怀里才开始哭。爸爸当时就很无奈地说:"我明明离得更近啊。"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告诉我们,孩子会把主要照顾者当作"安全基地"。当他们遇到危险或感到害怕时,会本能地寻求这个"安全基地"的保护。
妈妈的拥抱能够让孩子的大脑释放催产素,这是一种能够缓解压力、带来安全感的荷尔蒙。所以妈妈的怀抱真的有"疗伤"的神奇功效。
当宝宝受伤或害怕时只找你,这是他在说:"妈妈的怀抱是我最安全的港湾。"
这个暗号可能是最让妈妈们又爱又累的了。白天宝宝可以跟任何人玩,可是一到睡觉时间,就只认妈妈。
我嫂子就经常抱怨这个问题。她说孩子白天跟奶奶玩得很开心,可是一到晚上就非要她哄才能睡着。有时候她加班回来晚了,孩子宁愿等着也不让别人哄睡。
这是因为宝宝把妈妈的气息、声音、心跳声和"安心入睡"建立了条件反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只有妈妈在身边才能真正放松下来,安心地进入梦乡。
虽然这让妈妈们很累,但这其实是宝宝对你最深的信任。他愿意在最脆弱的睡眠时刻把自己完全交给你,这是多么珍贵的信任啊!
看完这7个暗号,你可能会想:为什么宝宝会有这些表现呢?
从科学角度来说,这都与"依恋关系"有关。依恋关系是指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形成的特殊情感纽带。这种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其重要。
研究显示,安全的依恋关系能够:
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促进大脑健康发育
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为将来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所以,当宝宝表现出这些"偏心"行为时,妈妈们不要觉得累或者烦躁。这说明你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依恋关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爸爸会觉得沮丧:"为什么孩子总是偏心妈妈?我也很爱他啊!"
其实,这很正常。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妈妈通常是主要照顾者,所以孩子与妈妈的依恋关系会更强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不爱爸爸。
爸爸们可以这样做:
多参与日常照顾:换尿布、喂奶、哄睡,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都能增进亲子关系。
找到自己的特色:比如和孩子做游戏、讲故事、户外活动等,建立属于你们的专属时光。
保持耐心:孩子的偏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改变,不要着急。
支持妈妈:理解妈妈的辛苦,主动分担家务,让妈妈有更多精力陪伴孩子。
既然了解了这些暗号的含义,妈妈们应该如何正确回应呢?
积极回应孩子的笑容:当孩子对你笑时,一定要笑着回应。这能强化你们之间的情感连接。
多和孩子说话:即使孩子还不会说话,也要经常和他聊天。你的声音是他最爱的音乐。
享受被"监视"的感觉:当孩子的眼神追着你时,偶尔停下来和他互动一下,让他知道你也在关注他。
鼓励孩子的模仿行为:当孩子模仿你时,可以夸奖他,甚至故意做一些有趣的表情让他模仿。
珍惜孩子的"礼物":不管是什么,都要认真接受并表示感谢。这能鼓励孩子继续分享。
给予充分的安慰:当孩子需要安慰时,不要吝啬你的拥抱和温柔话语。
建立良好的睡前仪式:虽然哄睡很累,但这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刻。
很多妈妈会担心:孩子这么依赖我,会不会影响他的独立性?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建立起与其他人的关系,依恋对象也会多元化。
一般来说:
0-2岁:主要依恋妈妈
2-4岁:开始接受其他照顾者,但仍以妈妈为主
4-6岁:依恋对象多元化,包括爸爸、爷爷奶奶等
6岁以后:逐渐建立同伴关系,对父母的依恋会有所减少
所以,享受这些珍贵的时光吧!等孩子大了,你可能还会怀念这些被"偏爱"的日子呢。
虽然孩子偏心妈妈是正常现象,但为了家庭和谐,我们也需要适当引导:
鼓励孩子与爸爸互动:可以安排一些爸爸和孩子的专属时间,比如周末的户外活动。
让爸爸参与重要时刻:比如睡前故事可以让爸爸来讲,让孩子习惯爸爸的陪伴。
全家一起活动:多安排全家人一起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不要强化偏心行为:当孩子表现出明显偏心时,可以温和地引导他也关心其他家人。
写在最后的话当妈妈真的很累,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半夜起来喂奶、换尿布,白天还要应对孩子的各种需求。有时候真的会觉得身心俱疲。
但是,当你了解了这些行为背后的含义,是不是觉得那些辛苦都变得有意义了?每一次夜奶、每一次哄睡、每一次安慰,都在向孩子传递着爱,也在接收着孩子的爱。
这些看似让人疲惫的时刻,其实都是孩子在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说:"妈妈,我爱你。"
你家宝宝有这些表现吗?你还发现了哪些宝宝爱妈妈的小暗号?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经历吧!让我们一起感受这些珍贵的亲子时光。
记住,每一个让你累得不行的瞬间,都是孩子在给你表达爱意的机会。珍惜这些时光吧,因为孩子长得很快,这些专属于你的小暗号,也许很快就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
来源:妈咪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