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我33岁,和28岁的妻子结婚已经三年了。我们商量着第一次去丈母娘家过年,心里其实有些忐忑。网上总看到“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夫妻在娘家不能同房”之类的说法,听得多了,难免心生顾虑。直到出发前打电话给老丈人确认,他爽朗地笑了:“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
2025年,我33岁,和28岁的妻子结婚已经三年了。我们商量着第一次去丈母娘家过年,心里其实有些忐忑。网上总看到“女儿不能回娘家过年”“夫妻在娘家不能同房”之类的说法,听得多了,难免心生顾虑。直到出发前打电话给老丈人确认,他爽朗地笑了:“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老规矩?你们能回来,我们高兴都来不及!”他话里满是期待,说二老早就备好了年货,就等着我们带孩子回去团圆。这一句话,瞬间把我心里的不安扫得干干净净。
到了广西老丈人家,才发现这里的年味浓得化不开。老丈人家住五层楼的自建房,除夕前两三天,全家就动员起来大扫除。从桌椅板凳、楼梯扶手,到窗户玻璃、天花板角落,每一处都要擦得锃亮。我负责扫天花板,刚干一会儿就汗流浃背,累得不行。丈母娘笑着说:“这叫‘扫除晦气’,把旧年的不顺全都扫走,新年才能顺顺利利。”听着这话,手上虽累,心里却踏实了许多。
除夕当天,丈母娘早早提醒我们,必须在午夜12点前洗完澡、洗完头、换好新衣。她说初一初二“没开年”,不能洗澡洗头,也不能洗衣扫地,否则会把福气扫跑了。我一开始觉得麻烦,但听妻子解释这是为了以最清爽的状态迎接新年,便也认真对待起来。等到零点一到,全村仿佛约好了一般,家家户户同时点燃烟花,鞭炮声此起彼伏,夜空被照得如同白昼,五彩斑斓的光影在空中绽放,久久不散。我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看着漫天烟火,连平时文静的妻子也激动地拍手欢呼。
除夕夜到初一,家里所有灯都不能关,老丈人说这是“守福”,用灯光驱走黑暗,留住好运。夜里起夜,看到客厅亮着的灯,心里莫名觉得安稳。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开始发“利是”。给村里的孩子,五元十元都行,图个开心;给父母和孩子,一般包一百,但最重要的是红包封面上那句“大吉大利”,传递的是祝福,而不是金额的多少。没人攀比,没人计较,只有浓浓的温情在流动。
这一天还不能扫地、不能倒垃圾,怕“扫走财气”;说话要讲吉利话,孩子不小心打碎了勺子,丈母娘立刻笑着说“碎碎平安”,孩子紧张的小脸马上放松下来。这份包容与善意,让人心里暖暖的。
村里还有舞狮队挨家拜年,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我们按习俗封了个利是讨吉利。年轻人还组织篮球赛,场边挤满了人,呐喊助威声不断。我跟着老丈人去观赛,递水擦汗,不知不觉就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在这里,女儿可以安心回娘家过年,不用背负旧俗的压力;大扫除是全家齐上阵,没有谁该独自操劳的偏见;过年不是紧张应付,而是轻松享受。妻子包粽子、做粉利时,脸上全是童年的笑容。吃着香糯的扣肉,再配上一碗酸嘢解腻,喝一口容易上头的公文包酒,整个人都沉浸在幸福里。
这样的年,有仪式感,更有真情实感。老丈人的一句“都什么年代了”,不仅是对陈规的打破,更是对亲情的珍视。看着孩子依偎在爷爷奶奶身边不肯走,我知道,这不会是最后一次来广西过年。明年,后年,只要他们愿意,我们都会回来,一起守岁,一起看烟花,一起把这份温暖延续下去。
来源:胖嘟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