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在老家过中元节,看见隔壁王叔家在院子里烧一堆纸房子纸汽车,我寻思这年头连亡灵都要住洋房开奔驰?奶奶说不能笑,地府七月门打开,烧的越多亡魂日子越好过。这事让我越想越迷糊,为啥现在人还要给死人花这么多钱?后来翻翻老辈人的规矩,发现中元节根本不是单纯的“鬼节”
前两天在老家过中元节,看见隔壁王叔家在院子里烧一堆纸房子纸汽车,我寻思这年头连亡灵都要住洋房开奔驰?奶奶说不能笑,地府七月门打开,烧的越多亡魂日子越好过。这事让我越想越迷糊,为啥现在人还要给死人花这么多钱?后来翻翻老辈人的规矩,发现中元节根本不是单纯的“鬼节”。
我家西屋常年放着爷爷奶奶的遗像,逢年过节必须点香烧纸,但爸妈总在东屋忙活农活。村头老李头说西屋是长者房,就算空着也不能空,得放些新被子米面。前年他家儿子闹离婚,老李头非得把儿媳妇的铺盖搬进西屋住,说"空了西屋,地府的魂儿会伤心"。这事听着玄,但确实让两口子收敛了不少。现在村里老人房空置率比城里还低,年轻人打工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人房添置新床单。
城里中元节更离谱。前阵子去深圳玩,商场门口摆着扫码领电子河灯的二维码,扫出来是个虚拟荷花灯,点开能发语音给故人。旁边奶茶店推出"孟兰盆特饮",喝完还送LED小夜灯。有次半夜路过街边,看见好多人举着手机对着天空晃,说是在给"电子亡灵"导航。要说这灯确实管用,我们小区保安大爷每天中元节都把楼道灯全打开,说照亮了能防小偷,结果还真没丢过电动车。
最闹心的是收秋那阵。去年中元节刚过,村里就下通知要抢收中稻。天不亮全家就下田,太阳冒头就收半亩。我问为啥这么急,二叔指着田埂说:"地府阎王爷看得到收成,慢了秋雨一来颗粒无收。"其实明摆着是气候变暖,稻子熟得快,但大伙儿都信这个。倒是香港那边有意思,中元节后街边发"平安米",既救济穷人又给神像供着,这钱粮双用的点子比烧纸环保多了。
我有个发小在互联网公司上班,他爸去年去世后,非得把老人账号里的钱全转出来烧纸,说"地府也要电子支付"。这事被同事笑话,他倒认真:"烧纸是给活人看的,咱们守孝也是给自己立规矩。"上个月回村,看见有年轻人在直播烧纸过程,挂个"打赏一元送元宝",结果真有人打赏,说给爷爷买个智能手机。这算糟粕还是传承?真说不清。
听说香港现在搞区块链"平安米",全程追踪米的去向,说是既积德又防骗。我奶奶听了直摇头:"老祖宗哪用这个,供桌摆满就安心了。"但村里的"平安米"确实让留守老人多吃了口热乎饭。至于烧纸钱,现在好多地方不准烧了,改烧电子鞭炮,放个录音听着噼里啪啦。城管来了就说在"虚拟祭祀",逗得我们都笑。
最近遇到个怪事,有开发商说要建"数字化地府",收钱给亡灵买虚拟房产。我奶奶听说后气得不行:"地府要房子干啥,活着时把老人房看紧点就得了。"这话让我想起杨公忌日的故事,那十三个儿子最后都走了,留个空壳子有啥用。现在村头老祠堂改成养老院了,烧纸钱的钱用来给老人买药,这大概就是"三不空"的现代意思。
中元节这天,我家照例烧纸,但纸钱换成写满祝福的信封,烧之前先给在世的老人读一遍。奶奶说这样阴阳两界都照顾到了。我偷偷把写给爷爷的信藏起来,准备清明节再烧——反正地府门开的时间长,不差这一天。
来源:西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