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车间里机器轰鸣,奏响发展强音;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涌动蓬勃活力。位于济宁经开区的济宁久邦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一件件精密装配的高空作业设备接连下线,即将奔赴国内外市场,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经开智造”的实力。
车间里机器轰鸣,奏响发展强音;生产线满负荷运转,涌动蓬勃活力。位于济宁经开区的济宁久邦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一件件精密装配的高空作业设备接连下线,即将奔赴国内外市场,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经开智造”的实力。
作为当地高端装备智造领域的骨干企业,济宁久邦凭借一季度的亮眼表现,成功斩获济宁市首季“开门红”激励政策奖项。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成果的肯定,更成为全市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奋力攻坚突破的一个生动缩影,彰显出地方制造业在转型升级浪潮中迸发的强劲动能。
“政府的认可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底气。”济宁久邦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强坦言,依托“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资质,2024年企业扩建7.5万平方米生产基地时,顺利拿下70台高空作业车出口俄罗斯的订单,总值超2000万元。如今,久邦设备已在市政工程、电力维护等领域成为品质标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济宁久邦的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正全力攻关72米混合臂式高空车项目。该项目采用革命性的碳纤维臂架技术,可实现30%的减重目标,新增的飞臂结构,能灵活应对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目前我们的56米车载式高空作业车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个新项目的成功研发有望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济宁久邦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洪磊自豪地介绍。与此同时,企业针对北方严寒环境研发的电池仓自加热技术,让新能源自行走式高空作业平台在-10℃环境下的有效工作时长从7小时提升至9.5小时,为工程机械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久邦方案”。
在内部管理上,济宁久邦同步开展精益化与智能化升级。新厂区引入先进的MES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预计到2025年,新厂人均产能可提升15%。在人才培育方面,企业设立“久邦工匠奖”,激发技术团队的创新活力,计划2025年新增专利30项,同比增幅达到20%,以人才高地支撑起智造高地。同时,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共建“智能装备学徒班”,每年定向培养技工50人,有效破解了行业人才断层的难题。
作为“经开智造”扬帆出海的先锋力量,济宁久邦不断深化全球布局,目前已在俄罗斯、沙特、阿联酋、哈萨克斯坦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了稳固的经销网络。其产品涵盖全场景工程机械,既有能直上云霄的高空作业设备,也有铺就平坦大道的激光整平机;既包含能轻松搬运重物的伸缩臂叉装机,也有灵活高效的电动叉车、滑移装载机,还有林场里的“多面手”抱夹锯、伐木机等。这般多元化的智能产品矩阵,为“济宁制造”提升国际竞争力增添了澎湃动能。
“我们将继续深耕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刘强向记者介绍,未来三年,企业将重点提升黄牌车载式高空作业车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国内市场占有率突破60%,并跻身全球行业前五;同时加快新能源设备的研发应用,助力绿色低碳转型,预计年减少柴油消耗4500吨。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计划新增技术工人400名、工程师50名,并与本地职业院校深化合作,确保本土人才招聘比例超过30%。此外,企业将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10款核心产品取得欧盟CE、沙特SABER等国际认证,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做大企业规模,更要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济宁久邦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夹守远表示,到2026年,企业年纳税额预计突破500万元,并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带动济宁液压件等配套产品出口增长20%,为经开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粲 通讯员 郭甜甜)
来源:济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