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7月车市收官,在8月25日,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自主汽车行业分会与自主汽车网联合发布的7月厂商价值传播指数掀起行业波澜。长安汽车以734.64的价值传播指数首次登顶,却在销量榜上以108,502辆的成绩屈居第四;比亚迪虽以27.4万辆的绝对销量优势蝉联冠
当7月车市收官,在8月25日,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自主汽车行业分会与自主汽车网联合发布的7月厂商价值传播指数掀起行业波澜。长安汽车以734.64的价值传播指数首次登顶,却在销量榜上以108,502辆的成绩屈居第四;比亚迪虽以27.4万辆的绝对销量优势蝉联冠军,价值指数698.76位列第三;一汽大众销量稳居前三甲,价值排名却跌至第七。这场价值与销量的错位博弈,是否预示着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已被颠覆?
自主阵营:长安登顶技术声量,比亚迪守擂销量王座
7月的自主阵营呈现戏剧性反转。长安汽车凭借蓝鲸动力实验室的“热效率突破44%”全网刷屏、深蓝S7“超级增程”千万级播放实测视频,以及UNI系列智能座舱的“多模态交互”场景演示,成功以734.64的价值指数跃居榜首。这种将硬核技术转化为可视化体验的策略,让“技术长安”标签深度植入用户心智。
然而在销量战场,比亚迪仍以274,644辆的压倒性优势稳居第一,1-7月累计188万辆的销量近乎等于吉利(142万辆)与长安(79万辆)之和。但隐忧已现:其价值指数排名从6月第二下滑至第三,与长安分差拉大至35.88点。当“油电同价”红利见顶,比亚迪正通过“云辇智能车身控制系统”越野场景传播、腾势N7城市NOA实测视频,将技术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锚点。
吉利汽车则以“双线均衡”守住阵地,价值指数674.35排名第四、销量202,447辆位列第二,成为唯一闯入双TOP4的自主品牌。银河L7凭借“雷神电混8848极限挑战”卡位混动市场,“神盾电池针刺实验”直播更将抽象安全概念转化为视觉冲击,在声量与销量间找到精妙平衡。
合资困局:大众转型阵痛,丰田坚守护城河
合资阵营的撕裂在7月加剧。一汽大众陷入价值与销量深度背离:110,882辆的销量高居第三,价值指数584.36却位列第七。其ID.系列纯电车型虽持续放量,但“油电同店”策略导致传播资源分散,MEB平台技术与ID.7“智能座舱场景”未能破圈,而速腾、迈腾等燃油车仍贡献超60%销量,暴露转型期“两条腿跛脚”的窘境。
丰田系则延续“以稳制胜”哲学,一汽丰田67,912辆与广汽丰田66,018辆分列销量第七、八位,价值指数532.54和528.76守住榜单席位。当对手狂卷技术参数时,丰田锚定“可靠性”核心——从“TNGA架构碰撞测试全优”到“混动电池终身质保”,用朴实传播精准击中家庭用户痛点,在电动化浪潮中筑起独特护城河。
暗流涌动:奇瑞技术深潜,五菱标签之困
隐形较量中,奇瑞汽车以608.47的价值指数超越南北大众位列第六,102,544辆销量排名第五。鲲鹏混动“3挡DHT技术解析”在工程师群体引发热议,星途揽月“双盲安全测试”树立高端安全标杆,这种“技术深潜”式传播为品牌向上埋下伏笔。
而上汽通用五菱的“价值垫底”敲响警钟:59,843辆销量排名第九,价值指数566.21居第八。当微型电动车市场饱和,五菱缤果、悦也试图突围10万元关口,却陷于两难——过度强调“性价比”导致溢价缺失,“灵犀智驾系统”等新技术又难撼用户认知。
行业暗变:精准狙击时代的生存法则
7月榜单揭示三大行业定律。技术声量虽不等同即时销量,但决定品牌高度:长安登顶价值榜证明,只要技术传播能精准触达目标人群,即使销量转化滞后,也能抢占心智高地。规模效应可反哺价值,但需场景化落地:比亚迪的销量霸主地位提供基本盘,但要让价值指数匹配销量规模,必须将黑科技转化为可感知的出行场景。合资阵营分化更警示:当南北大众在油电双线顾此失彼,丰田却凭差异化定位固守基本盘——电动化转型中没有全能选手,唯有精准定位者能生存。
这场价值与销量的错位博弈,实则是用户需求分层的缩影:有人为长安的“技术质感”倾心,有人因比亚迪的“销量保障”下单,有人信赖丰田的“十年如一日”,也有人看重奇瑞的“工程师基因”。当传播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车企必须回答:我的技术故事,究竟要说给谁听?
您认为长安登顶价值榜后能否逆袭销量?五菱又该如何突破品牌天花板?欢迎分享您的见解!
来源:自主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