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銮湾新城工地上,当塔吊的长臂在暮色里划出弧线时,鼎山路上的临时用餐点热闹起来。李大姐掀开焖面的铁桶,蒸腾的热气裹着面香弥漫开来,曾小弟的冷面摊前已经排起小队伍,“十元管饱”的吆喝声混着工人们的笑谈,在晚风里荡出很远。
主题征文活动
优秀作品展示
第四期优秀作品展示来了!
此次展播作品:
《马銮湾的绣花针》
《围里村的烟火气》
两篇作品从城管队员帮办证件、让流动摊贩有序经营……真实记录了“城管蓝”既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执法,展现了他们用实干将为民初心化作守护城市温情的生动实践。
马銮湾新城工地上,当塔吊的长臂在暮色里划出弧线时,鼎山路上的临时用餐点热闹起来。李大姐掀开焖面的铁桶,蒸腾的热气裹着面香弥漫开来,曾小弟的冷面摊前已经排起小队伍,“十元管饱”的吆喝声混着工人们的笑谈,在晚风里荡出很远。
老朱站在路灯下数着摊位,“城管蓝”的制服后背洇着汗渍。三年前这里可不是这样 —— 流动摊贩们像“打游击”,今天占了人行道,明天堵了消防通道,工人们吃饭没保障,投诉电话激增。“城管要‘收编’我们?” 当初挨家挨户做工作时,李大姐攥着锅铲直往后退,曾小弟把冷面盆往身后藏,生怕这 “好事”是陷阱。
老朱没急着划红线,反倒蹲在路边跟摊主们算细账:“咱们搞个摊规点,你们不用东躲西藏,工人吃饭也安心,多好?” 他带着队员帮李大姐跑了三趟社区医院办健康证,拿着尺子帮曾小弟量摊位尺寸,甚至对着手机学设计,给冷面摊画了张卡通菜单。有次暴雨冲垮了雨棚,老朱光着脚趟水搬来塑料布,跟摊主们重新搭起棚子,那天他的皮鞋灌满泥浆,可他站在雨里,脸上笑意盈盈。
“朱队,这是新做的摊规点台账。”队员递过来的文件夹上,贴着摊主们的笑脸合影。老朱翻到最后一页,李大姐的焖面摊旁写着 “免费为环卫工提供热水”,曾小弟的冷面摊备注着 “每周三给工地保安送冷面”。这些歪歪扭扭的字迹,比任何奖状都让他觉得踏实。
路过一家舞蹈培训机构时,老朱忍不住抬头望了望二楼的窗户。去年冬天那场火灾仿佛还在眼前:浓烟滚滚,火焰舔舐着门窗,他一脚踹开变形的大门冲进去,急切中依稀听见孩子细弱的哭声,像受惊的小猫似的。他循着哭声穿过呛人的浓烟,终于在墙角找到蜷缩成一团的小姑娘,赶紧把她紧紧护在怀里,脱下外套裹住她的脸,只露出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叔叔带你找妈妈。” 下楼时楼梯烫得脚底板发疼,可怀里暖乎乎的小身体,让他忘了呛人的浓烟和灼人的热浪。
晨光爬上办公楼顶时,老朱对着镜子整理制服,虽然领口的纽扣磨得发亮,裤脚沾着没拍掉的尘土,但是胸前的党员徽章被擦得锃亮。他想起刚当城管中队长时局长说的话:“城市管理就像绣花儿,针脚得细,心更得热。”现在他总算明白,那些在摊规点帮摊主修推车的晨光,火灾现场护住孩子的臂弯,暴雨里疏通下水道的双手,都是城管人手里的绣花针,一针一线绣着城市的烟火气,也绣着老百姓的好日子。
远处的工地上响起汽笛声,新一天的建设开始了。老朱拉开车门准备巡查,后视镜里映出鼎山路上渐渐热闹起来的摊贩点,李大姐把 “河南焖面” 的招牌擦得干干净净。他笑了笑,踩下油门,执法车缓缓汇入城市车流,车身上 “城市执法”四个大字,在朝阳下闪着柔和的光。
我是一名来自广西桂东南的中青年,居住在湖里区围里社区城中村已有三个年头。可以说,我对这里的城市管理是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也正因如此,尽管打工的地点有时离得较远,我依然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租住在这里。这座城市角落的温暖与秩序,让我愿意把奔波的路程,当作安心的代价。
清晨买上一笼小笼包,边赶路边吃,捧在手上,手、心和胃都是暖暖的。这样温馨的人间烟火气,让我觉得生活充满盼头。
我时常凌晨五点左右出门,晚上九点左右才能回来。每次都会经过围里社区微型消防站旁的村口。
不管是凌晨还是深夜,这个巷口,都有一群操着全国各地口音的摊贩,他们中有下岗失业后摆摊卖面点谋生的中年夫妻;有开着面包车卖时令蔬果的老年人;还有十多二十岁模样卖小饰品、小零食的年轻小哥、小妹……
路灯将摊贩们的身影拉得细长,蒸笼里腾起的白汽氤氲缭绕,光影与雾气交织,恍若一幅流动的画卷,生生不息,欣欣向荣。
我在围里村握手楼住了两三个寒暑。初来时听惯了“城管来了”的惊呼。如今,在统一规范的点位里,二十出头的小年轻支起花花绿绿的饰品摊,卖凉粉的姑娘麻利地码好晶莹的碗。有时,尤其是在休息日的时候,我看到穿着城管制服的工作人员经常出现在这里进行文明疏导。摊贩们自觉、主动地将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整个村口、巷子都保持得非常整洁。
改变不仅限于此,如今的湖里区围里社,抬眼便可见设计感十足的建筑与空间,一拨拨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这里进出、租住,让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愈发浓郁,处处洋溢着活力。每当夜幕降临,明亮温暖的路灯与热闹的市井烟火交织,让这里宛如钢筋水泥城市中一处温暖的避风港,让辛劳了一天的人们更有勇气、更有盼头地留在厦门,为生活努力打拼,也为这座城市的建设默默添砖加瓦。
此刻,我不禁感怀到,为何异乡客都愿在此扎根生长,甚至是发芽散枝?答案不言而喻,这里的规矩,并非悬在头顶的利剑,而是蒸笼里不断升腾的热气,是陌生人之间无需多言的信任与温情,更是城市管理者用温度与智慧默默撑起的一方谋生天地。可见,厦门市的城市管理,真正做到了在秩序中留存烟火,于规则里散发人情的智慧治理。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