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孙蒋友青:自曝将扎根杭州讨生活,却给员工住豪华别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5 17:30 3

摘要:蒋介石家族第四代后人定居大陆了,名字倒不陌生:蒋友青,1989 年生,在加拿大长大,后来去美国念书,家族里那点历史血统外界都知道。

蒋介石家族第四代后人定居大陆了,名字倒不陌生:蒋友青,1989 年生,在加拿大长大,后来去美国念书,家族里那点历史血统外界都知道。

他在兄弟里排行最小,上面还有蒋友柏、蒋友常。小时候跟着父亲蒋孝勇回过大陆,七岁那年就在浙江奉化祭过祖。1996 年父亲病逝,他被带去美国生活,成年后再回到岛内,搞过设计公司,始终没走政治路。

他年轻时也有过一段不体面的记录。2013 年,因为通过社交媒体和邮件恐吓台北美国学校,被法院判了六个月,缴钱代替服刑,那会儿脾气火爆、做事冲动,成了家族里第一个吃到判决的人。

再往后慢慢安静下来,2017 年和周玫君结婚,生活低调,爱上拳击,拉着几位朋友组成小队,四处报名参赛,倒也算把火气往擂台上发。

转折落在去年夏天:他回奉化走了一圈,故居看了,族谱翻了,菜也没少吃,听老人讲家里旧事,心里那股子回到故乡的感觉一下涌上来。

回来后他在镜头前说大陆比美国干净、物价更友好,也直言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不愿意承认两岸同根。他对岛内政坛的那点称谓也不客气,话说得直,在评论区吵成一片。

2025年3月19日,他在抖音开了号,第一条视频就抛出重磅:定居大陆,落脚杭州。理由很实际,杭州数字经济氛围浓、创意行业机会多,适合从零开始。账号启动的速度也很快,粉丝一天破四万,月底逼近九万,点赞十几万,留言里除了好奇,也多了些欢迎回来的打招呼。

落地之后没歇着,他把公司注册成了文化传媒方向,做短视频内容、做品牌推广,打算把网生内容和电商打通。

视频里他带着镜头参观新办公室,院子不大,说能放两张咖啡桌,欢迎网友给建议;

又给大家看员工宿舍,其实就是一套租来的小别墅,两层格局,家电齐全但还显空,餐桌没买、电视用布盖着,他自嘲创业就是这样,从简一点,先把人安顿好。

为什么舍得把宿舍配到这个程度?他说留人比什么都重要,杭州生活成本不低,先把基本面做好,团队才有心思搞创作。

那条日常视频的播放量很快破了千万,账号一路涨,运营也逐渐步上轨道。

不少人盯着他的姓氏看热闹,他反而刻意淡化。简介里写杭州新人,内容里不卖家族牌,偶尔谈起童年和父亲,也就是一两句轻描淡写。

过去的叛逆,他没有回避,镜头前把这段讲清楚,态度平和。

更多时候,他跑企业、见创业者、听本地团队的经验,抓紧把路摸熟。他开始策划两岸青年对谈,讲工位、讲租房、讲求职,题目接地气,视频穿着简单,几乎天天更新。

从奉化到杭州,他的轨迹并不复杂:先是寻根,再是落脚创业,选择了一条和自己性格匹配的路。把员工安顿在同一个屋檐下,既是福利,也是团队策略;把内容做在两个群体交汇处,是想让更多同龄人看到在这边怎么开始

他知道自己背负标签,于是尽量把焦点放到眼前的事情上,少谈大词,多晒日常。

外界关心他下一步怎么走,他本人也在视频里透了点方向:做访谈,做系列,做品牌合作,尝试在电商上架自己的产品;和杭州本地企业一起做些联合项目;把团队稳定在三四十人的规模,边做边修,慢慢升级。

他说过一句话,挺直白:喜欢这边的节奏,想用几年时间把欠的功课补完,能不能跑起来就看市场了。

有人把这件事抬到更高层面去解读,他并没有主动接招。评论区里吵得激烈,他基本不回,偶尔只留一句欢迎来杭州坐坐。现实层面更直接:找到办公楼、打通账号、招到合适的人,按内容的规律一步步走,哪条视频爆、哪条视频扑,后台最诚实。

相比早年的不羁,他现在学会了把情绪锁在镜头后,把结果交给数据。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是去一线北上广。他说杭州合适,朋友在这儿,做内容也有圈子,机场方便,飞宁波看长辈近。

你可以把这理解成一种务实:离故乡近一点,离行业更近一点。也有人追问他怎么看两岸关系,他没有展开,只说来看看,更知道该怎么说话。

这种先做事再谈论的姿态,落在一个三十多岁的创业者身上,不难理解。

有人会继续盯他的每一步,也有人会很快把他当成杭州众多新来者里的一个。对他个人而言,路已经选了,难不难另说,至少走在脚下。

等到下次刷到他的视频,可能是在采访一个在杭的台湾工程师,可能是在展示一条新上线的产品链接,也可能只是院子里晒太阳的一张照片。

真正能说明问题的,往往不是一句态度表白,而是一天一天的更新和一单一单的生意。

来源:角度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