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月24日至25日,临沂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红色支教·数润夏蔚”实践团深入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开展红色主题调研活动。实践团踏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这片英雄的土地,追寻先辈足迹,先后探访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含印刷所旧址、编辑部旧址
7月24日至25日,临沂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红色支教·数润夏蔚”实践团深入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开展红色主题调研活动。实践团踏上沂蒙山革命根据地这片英雄的土地,追寻先辈足迹,先后探访了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八路军山东纵队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含印刷所旧址、编辑部旧址)、沂蒙山根据地纪念碑、王庄烈士陵园。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缅怀先烈、对话老党员等多种形式,沉浸式感受这片红色沃土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炽热的革命精神。
图为实践团在山东分局旧址学习整山治水英雄事迹。王俊婷 供图
在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首先走进中共山东分局旧址,重温了山东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随后,成员们参观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旧址,认真聆听解说员讲述这支诞生于沂蒙大地的人民抗日武装,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旧址内保存的历史遗迹、陈列的珍贵史料与实物,让那段山东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敌的峥嵘岁月变得鲜活可触。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大众日报创刊地学习大众日报创业史。王俊婷 供图
图为云头裕村大众日报创刊纪念地。王俊婷 供图
接着,实践团来到大众日报创刊地。在创刊讲解馆内,成员们聆听讲解,想象着那些斑驳的印刷机、泛黄的手稿和简陋的陈设,仿佛穿越回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随后探访印刷所旧址和编辑部旧址时,大家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办报、传播真理、鼓舞斗志的坚定信念与巨大牺牲。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王庄烈士陵园纪念碑前悼念。王俊婷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王庄烈士陵园祭扫致敬。王俊婷 供图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大家肃立默哀,追思为根据地创建和发展付出巨大牺牲的革命先辈。成员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小心翼翼地为墓碑擦拭尘土,以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最深切的崇敬与无尽的哀思。
图为老党员正在给实践团成员讲述王庄红嫂事迹。王俊婷 供图
此外,实践团成员有幸与当地72岁的老党员王大爷(1975年入党,党龄50年)进行了促膝长谈。这位曾在泰安服役的部队老兵,深情回顾了自身的军旅生涯,并动情讲述了家乡沂水县夏蔚镇王庄“沂蒙红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感人事迹。通过红嫂的故事,他将烽火岁月中的信仰力量娓娓道来;结合亲身服役经历,又诠释了和平年代建设者的奉献担当。 五十载初心坚守的感悟,更让这份传承熠熠生辉。朴实无华的话语中,饱含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家国的深沉热爱以及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历史与现实的交响,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成员。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当地学生讲解沂蒙精神的内涵。王俊婷 供图
回到夏蔚镇第二初级中学,实践团成员将调研中的所见所闻化作鲜活课堂内容。结合探访中共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等红色地标时的感悟,成员们向孩子们阐释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让这份跨越时空的革命精神,通过生动的分享在学生心中埋下传承的种子。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前合影。王俊婷 供图
此次深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红色调研活动意义深远。对实践团成员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再升华。大家在历史现场感悟初心,在现实对照中强化使命,深刻理解了“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为后续的支教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夏蔚镇第二初级中学的孩子们来说,实践团成员带回去的亲身见闻、感人故事与深刻感悟,将成为最生动、最鲜活的红色教材,有助于引导孩子们从小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对社会大众而言,此类实践活动是对沂蒙精神等宝贵红色资源的有效发掘和生动传播,有助于唤起更多人对革命历史的记忆与敬仰,激励人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精神力量。
来源:闪电的奶油泡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