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一枚枚滞销的冬枣,到如今声名远扬的省级林果产业龙头企业;从独自创业的艰辛探索,到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温暖担当;从事业上的“女强人”,到家庭中的“好儿媳”,张雪在多重角色间自如切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力量与风采,让枣香里弥漫着令人动容的巾帼力量。
榜样的力量——张雪
从一枚枚滞销的冬枣,到如今声名远扬的省级林果产业龙头企业;从独自创业的艰辛探索,到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温暖担当;从事业上的“女强人”,到家庭中的“好儿媳”,张雪在多重角色间自如切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力量与风采,让枣香里弥漫着令人动容的巾帼力量。
从滞销冬枣到龙头企业
一枚脆枣的创业蜕变
“老铁们请放心,我们是源头工厂,价格实惠,品质有保障……” 盐山县边务镇红昊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的直播间里,负责人张雪带着朴实的乡音与网友互动。镜头外,生产车间里几十名女工正熟练地打包脆冬枣,流水线旁 “原始林”“千童” 等品牌的包装箱堆成小山 —— 谁能想到,这家年收购 100 万斤鲜枣、售出近 30 万斤脆冬枣的省级林果产业龙头企业,竟起源于一场触目惊心的“冬枣之痛”。
十年前,张雪在街上目睹农户因销路不畅将烂冬枣倒入河沟,农户悲伤的眼神让她萌生创业念头。说干就干的她注册公司后,却在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时遇挫。“不会咱就学!”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她按图施工建车间、啃下厚厚一摞专业资料,终于捧回许可证。为把控品质,她扎进枣园亲自选枣;为创新工艺,她守在生产线研究数月;为拓展市场,她把家安在工厂,24 小时连轴转。如今,红昊公司不仅成为边务镇的“金字招牌”,更让脆冬枣从滞销品变身俏销货,走出了一条农产品深加工的逆袭之路。
从“自富”到“带富”
一位女企业家的民生情怀
“俺在这干活,既不耽误接孩子,每月还能挣两千多!” 去核车间的李大姐笑着说。张雪招收工人时优先录用留守妇女,特意将去核工序按斤计酬,让女工们灵活安排时间。每到加工旺季,公司提供的 50 多个灵活就业岗位,成了村里妇女的 “增收密码”。
作为共产党员,张雪深知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账,更是民生账。她组建的乡村文艺队,让曾经围着麻将桌的妇女们换上演出服,在欢快的广场舞中找到了精神寄托。“以前吵架多,现在笑声多!”村民张大姐的感慨,道出了文艺队带来的悄然变化。张雪自掏腰包购置设备、服装,带着“草根”队伍登上县镇舞台,让新农村的精气神越跳越足。
从“女强人”到“好儿媳”
多重角色里的人生坚守
事业红火的张雪,在家庭中同样是标杆。结婚时公婆已年过六旬,2009年婆婆重病住院,她连续半年每天准备营养餐、擦洗身体,用孝心将老人照料得比生病前更硬朗。“有这样的儿媳妇,是俺的福气!”婆婆逢人便夸。而她自学本科考取文凭的事迹,更让“终身学习”的理念在乡村传为佳话。
如今,红昊公司墙上挂满了“省级林果产业龙头重点企业”“河北省林果产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牌匾,但张雪最看重的,是农户送来的锦旗和女工们增收的笑脸。从直播镜头前的“带货达人”到车间里的“品质把关人”,从文艺队的“领舞大姐” 到病床前的“孝顺儿媳”,她用一枚脆冬枣串起创业梦、富民情,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写下了属于新时代女性的铿锵注脚。
当枣香飘向更远的地方,张雪的故事仍在继续。这位从黄土地走出的女企业家,正带着更多姐妹在致富路上奔跑,让“小枣果” 长成 “大产业”,让乡村振兴的图景在实干中愈发清晰。
推荐单位:边务镇
来源: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