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突然间,广播划破了这样沉闷的画面:“请问现场有没有医护人员,有旅客在A4检票口突发疾病,急需救治!”声音急促而慌乱,瞬间牵起了候车厅内人们的注意。
8月24日,“广东休假护士咬掉穿戴甲300秒极限救人”冲上微博热搜第五位,“人美心善”在这个正在休假的护士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当视频正在传播的时候,各大媒体的评论区却出现了恶心人的一幕,也让医护人员救人的举动,显得尤为悲凉。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经过
8月12日,南京南站候车厅人头攒动,22点的车站,似乎已经开始被疲惫的气息笼罩,人们都在默默等待一场在旅途上的告别。
可突然间,广播划破了这样沉闷的画面:“请问现场有没有医护人员,有旅客在A4检票口突发疾病,急需救治!”声音急促而慌乱,瞬间牵起了候车厅内人们的注意。
A21检票口旁的一名黑裙女子也听到了这广播,她叫李梦旖,是来自广东韶关的护士,此刻正带着两个孩子在候车。
当她听到那广播的瞬间,她的脑海里还是炸开了矛盾的火花,一边是即将截止的检票时间和身边的儿女,一边是素不相识的危急生命。
在经历了短暂的挣扎后,护士的职责终究还是压过了所有私心,毕竟每一秒犹豫,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破碎,她将背包塞给了12岁的儿子,匆匆丢下一句“等妈妈回来”,便头也不回地冲向了A4检票口。
当李梦旖气喘吁吁挤过拥挤的人群时,眼前的一切让她的心骤然收紧,那个瘫倒在地的男子,整个人蜷缩如虾,全身不断抽搐,口腔和鼻腔甚至还往外涌着鲜血。
围观者七嘴八舌,有的拿着手机录像,有的则瑟缩着远离,生怕触碰到危险,李梦旖立刻判断出,这应该是一场突发性的癫痫发作。
对旁人来说,这些抽搐是震撼而危险的,但对于她来说,这样的场景早已是每日见惯。她迅速向周围人表明自己是护士的身份,同时俯下身检查患者情况。
此时,她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新的麻烦,她的美甲,这次出门度假,特意做了漂亮的穿戴甲,但现在这些装饰成了障碍物,美甲本过于锋利,不仅会刮伤患者,还会让她救援变得困难起来,甚至增大了操作的风险。
毫不犹豫,她直接用牙齿迅速咬掉那些穿戴甲,露出自己的手指,然后熟练地清除患者口腔内的血痰,避免窒息情况发生,围观的人群惊讶于她的举动,但也有人心生嫌隙,有人低声嘀咕。
对于这些声音,她根本没有精力理会,直到患者的意识逐渐恢复,他的身体停止了剧烈抽搐,李梦旖才稍微松了口气。
她冷静而迅速地向周围的工作人员交代患者情况,建议尽快送医,同时简单科普了癫痫患者急救中“要保护气道、不要强行按压肢体”的注意点后,她飞也似地冲回了自己的检票口。
而此时,距离列车检票结束仅剩不到4分钟,当李梦旖气喘吁吁地赶回时,眼前的一幕让她这个奔忙的母亲感慨万分。孩子们面带担忧地站在检票口,而一位铁路工作人员正耐心地安抚,亲切地牵着她儿子的手。
在乘务员和铁路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以几乎只剩“最后一秒”的速度带着孩子登上了列车,踏上车厢的瞬间,来不及休息的她却听到了孩子的一句话。
“妈妈,你伟大得让我们骄傲!”女儿紧紧抱着她,泪眼朦胧,这句话,如一阵暖风,吹散了她所有刚刚在救人时紧绷的疲倦。
可就在这充满温情与勇敢的背后,令人意想不到的反转出现在了互联网上,相与评论齐飞,点赞与争议共存,无数网民在留言区用“致敬白衣天使”“她是责任的象征”这样的言语,为她点赞。
可同时,也不乏冷言冷语和质疑,“这算不算‘非法行医’?”当出现救援以外的“意外”,接受舆论指责的会是谁?
这些声音,暴露的不只是键盘侠们的不善之心,更让人开始重新思考:在如今风雨飘摇的医患环境中,李梦旖式的“冲动善良”,为何会如此难得和可贵?
医护人员在公众场合的意外救援,常常因“一纸责任书”备受争议,一方面,施救的医疗人员全力以赴,只为追求那一线生命的希望。
却因无法确保“百分百安全的救援”而被人挑刺,不少医护人士坦承,类似的纠葛让很多同行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得不先衡量后果,而非单凭职责本能去行动。
可李梦旖无疑是个“异数”,她并不是没有想过救援带来的风险,但还是勇敢选择向前,她之所以能在那些杂音之间保持专注,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的是那个医疗工作者的初心:“救人,是天职。”
或许,李梦旖的一句话能揭示这份坚持背后的意义,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平静地说:“我不是英雄,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
李梦旖并不是一个人在孤独抗争。铁路工作人员在幕后默默为她开通的快速通道,孩子们懂事地在检票口等待母亲归来,以及事后她被推荐为“见义勇为奖励”的一员,都在为推动善行向前鼓与呼。
而她孩子的一句“妈妈,我们以你为荣”,更是所有医护人员努力坚持的最亮丽奖励。
来源:我说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