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至2025的四季流转间,黄鹤之星领航班第11期、第12期以同频之姿共赴产业之约。八个月时间,百人同行,从武汉走向全国。我们拆过企业的“黑箱”,补过认知的“缺口”,更在彼此的故事里,找到了“领航”的意义。老朋友带新伙伴,新思路解老问题,从“同学”变成“战
2024至2025的四季流转间,黄鹤之星领航班第11期、第12期以同频之姿共赴产业之约。八个月时间,百人同行,从武汉走向全国。我们拆过企业的“黑箱”,补过认知的“缺口”,更在彼此的故事里,找到了“领航”的意义。老朋友带新伙伴,新思路解老问题,从“同学”变成“战友”,合作的种子,早就在交流里发了芽,开了花。这,是属于所有黄鹤之星伙伴的“成长注脚”。
宝塔凌云擎赤旗,延河浪涌传薪火。夏末秋初的延安,凉风习习,山丹丹花盛放,为陕北黄土高原添上一抹炽烈的红。8月21日,黄鹤之星领航班第11期、第12期结业典礼在红色革命圣地延安举办。这既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时代致敬,更是为高新技术产业注入红色基因,让科技创新者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破壁突围的魄力,以革命精神滋养领军人才,培育兼具科技硬实力与红色信仰的产业先锋。
武汉沃亿生物总经理陈谦,武汉禾达芯微总经理张玉东,武汉华尔生物总经理张宇鹏,中乾立源党支部书记张冰作为特邀嘉宾共同见证。第11期学员、来自霍立克电气的刘叶晴与第12期班长、来自源启科技的李振华主持本次结业典礼。
典礼伊始,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会长吴剑文饱含深情地发表致辞:“首先,衷心感谢各位在繁忙之中莅临革命圣地延安,这份红色初心让此行格外珍贵;热烈祝贺大家顺利完成领航班研学课程,愿大家铭记结业之夜的欢声笑语,共同珍藏这份共同奋进的精神传承。”
从合肥的创新热土到深圳的科技前沿,从温州的改革潮头到南京的智造高地,最终我们齐聚在革命圣地延安,第11期、第12期学员携手同行、勠力同心,共同书写了一部砥砺奋进的成长诗篇。在宝塔山下,我们不仅重温了峥嵘岁月,更让延安精神——这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矿”,滋养出攻坚克难的勇气与追求卓越的信念。“每一站的学习都是破茧成蝶的蜕变,每一次实践都印证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力量。愿各位将这段红色记忆融入血脉,以感恩之心担时代之责,用奋斗之姿绘就产业报国的壮阔画卷!”
武汉沃亿生物总经理陈谦为领航班的学弟学妹送上关怀寄语:“十分感谢协会邀请我来参加延安之行,我认为,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我们企业应将红色血脉注入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为正确的战略方向,持续聚焦关键技术研发;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全球化视野,动态调整市场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坚持为人民服务,通过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团队活力,构建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坚持艰苦奋斗作风,将资源精准投向研发领域,在关键材料领域实现自主突破。这种将红色精神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实践,将使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与发展韧性。”
武汉禾达芯微总经理张玉东也远道而来,为领航班即将结业的同学们献出最真挚的祝福:“这次来到延安,我心里特别激动!先给大家送三句心里话:第一,现在大环境压力大,同学们都要把身体照顾好,这是革命的本钱;第二,独木难成林,希望咱们互相搭把手,资源大家共享,合作才能共赢;最后,我特别期待三年后、五年后还能和大家在这里重逢,到时候咱们再好好聊聊发展、叙叙旧情!”
随着第11期、第12期领航班历程回顾视频在大屏幕上播放,这一路走来的欢乐、收获与感动,在现场每位学员的心底激起圈圈涟漪。
扎根荆楚,我们从晨曦中的梁子湖出发,解码源启科技的数字基因,走进唯柯医疗探索“生命温度”,摸过理工氢电的“氢”装,看过蒙牛工厂的智能产线,在精测电子的精密仪器前惊叹,在利楚商服的数字终端里找“烟火气”,在鼎龙控股的芯片材料中触“硬核”。这场贯穿武汉产业生态的深度行走,恰似为领航班求索征程锚定的第一块“压舱石”。
大步走出去,是更辽阔的课堂。我们漫步华为松山湖畔,零距离感受世界级科技企业的创新生态与文化脉络;探访亳州古井集团,千年琼浆唇齿留香,古法工艺与数字酿造共舞;当科创曙光“破晓”在巢湖之滨,见证“人工智能第一股”科大讯飞以AI技术重塑产业生态、数字赋能千行百业,亲历蔚来智能工厂全链路数字孪生与柔性制造的完美融合、体验换电黑科技与智驾新纪元;乘着“四千精神”的春风飞往瓯越明珠温州,在伊利康聆听“一份学术刊物办了32年”的坚守,于泰昌集团领悟“中国式管理”蕴含的传统国学智慧;深入长三角智能制造腹地金陵,揭秘埃斯顿以“长期主义”问鼎工业机器人榜首的历程,寻访天创以“工程师文化”成就特种智能运维机器人全球冠军的路径。
从张謇的“实业报国”到曾国藩的处世智慧,从“义利并举,敢问人先”的浙商基因,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的历史沉思,黄鹤之星领航班在文化里找“根”,在精神里铸“魂”。
正如视频中所言——“我们对话中国高新产业先锋,探索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每一趟旅程,都在重塑认知的边界,都在汲取智慧的养分。”
第11期学员、来自武汉地质工程勘察院的朱志明分享了在黄鹤之星的学习与成长:“我的同事曾经也是黄鹤之星的学员,在高新协会的这段时间,我收获了三个深刻感受:首先是发展模式创新,不同于传统行业协会的松散形式,这里通过名企互访、专题讲座等多元活动,真正搭建起资源共享、思想碰撞的平台;其次是成长速度惊人,协会虽成立不久,却已形成蓬勃向上的生态圈,会员企业个个充满活力;最触动我的是市场活力迸发的场景,当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压力时,这里的高精尖企业正以创新引擎驱动经济增长,这些鲜活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转型思路。”
第12期学员、来自武汉利夏工程咨询的李明华表示:“这一年我参加了协会80%的活动,特别感谢高新协会搭建的学习平台,让我们走出去触摸到了科技的前沿脉搏。在南京埃斯顿机器人的参访中,我深入探讨了工业机器人替代一线工人的可能性——当前我们行业正面临用工难题,但企业明确表示暂未布局该领域,这恰恰为传统产业转型留下了宝贵窗口。每次‘走出去’的践学都让我收获良多,衷心祝愿协会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未来有更多对外交流机会时,我还希望能继续同行取经。”
第12期学员、来自武汉智博创享的张祎说:“过去一年,我们既参访了众多科技领军企业,更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战友。真正的‘毕业论文’,是把延安精神熔铸为企业经营的灵魂,我们不仅是商业浪潮的搏击者,更是时代发展的共建者。毕业不是终点,而是将所学转化为发展动能的起点,让今日的思考沉淀为企业前行的灯塔。”
第11期学员、来自柔电(武汉)科技的童婷表达了对协会的感激:“今天,我们满载思考、在此相聚。过去一年里,一两个月一次赴外地开展行业探访,让我们突破认知边界:这些前沿企业的参访经历,不仅为我们的经营提供了新思路,更搭建起资源对接的桥梁,真正实现了视野开拓与思维升级。这份持续学习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终身成长的价值。如何将‘黄鹤之星’的所学所悟,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深入实践的课题。”
第12期班长、来自武汉源启科技的李振华感慨:“去年8月,11期开班仪式在我们企业举行,这份缘分让我对黄鹤之星的同学们倍感亲切。建议未来大家以协会为平台,进一步深化交流,每个会员企业都有独特优势,让我们充分用好协会平台,在资源共享中碰撞火花,在深度互动中缔结友谊,真正实现产业协同效应。”
听了学员代表的分享,吴剑文会长深有感触,他追问:“我们为何要办黄鹤之星领航班?”会长回忆起创业初心:“在武汉孤军奋战时,曾深刻体会创业者缺乏同行者的孤独。正是这份共鸣,催生了搭建企业交流平台的决心。黄鹤之星领航班不仅是课程,更是凝聚志同道合者的纽带。我们坚信,通过持续的学习交流、视野开拓与资源整合,能让每位成员突破成长瓶颈。这份动力源自所有学员企业的信任,你们的支持让协会不断前行,也让我们更坚定地做创业者坚实的后盾。希望我们协会的企业坚持长期主义,修炼内功,越做越好,出更多行业标杆!”
随后,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胡文宣读结业、表彰决定。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分别为第11期、第12期各组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
八个月的时光,如江河奔涌,在每位学员的生命里刻下奋进的印记。从生产线上的技术攻坚到课堂里的思维碰撞,从名企研学路上的交流到延安宝塔山下的誓言——每一次参访都是智慧的淬炼,每一场活动都是情谊的熔铸。在这里,跨行业的领军人才以创新为舟,以友谊为桨,在知识的长河中激荡共鸣。纵使市场风云变幻,第11期、第12期学员始终如弄潮儿般勇立浪尖:用“黄鹤”的凌云之志冲破认知壁垒,以“领航班”的凝聚力共克时艰。
武汉沃亿生物总经理陈谦为优胜团队颁奖,获奖团队是:第11期学员——来自华建项目管理的王亮、浮木科技的刘鹏、江南锚链的刘畅;第12期学员——来自武汉利夏工程的李明华、湖北精诚明晟的汤新贤、中泓环安科技的陈政、优靓重工的孙汉超、武汉华信数据的陈桥、武汉华和物联的周鹏。
第5期学长、来自武汉华尔生物的张宇鹏为优秀学员颁奖,获奖学员是:第11期学员——来自霍立克电气的刘叶晴、华建项目管理的王亮、柔电(武汉)科技的童婷、地质工程勘察院的朱志明、武汉良培医学检验的卢飞、武汉泰沃滋信息的刘时龙、研泰兴业的王丹、武汉中科创新的杨宇、华宇一目检测的曹育杰;第12期学员——来自武汉利夏工程的李明华、武汉荣安信息的尹亚安、东圣新材料的叶俊、湖北精诚明晟的汤新贤、智博创享的张祎、源启科技的李振华、中泓环安科技的陈政、安和节能的吴海涓、正元环境的卢雄伟、科谱瑞环境的刘见功、麦歌智能的钟帅益、英泰斯特的蔡媛媛、优靓重工的孙汉超。
武汉禾达芯微总经理张玉东为颁发“黄鹤之星奖”,获奖学员是:第11期学员——来自洁岚环保的张恒、浮木科技的刘鹏、江南锚链的刘畅;第12期学员——来自中正方建的龚志华、武汉华信数据的陈桥、武汉爱疆科技的魏晏、安域信息的袁甜、力天达智能的唐征、万云网络科技的李靖国、武汉华和物联的周鹏、普赛斯电子的王承、珞珈伊云的吴安磊。
秘书长胡文颁发“星芒奖”,获奖学员是:第11期学员、来自霍立克电气的刘叶晴,第12期学员、来自武汉利夏工程的李明华。
吴剑文会长颁发“黄鹤领航勋章”,获奖学员是:第12期学员、来自源启科技的李振华。
在文艺汇演环节,高新协会携手各组学员精心准备了红色诗歌朗诵、红歌演唱等节目,展现了领航班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的风采面貌。
开场时刻,吴剑文会长以一曲荡气回肠的《最后的倾诉》揭开序幕,浑厚的歌声如燎原星火,瞬间点燃了延安夜空的激情,为这场红色之旅画下铿锵有力的第一笔。
在非遗传承人-安塞腰鼓教练韩磊的带领下,十几位学员共同为大家带来安塞腰鼓的精彩表演。安塞腰鼓是流传于延安市安塞区的传统舞蹈,在陕北高原的沟壑间,气势磅礴的腰鼓已激荡了两千个春秋。这面源自秦汉烽燧的战鼓,曾为边塞将士擂响警报、助威、告急,如今化作黄土地上最炽烈的文化图腾,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精髓,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与民族自信。
每一个动作的练习,每一次节奏的把握,都凝聚着学员的汗水和努力。大家专注的眼神,坚定的姿态,无不彰显出对安塞腰鼓的热爱和敬意。通过学习安塞腰鼓,学员们感受到了腰鼓舞蹈的自信团结、热情奔放的独特魅力,体会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领航班学员以铿锵之声唱响《团结就是力量》,嘹亮的歌声在礼堂现场激荡,如同战鼓擂动人心。他们肩并肩、心连心,用饱满的热情演绎出风雨同舟的坚定信念,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携手奋进的集体力量,展现出黄鹤之星领航班学员众志成城、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当歌曲《中国人》“一样的血,一样的种”的激昂旋律响起,80多年前反法西斯战争的烽火岁月仿佛在眼前重现——那些用小米加步枪抵御外侮的壮烈,那些在黄土高原上铸就的民族脊梁,让每个人的眼中都泛起泪光。歌声里,既有对先辈艰苦奋斗的深切缅怀,更有对当今祖国繁荣昌盛的由衷自豪。当“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的合唱声震彻现场,这份穿越时空的民族血脉,正以最炽热的方式在新时代青年心中奔涌。
当学员们表演诗朗诵《延河畔淬火,星火耀荆楚》时,台下这些来自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者们仿佛与历史隔空对话——那些穿越战火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与今天跨越千里追寻创新火种的产业先锋,在延河水的倒影中完成了精神的接力。
文艺表演环节还别出心裁地穿插了“心愿盲盒”互动节目——每位学员都能从盲盒中抽取一份来自同窗的珍贵心意。这些提前准备的盲盒里,既有手写的祝福卡片,也有可共享的资源清单。当学员拆开盲盒分享内容时,或是一句暖心祝福,或是一份诚挚邀约,让整个会场洋溢着“革命年代一根扁担两头挑”式的互助精神,每位学员也都收获了一份极富延安特色的小礼物,部分学员还幸运地圆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得到一个“公主抱”。
当《朋友》的熟悉旋律在礼堂流淌,第11期、第12期学员与协会的工作人员相拥成影、相聚在舞台上齐声高唱,暖黄的灯光将身影拉长,仿佛连时光也醉在这份不舍里。记忆如潮——那些深度交流会上的咖啡香、外地走访的陪伴互动、团队协作的加油声、彼此扶持的感人瞬间,此刻都化作指尖紧握的力度和彼此肩头的颤抖。国旗与充气棒整齐地挥舞着,翻涌成浪潮。相机定格的不只是结业证书上的笑脸,更是无数个并肩奋进的日夜淬炼出的战友情。
结业不是终点,让我们带着武汉的热、全国的劲、彼此的光,从这里展翅,飞向更辽阔的天空;从这里鱼跃,游向更宽广的大海。愿大家将“延安精神”的智慧火种带回荆楚大地,在各自领域续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愿黄鹤之星领航班学员怀揣梦想,踏上新的旅途,在往后的日子里熠熠生辉!祝黄鹤之星领航班第11期、第12期全体学员结业快乐!
下一个路口,我们顶峰相见!
文/李安琪
来源:武汉高新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