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可重构智能超表面】2025年第11期专题征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6 11:45 2

摘要:无线网络容量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让无处不在的无线连接已经成为现实,同时,随着网络容量需求的不断提升,高度复杂的网络、高成本的硬件和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耗成为未来无线网络面临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受限于材料相对固定的电磁参数,人们对电磁波的控制力仅局限于发射机和接收

<11>

6G可重构智能超表面

《移动通信》2025年第11期专题征稿

截稿时间:2025年9月25日

无线网络容量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让无处不在的无线连接已经成为现实,同时,随着网络容量需求的不断提升,高度复杂的网络、高成本的硬件和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耗成为未来无线网络面临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受限于材料相对固定的电磁参数,人们对电磁波的控制力仅局限于发射机和接收机。对此,可重构智能超表面是人工电磁超材料和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跨界创新,为6G网络深度覆盖以及未来网络演进提供了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科学可行的新路径。该技术的引入创造了从被动适应无线环境到主动可控无线环境的全新通信范式。其采用可编程新型亚波长二维超材料,通过数字编码对电磁波进行主动的智能调控,实现对信号的可控反射和透射。通过对信号的精确控制,可以优化无线信号的传输路径和质量,从而提高无线通信的性能和可靠性。目前,在可重构智能超表面技术推进中,仍存在涉及理论模型、应用技术、工程化研究等方面诸多挑战,需要多学科协同推进。未来,随着超材料天线的应用推广,智能超表面设备形态将更加丰富多样,将为6G网络提供有效的补充和延伸。

为推动可重构智能超表面的研究,《移动通信》杂志将于2025年11月推出“6G可重构智能超表面”专题。本专题主要关注6G通信系统中可重构智能超表面的模型构建、设计方法、性能分析以及应用场景。专题拟征集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提供交流探讨平台。欢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专题客座主编

西安交通大学 范建存 教授

范建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副院长,IEEE高级会员,ACM应用计算专业委员会中国分会委员,机械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博士后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余项,以及重点单位课题二十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5G/6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定位与导航技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等。

专题特邀编辑

西安邮电大学 戈艺萌 副教授

戈艺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3年以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任职于西安邮电大学信息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IEEE会员。在IEEE Wireless Magazine/TIF/TVT/IOTJ等期刊发表多篇篇论文,担任IEEE SMT分会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超表面通信技术,物理层安全,空地通信等。

《移动通信》

投稿事项

题目自拟;格式遵循科技论文规范

截稿日期:2025年9月25日

编辑:黄耿东 电话:020-84119959

本刊每期还开设有其它栏目接受投稿——

《移动通信》杂志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主办,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工业和信息化部精品电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入选期刊、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技术、通信技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入选期刊、中国应用型核心期刊、日本JST收录期刊。国内连续出版物号:CN44-1301/TN,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6-1010,邮发代号:46-181。

来源:移动通信编辑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