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援疆答卷② | 晋医援疆显担当 中医智慧润边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6 06:07 1

摘要:从汾河之畔到天山脚下,跨越三千里,山西医疗援疆队伍将三晋大地的中医智慧,播撒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多年来,山西医疗援疆以“精准帮扶、长效协作”为理念,显著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尤其是在中医领域成效斐然,既为边疆群众送去健康,更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中医队伍,让中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 郑锦玮

本文刊发于8月25日中国经济时报

从汾河之畔到天山脚下,跨越三千里,山西医疗援疆队伍将三晋大地的中医智慧,播撒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多年来,山西医疗援疆以“精准帮扶、长效协作”为理念,显著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尤其是在中医领域成效斐然,既为边疆群众送去健康,更培育了一支“带不走”的中医队伍,让中医药文化在新疆生根发芽。

疗效说话 技术扎根边疆

“以前总觉得中药见效慢,没想到三剂药就解决了我的老毛病!”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一位曾被发热和便秘困扰的前列腺癌患者,道出了山西援疆中医的实效。

山西援疆医生索炜为患者检查身体(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肿瘤科 供图)

63岁的回族患者马女士对此深有体会。“绝望的时候,我遇上了索主任。要不是他,化疗根本坚持不下来。”马女士回忆称,第一次化疗反应极大,是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援疆专家索炜调配的中药减轻了恶心呕吐,帮助她坚持完成6个周期治疗。如今两年多过去了,她坚持吃中药,肿瘤未复发转移。

86岁维吾尔族膀胱癌患者的故事更令人动容。老人曾在别处每月花9000多元吃中药,尿血、腹痛却未很好改善,且全部自费。“来到这里,仅服用了5天索炜主任开的中药,尿血和小腹疼就明显好转。索主任开的都是经方,三剂药才100来块钱,加上医保报销85%左右,几乎没什么负担。”家属感慨。

山西援疆医生潘志强的中医诊室总是排满患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医院中医科 供图)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援疆医生潘志强的中医诊室总是排满患者。来自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脑病科的他,凭借擅长的“怀忠针法”,融合针灸与中药,显著改善了众多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患者的肢体功能,并有效缓解了眩晕、失眠等症状。“好几个高龄患者调理后效果不错,现在他们全家人不管啥病都来找我,这份信任特别珍贵。”潘志强说道。

授人以渔 培育本土力量

“授人以渔”是山西医疗援疆的核心。索炜在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执行“师带徒”计划。根据年轻医生特长定制方案,教他们将中医与肿瘤相结合;西医基础好的,向他们传授中西医结合思维。“我把我会的都倾囊相授,如今科室已有3名医生能独立运用特色药方,5名医生已掌握中医辨证核心方法。毕竟我援疆的时间有限,需要培养他们独立看病的能力。”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医院,潘志强的“传帮带”细致入微。他手把手示范针灸手法,讲解穴位原理,带教讨论疑难病例。“潘主任会把每个穴位的解剖位置、针刺深度都讲清楚,还教我们根据患者体质调整手法。”团场医生邓辉说。

山西援疆医生索炜在病房查房并关切地询问患者情况(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肿瘤科 供图)

山西援疆团队着眼长远,在引入技术的同时推动诊疗体系升级。索炜初到昌吉州中医医院时,肿瘤科与其他科室共用护理单元,仅15张床位且缺乏规范诊疗流程。他认为,“肿瘤治疗不能单打独斗,必须形成系统合力”,积极推动肿瘤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组织多科室专家共讨病例、制定个性化方案。如今,该科室已拥有独立病区,床位扩至40张,年接诊量翻倍,MDT机制成为当地中西医结合治肿瘤的标杆,科室综合诊疗能力显著提升。

同时,山西援疆团队搭建起“前后方联动”的培养平台。索炜牵线山西省中医院与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签订技术合作柔性援疆协议,成立2个名医工作室。“请进来”山西专家坐诊讲学,“送出去”昌吉医生赴晋进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如今,在天山脚下,越来越多的当地医生能独立运用中医技术服务群众,越来越多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诊疗。这不仅是医疗援疆的硕果,更是晋疆两地携手共进、血脉相连的生动见证。正如索炜所说:“中医是连接晋疆的纽带,我们播下的是医术的种子,收获的是民族团结的果实。”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山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