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校智库大会”三场分论坛精彩纷呈,《临湖倡议》发布

360影视 2024-12-18 12:02 4

摘要:12月11日至12日,“全球高校智库大会2024”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大会举行三场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三大全球倡议,聚焦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共同探讨全球发展与繁荣的新路径、超越安全困境的机遇与方案、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柱石等前沿问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全球高校智库大会

2024

前言

12月11日至12日,“全球高校智库大会2024”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大会举行三场分论坛,与会专家围绕三大全球倡议,聚焦发展、安全、文明三个维度,共同探讨全球发展与繁荣的新路径、超越安全困境的机遇与方案、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柱石等前沿问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学者智慧。

“全球发展倡议”分论坛现场

12月11日下午,“全球高校智库大会”第一场分论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与繁荣的新路径”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本场分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智库中心主任雷晓燕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世界银行前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主席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巴西坎皮纳斯州立经济学院正教授、巴西前总统经济顾问沃尔特·贝里克(Walter Belik),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北京大学全球健康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国恩,高丽大学经济学教授、前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李钟和(Jong Wha Lee),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通过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参与分论坛讨论,并发表讲话。

雷晓燕主持

本场分论坛围绕“全球发展倡议”的内涵与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林毅夫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政策建议。林毅夫认为,要实现在2030年之前没有贫困、零饥饿与全球健康的目标,需要政府在创造就业、鼓励创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杰弗里·萨克斯认为,本次“全球高校智库大会”是“全球发展倡议”具体的实践之一,全球高校、智库在未来要继续携手并行,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让“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这些中国的方案发出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沃尔特·贝里克从中拉文明互动的角度,分享了对“全球发展倡议”的思考。他认为,中国和拉丁美洲虽然相距遥远,但却在人类进步中发挥了根本性作用。尽管当前全球面临保护主义和经济民族主义等挑战,但安第斯共同体国家仍然在对华关系中发现重大机遇,中国与拉丁美洲地区国家在未来将深化合作,共同开拓更多的机遇。金之钧则从“全球能源转型”的视角探讨了“全球发展倡议”。金之钧指出,在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换过程当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一个是我们转型的速度需要多快;第二个是现在转型过程当中巨大的挑战是什么。同时,要关注近年来“去全球化”对能源转型造成的影响。刘国恩将全球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结合在一起,他指出,全人类应该携手合作,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共同应对在气候变化与全球卫生领域的风险与挑战。李钟和认为,在“全球发展倡议”的内涵中,加强人力资本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收入平等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要推动高质量的教育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发展,以增加人力资本,促进全球创新。张军分享了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的成就与经验。他指出,中国在过去多年之中实施了精准扶贫的政策,即通过制订个性化、定制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解决不同形式的贫困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林毅夫、杰弗里·萨克斯、刘国恩、金之钧、李钟和、张军、沃尔特·贝里克

分论坛一结束后,主题为“全球安全倡议:超越安全困境的机遇与方案”的分论坛二举行。分论坛二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王逸舟,巴黎政治学院国际事务学院院长、西班牙原外交、欧盟与合作部长阿兰查·冈萨雷斯·拉亚(Arancha González Laya),外交学院院长王帆,延世大学杰出教授、韩国前总统安保和外交事务顾问、世宗研究院前主席文正仁(Chung-in Moon),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大卫·蒙耶(David Monyae)参与研讨。

“全球安全倡议”分论坛现场

张海滨主持

王逸舟指出,“全球安全倡议”是当代中国在新的形势下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全球公共产品,发展前景广阔。王逸舟认为,在地区冲突频发的背景下,中国要推进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必须要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尤其需要在周边地区发挥“稳定器”的作用。阿兰查·冈萨雷斯·拉亚认为,当前全球格局面临着地缘政治的冲突与全球治理的碎片化,相信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能够有助于创造更有韧性的国际社会,促进为全球安全问题寻找共同解决方案的能力。王帆指出,“全球安全倡议”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安全领域的一个体现。“全球安全倡议”是维护安全和平的中国思路,我们的思路就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文正仁认为,联盟政治非常危险,因为它假设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威胁存在。对全球格局面临的各类风险与挑战,我们需要对地缘政治话语进行新的思考,避免采取回到冷战时期令历史倒退的政策,要致力于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王勇在发言中指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紧密相关的,致力于解决和应对由于不均衡的发展所造成危机和挑战,以满足联合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大卫·蒙耶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向全球承诺了发展、安全以及文化。这三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要解决世界上的挑战,需要智库和高校共同发挥作用。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王逸舟、阿兰查·冈萨雷斯·拉亚、王帆、文正仁、王勇、大卫·蒙耶

12日上午,“全球高校智库论坛”第三场分论坛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举行。分论坛三的主题是“全球文明倡议: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柱石”。分论坛三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章永乐主持。美国康奈尔大学沃尔特·卡朋特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政治学会前主席彼得·卡赞斯坦(Peter Katzenstein),马来西亚亚拉曼大学校长、东盟工程与科技院院长尤芳达(Ewe Hong Tat),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伊斯坦布尔大学汉语言系主任、教授,土耳其著名汉学家阿尤布·撒勒塔史(Eyüp Sarıtaş),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娜塔莉娅·波罗西玛克(Natalia Polosmak)围绕全球文明的传承、交流与创新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全球文明倡议”分论坛现场

章永乐主持

彼得·卡赞斯坦强调文明的多样性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性。他指出,全球化进程中各文明需要在差异中寻找共识,以跨文化对话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尤芳达以“数字革命与文明交流”为主题,回顾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并提出在数字化时代,技术创新将为文明互鉴提供更多机会。杨光斌探讨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以“世界政治学”代替传统的“国际关系学”,强调国家为主体的世界历史叙述对于理解全球文明的重要性。阿尤布·撒勒塔史回顾了西方汉学的发展历程,批评其忽视科学性与逻辑性,呼吁全球汉学家加强合作,推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研究。汪晖从多样性与公平性视角剖析了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与协调路径。他主张文明的开放性与弹性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更公平的基础,并强调文明多样性在全球合作中的关键作用。娜塔莉娅·波罗西玛克通过考古学视角,阐述了丝绸之路在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并强调历史经验对当代文明对话的重要指导意义。分论坛三在文明交流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上提出了新视角,学者们一致认为尊重与包容是全球文明发展的核心,为全球文明倡议的实施路径提出积极建议。

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彼得·卡赞斯坦、尤芳达、杨光斌、汪晖、阿尤布·撒勒塔史、娜塔莉娅·波罗西玛克

分论坛三结束后,大会举行临湖智库国际讲坛特别活动,正式发布了《临湖倡议》。倡议指出,当前全球和平、安全、发展与治理赤字持续加重,文明交流互鉴是解决人类共同挑战的重要途径。倡议呼吁智库专家学者加强合作,通过文明交流超越隔阂,通过文明互鉴超越冲突,通过文明包容超越优越,共同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平等互信的世界。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倡议反映了当代全球治理的迫切需求,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的动力。《临湖倡议》得到了与会嘉宾的积极响应,成为推进全球高校智库合作的重要共识基础,是本次全球高校智库大会的重要亮点之一。

《临湖倡议》发布现场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栋教授对大会作闭幕总结。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巴黎政治学院、俄罗斯科学院、伊斯坦布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巴西坎皮纳斯州立大学、约翰内斯堡大学、亚拉曼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外交学院等在内的约40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参会。

本次“全球高校智库大会”是北京大学首次凝聚全球高校智库机构、专家共识,为回应当今时代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创设的智库交流新平台、新机制和新品牌。通过启动“全球高校智库网络”,发布《临湖倡议》,此次大会将进一步密切全球高校智库交流合作,凝聚全球高校智库专家共识,有助于构建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回应性的全球高校智库共同体,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化解人类安全困境、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贡献更多智库力量、声音和智慧。

来源:北大国发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