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人在北方风沙里埋头苦干了47年,从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至今,一代代人接力种树、固沙、造林,硬是把一片片黄沙变成了绿洲。
中国人在北方风沙里埋头苦干了47年,从1978年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至今,一代代人接力种树、固沙、造林,硬是把一片片黄沙变成了绿洲。
森林覆盖率从5.05%提升到13.84,荒漠化土地治理超过53%,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和成千上万人的汗水。可偏偏,沙还是没有停。
长此以往,北京依然会黄天蔽日,内蒙古仍见风沙卷地,只不过,这些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我们自身,而是出在“邻居”蒙古国......
很少有人知道,蒙古国的土地,有76%已经荒漠化,其中一半属于严重退化,他们一年中沙尘暴天数超过100天,比一些沙漠地区还多。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沙,有超过四成直接吹进了中国,也就是说,我们这边拼命种树,他们那边放任沙起,一吹,就全白干了。
你可能想问,蒙古国为什么不治沙?是他们不知道严重吗?还是没能力?真相,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蒙古国的经济,靠的是畜牧业和矿业,全国牲畜总量超过7000万头,草场根本承受不住。
牧民传统以牛羊为财富象征,政府推广替代职业,但收入远不如放牧,没人愿意转型。更早之前受苏联影响,推行集中放牧,一片片绿洲被活生生“吃”成沙漠。
直到今天,过度放牧仍是土地沙化的元凶之一。
另一个问题是矿业,矿产占蒙古GDP的30%,听起来不少,但其中70%的利润都被外资拿走。
他们迷信“第三邻国”策略,周旋于中、俄与西方之间,结果钱没挣到自己手里,地却越挖越秃。
大型矿场昼夜不停,抽干地下水、污染河流,牧场消失、水资源紧缺,环境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蒙古国不是完全没有行动。
2005年推出过“绿墙”计划,结果不了了之,2021年又提出“十亿棵树”计划,中国也帮忙送技术、送树苗、派人培训,至今种了约4200万棵树。
只不过,这点规模,对于87%国土面临荒漠化的国家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说到底,蒙古国不是不能治,而是不愿真正投入,经济上依赖矿产,社会上依赖畜牧,政策摇摆、外资控制、资金短缺,治沙始终被摆在最后。
甚至,他们还上调了牲畜存栏量上限20%,进一步加剧草场压力——这种做法,无异于自己放火,却让邻居挨呛。
中国从2007年就开始援助蒙古治沙,建中心、派专家、送树苗、传技术,连光伏治沙的先进模式也毫无保留地分享。
我们是真的怕了,怕这47年的努力,被一场又一场的跨境沙尘吞没。
三北工程是中国生态史上最漫长的坚持,是用人的意志和自然对抗的奇迹。
我们从人工造林走到科技治沙,用无人机播种、智能滴灌,甚至建起“蓝色光伏海”,一边固沙一边发电。
内蒙古那条400公里长的光伏带,不仅治沙300万亩,还为电网提供了上亿千瓦的绿色电力。
可是,蒙古国如果不转身,我们做得再多,也像是在漏水的桶里拼命倒水。
沙尘不分国界,但治理要分责任,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北方绿退沙进、健康受损、成果被蚕食。
如果蒙古国继续选择“躺平”,中国将来可能就不得不在更多方面收紧合作、明确立场,生态安全,从来不是一件可以讨价还价的小事。
47年,中国人一手一木,种出的是全球25%的绿化贡献,是实实在在的绿色长城。
而这道墙,现在正被来自北方的风沙悄悄侵蚀,如今,是时候看清现实、拿出态度,别再让别人的问题,变成我们的灾难,你们对此有何看法呢?
参考资料:
来源:Ta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