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70)远离缺铁性贫血,做健康“铁人”,全面了解缺铁性贫血

360影视 2024-11-21 10:03 5

摘要:尹晓梅:吉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血液内二科科室负责人。做客吉林新闻综合广播《健康大讲堂》栏目,专题讲解“远离缺铁性贫血,做健康‘ 铁人’,全面了解缺铁性贫血”。

尹晓梅:吉林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安贞医院吉林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血液内二科科室负责人。做客吉林新闻综合广播《健康大讲堂》栏目,专题讲解“远离缺铁性贫血,做健康‘ 铁人’,全面了解缺铁性贫血”。

有一种健康问题,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很多人的生活,就像一个隐藏在身体里的小窃贼,慢慢偷走我们的活力与健康,这就是缺铁性贫血。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繁忙的工厂,铁元素就如同这座工厂里至关重要的零件,一旦铁元素缺乏,身体这个大工厂的运转就会出现故障。贫血不仅仅是脸色苍白那么简单,它还可能带来疲倦、头晕、心跳加速等一系列症状。今天,我们就将深入地了解缺铁性贫血。

1.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循环血液中,单位体积中循环血液单位体积中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量和或红细胞比容(haematocrit,HCT)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以Hb最为重要)(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同海拔) 。

我国贫血的诊断标准较低,根据血常规上血红蛋白结果,中国标准低于WHO诊断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 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 血红蛋白<110g,孕妇血红蛋白<100g即为贫血。中国标准低于WHO诊断标准:导致部分患者得不到治疗或充分治疗。

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可能是一种基础的或有时是较复杂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

贫血原因较多,根据原因不同,可以分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等。

2.贫血的常见症状:

(1)皮肤黏膜改变:含有红色素的血红蛋白不足会造成血液颜色变浅。更因为氧气不足导致血液循环不畅通,脸色、眼睑、口唇、指甲的颜色都会变白。

(2)循环系统改变:可能引起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如乏力、心慌、心率增快等症状。可能会引起心悸,更严重者会出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体内氧气不足还会影响到大脑。明明一觉睡到大天亮了还觉得头重脚轻,有时还会感到眩晕。

(3)呼吸系统改变:在体力劳动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呼吸不畅、气短等不适表现,首先要考虑到有贫血的可能体内氧气不足的话,人稍微运动一下就很容易气喘吁吁,也很容易感到疲劳和倦怠。

(4)消化系统改变:贫血后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内的腺体分泌功能下降,进而引发消化系统症状,如吞咽困难、腹胀、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便秘、恶心、呕吐等。

(5)内分泌系统改变:贫血严重患者可以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异常改变,如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等激素分泌异常。

3.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体内储存铁耗尽,继而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铁缺乏的最终阶段(缺铁后缺铁ID、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DE、缺铁性贫血IDA)。

缺铁性贫血(IDA)是最常见的贫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不同。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升高。WHO报告:全球约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特别在女性中超过20%。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IDA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中国居民贫血患病率20.1%,其中50%以上是IDA。上海地区人群调查显示,缺铁性贫血的年发病率在6月到2岁婴儿中是75%~82%之间。妊娠3个月以上女性67%,育龄女性是43%,10~17岁青少年为13.2%,以上人群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5%、19%、11.4%、9.8%。这种疾病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长期不良后果。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4.缺铁性贫血的常见问题,哪些情况要想到可能有贫血?

乏力、没劲、活动耐力差,耳鸣、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健忘,面色苍白或蜡黄、舌炎、手足凉麻,小儿的哭闹不安,老人的胸闷、气短、心悸,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缺铁性贫血还可以有毛发枯黄(黄毛丫头),指甲凹陷扁平(反甲),异嗜症。常见症状有乏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头晕、耳鸣。其他可见易怒、抑郁、脱发、头发或皮肤干燥、匙状甲、口角炎、运动耐量下降和不宁腿综合征。有些患者可能表现为异食癖,多见于女性和儿童,原因尚不清楚。体征可见面色苍白、舌乳头减少、唇裂、口角开裂。但这些症状和体征是非特异性的。研究显示,35%有缺铁症状的患者在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抑郁症、焦虑症、倦怠或慢性疲劳等。因此,怀疑IDA时需进行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5.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诊断了缺铁性贫血,首先一定要寻找机体是否有慢性失血:对女性来讲最常见的病因就是月经,另外消化道失血也是大家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旦诊断缺铁性贫血,必须要做消化道出血的筛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连续多次的消化道的潜血检查。育龄妇女、哺乳期、婴幼儿和儿童:对铁需求增加,也是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的青春发育期的女孩子,一年长个子10厘米,即使月经量不多,也会发生很明显的缺铁性贫血。吸收障碍:要特别注意胃的切除,有些病人做的全胃切除,导致铁吸收的部位明显减少,数年后患者可出现顽固性缺铁,口服药是无效的,可能需要长期的静脉补铁治疗。

6.诊断缺铁性贫血需要做哪些检查?

筛查检查:血常规、贫血三项或四项、铁代谢3项。血常规是化验检查中仅次于静脉血糖的化验检查,是体检的必检项目,但不是全部。

7.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病因治疗:非常重要!如果病人持续慢性出血不能纠正,缺铁性贫血很难控制。对于女性来讲,这个问题很特殊,育龄期女性很难终止月经,对于持续有月经的患有缺铁性贫血的女性来讲,补铁治疗需要做长期规划的,可能需要到她绝经为止。

(2)治疗终点:需要强调!治疗终点不是血红蛋白的正常。缺铁性贫血补铁,补的是造血的铁和储备的铁。补铁的终点是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补铁3—6个月,或者血清铁蛋白达到50ng/L。如果充分的补铁后,铁蛋白达到50ng/L,血红蛋白仍然没有恢复,需要警惕有无其他类型贫血比如慢性病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8.含铁丰富食物有哪些?

红肉、鲑鱼、动物的肝脏、动物血、蛋黄均含有丰富的铁质。素食者可以选择全壳类、深绿色的叶菜或海藻(如紫菜、木耳)来补充铁质。食疗对于轻微的缺铁性贫血是有帮助的,对于缺铁较重的贫血病人,药物补铁最可靠。

9.缺铁性贫血的人补铁误区:

误区一:贫血好转就停服铁剂

贫血患者根据医嘱服用铁剂,在看到贫血改善或稳定后停止服用,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这将导致贫血再次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终点并不是血红蛋白的正常。在补充铁1个月的时候,造血的铁可能是足够的,而储备铁是不够的。补铁的终点是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补铁3—6个月,或者血清铁蛋白达到50ng/L。补铁治疗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误区二:多吃肉对身体不好

一些女性相信肉类损害健康,只关注植物性食品。事实上,动物性食品不仅富含铁,而且吸收率高,通常可以达到25%(动物肝脏中铁的吸收率甚至达到30%以上)。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受植酸盐和草酸盐的干扰,吸收率很低(约为3%)。因此,忌肉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在日常饮食中应均衡摄入果蔬和肉类。

误区三:牛奶对贫血者有更多的补益

牛奶营养丰富,但铁含量微量,人体吸收率在10%以下。例如,用牛奶喂养的婴儿,如果没有及时添加辅食,往往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误区四:蔬菜水果补铁无益

多吃蔬菜和水果对补铁也有好处。这是因为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柠檬酸及苹果酸,这类有机酸可与铁形成络合物,从而增加铁在肠道内的溶解度,有利于铁的吸收。

误区五:多喝咖啡和茶无妨

过多饮用咖啡和茶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茶中的单宁酸和咖啡中的多酚可以与铁形成不溶性盐,抑制铁的吸收。因此,应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和茶,一天喝一两杯就足够了。

缺铁性贫血的预防重点是放在婴幼儿、青少年和女性的营养保健上,对婴幼儿要及早添加含铁的食物,如蛋黄、肝脏等,对青少年应该纠正偏食,定期查。治疗慢性感染,对孕妇、哺乳期女性要常规补充铁剂,对月经期女性应防止月经过多。另外对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疾病的人群的防治和筛查工作。

总之,通过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并定期进行医学检查,为家人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远离缺铁性贫血,做健康“铁人”。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