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航空发动机事业播撒人才火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6 18:02 1

摘要:八月京华,天高云阔。在中国航发集团上下奋力推进“十四五”攻坚的关键时期,40位来自科研一线、型号战场的特殊“导师”们,齐聚北京参加集团工程硕博士企业导师“育航”班。本次培训不仅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具体行动,更是集团提升工程硕博士培养质

八月京华,天高云阔。在中国航发集团上下奋力推进“十四五”攻坚的关键时期,40位来自科研一线、型号战场的特殊“导师”们,齐聚北京参加集团工程硕博士企业导师“育航”班。本次培训不仅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具体行动,更是集团提升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的关键落子。

育航之魂,深刻锚定战略坐标

开班式上,集团党组副书记吴颖湘阐述了企业导师工程教育改革“破局者”、人才强企“筑路人”和职业价值“升华者”的三重核心角色,提出以“实践育人、思政育人、协同育人”三位一体为路径的建设方向,强调要营造政策上激励、赋能上加力、服务保障上给力的尊师重教良好生态,为企业导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全面系统、清晰有力的行动纲领。

将型号攻坚的“真问题”转化为课堂的“活教材”,让“国之重器”的使命注入青春血脉,凝聚起导师强烈共识,大家一致认为,工程硕博士培养是培育弘扬新时代航空发动机精神、培养航发接续力量的重要环节。大家郑重表示,要在研发一线、型号攻坚、工程实践、生产现场的“讲台”上,将育人之魂融入航空发动机的澎湃之心。

育航之能,传教授业系统赋能

清华紫,荷风晓。名师集,倾囊授。本次“育航”班依托清华大学的学科和师资优势,设置了内容务实、理念前瞻、方法实用的课程体系,全方位提升企业导师“懂技术、会育人、精业务、善传承”的综合素养。

系统性课程筑牢育人根基。高校教授团队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阐释新时代导师的使命担当;精准解读新学位法与导师行为准则,明确权责规范;系统把握工程教育改革趋势,倾情分享科研指导与论文选题精髓,共同构筑育人知识架构。

前瞻性教学把握发展脉搏。高校教授团队从战略高度阐释人才培养规律,引领导师探索教育本质与发展趋势;深入解析“AI赋能科研创新”,开启智能时代育人新范式;透彻剖析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筑牢创新保障防线。

实战性案例破解育人难题。高校教授团队聚焦研究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应对,赋予导师暖心育人工具;结合航空企业实践,分享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提升导师实战能力。

培训课程贴合企业导师实际需求,实用的方法论和工具引发热烈反响。“要指导学生,而不是指令学生,提问和启发方式十分重要”“不仅要让学生参与项目,更要帮他们建立系统知识体系”“以前只会干巴巴鼓励‘再坚持一下’,现在学会了识别焦虑、有效沟通疏导,我的育人工具箱里多了一件温暖武器”……这些真切感悟,是收获,更是蜕变。系统性、前瞻性、实战性的课程,激活了导师们在一线“真刀真枪”培育工程硕博士的“满池春水”。

育航之远,集智共创破解难题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两场专题研讨将理论深度转化为解题效度,成为培训一大亮点。5个学习小组围绕“破解培养堵点、提升育人质效”,展开热烈研讨,碰撞出加强集团工程硕博士培养的18项探索实施举措:

“薪火根植”组聚焦增强学生企业认同,提出“双向精准匹配+价值认同培育+留任通道明确化”组合策略。

“激活动力”组直指健全导师激励机制,构建“宣贯-培养-激励-保障”全链条体系。

“产学贯通”组瞄准工程硕博士毕业成长路径,探索“解决工程真问题”实践成果与学位论文要求衔接的有效路径。

“协同增效”组着眼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提出“企业化选题、协同化指导、项目化培养、多元化评价、制度化保障”的“五化”协作机制。

“赋能转化”组聚力科技成果实用转化,形成“目标对齐-资源适配-敏捷沟通-权益保障”四维方案。

现场气氛热烈,思潮激荡。导师们表示:“这样的交流研讨非常‘解渴’,大家带着不同的实践经验和问题思考,通过深度交流,不仅找到了共性问题的解法,更建立了持续协同的网络。”这些凝聚一线智慧的研讨成果,将助力导师们在一线“真刀真枪”培育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青年英才。

从课堂汲取智慧,向实践探寻真知。未来,“育航”班的火种将继续传递——40位导师将带着集团党组的殷切期望、名师传授的“真经”和同行交流碰撞的“火花”,重返火热的科研一线和型号战场,持续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培养出更多可信、可靠、可为的新时代工程人才。

来源:中国航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