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8月26日),人力部(MOM)与劳资纠纷调解三方联盟(TADM)发布最新报告,数据显示新加坡劳资纠纷一年来的变化。其中,离职纠纷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4成,且不同行业间的纠纷发生率差异悬殊。
今天(8月26日),人力部(MOM)与劳资纠纷调解三方联盟(TADM)发布最新报告,数据显示新加坡劳资纠纷一年来的变化。其中,离职纠纷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4成,且不同行业间的纠纷发生率差异悬殊。
图源:MOM
经济调整的连锁反应
数据显示,解雇、裁员和企业倒闭数量与薪资及解雇索赔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离职纠纷,也是报告中所提到的不当解雇索赔发生率。该数据从2023年的每千名员工0.32起增至0.46起,增幅达到43.75%。
图源:MOM
此外,整体雇佣索赔的发生率也从2023年的每千名员工2.53起增至2024年的3.12起。
尽管如此,这一数字仍略低于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表明当前的增长可能更多反映了经济环境的变化,而非雇佣标准的全面下滑。
薪资索赔方面,发生率从2023年的每千人2.19起增至2024年的每千人2.63起,但同样保持在疫情前水平附近。
报告强调,索赔增加主要源于职位流动性增高,包括裁员、解雇和企业关闭导致的薪资支付困难或延迟。
三大领域成为纠纷高发区
报告还体现了不同行业间的劳资纠纷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现象在外籍员工和本地员工群体中呈现不同的特点。
对于外籍员工而言,建筑业、制造业和餐饮业成为薪资纠纷的高发区域。
数据显示,外籍员工的薪资索赔发生率达到每千名员工4.64起,几乎是本地员工1.59起的3倍。
其中建筑行业的薪资纠纷虽然相较去年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劳资纠纷中的重灾区。
图源:MOM
本地员工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信息与通信行业、行政与支持服务业以及餐饮业是纠纷相对集中的领域。且本地员工的整体纠纷发生率较低。
图源:MOM
这种行业分布的差异可能因为建筑和制造业往往涉及项目制工作和分包商体系,而餐饮业则面临疫情后的恢复压力和人员流动挑战。
90%劳资纠纷已解决
虽然纠纷案件数量有所增加,但新加坡的劳资纠纷处理机制继续展现出较高的效率和成功率。
TADM采用的“调解优先”方针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成效。
超过80%的雇佣索赔通过TADM的调解程序得到和解,90%的薪资索赔在TADM层面得到解决,余下的10%案件才需要转至雇佣索赔法庭(ECT)进行裁决。
图源:MOM
在成功追回薪资方面,TADM和ECT协助94%的员工完全追回了被拖欠的薪资,这一比例与2023年基本持平。2024年员工通过这一机制追回的薪资总额达到1900万新元,较2023年的1400万新元增加了约35%。
数据显示,处理时效方面,87%的薪资索赔在TADM处得到结案的时间控制在两个月以内,略低于2023年的90%。。
报告特别指出,在2024年提交的薪资索赔中,涉及有能力支付但故意拖欠薪资的雇主案件不足1%。这类雇主面临人力部就《雇佣法》潜在违法行为的调查。
图源:MOM
报告中还提到,新加坡政府在加强雇佣标准方面持续推进相关立法工作。《平台工人法案》已于今年1月1日生效,为从事外卖配送、网约车等平台工作的员工提供公积金缴费和工伤保障。
此外,《工作场所公平法案》的立法工作也在推进中,该法案将首次从法律层面禁止基于年龄、国籍、性别等因素的就业歧视,预计将在2026年或2027年实施。
去年,人力部也推出了申请灵活工作安排的指导原则,要求雇主必须在合理期限内对员工的相关申请给出回复。
来源:新加坡眼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