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山客与大兴安岭的约定:林区经济转型中的小站角色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7 01:47 3

摘要:8月17日上午9点,瓦拉干站的站台上,毛兴华正帮着搬运山货。伊勒呼里山的秋意已经浓了,采山客们陆续抵达。这个小站位于大兴安岭北麓,曾经因木材采伐喧嚣一时,但自从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居民外流,车站也安静下来。夏秋时节,山珍成熟,蓝莓、榛蘑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

8月17日上午9点,瓦拉干站的站台上,毛兴华正帮着搬运山货。伊勒呼里山的秋意已经浓了,采山客们陆续抵达。这个小站位于大兴安岭北麓,曾经因木材采伐喧嚣一时,但自从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居民外流,车站也安静下来。夏秋时节,山珍成熟,蓝莓、榛蘑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采摘者,小站重新活跃。毛兴华作为站长,见证了这一切变化。起初只是顺手帮忙装车,久而久之成了朋友。他说,这些人每年都来,像是与大山的约定。

张德柱蹲在站台边回忆三年前第一次来的情景,刚从贵州六盘水出来,听同乡说大兴安岭的山货能赚钱,就带着500块钱挤上绿皮火车。初到瓦拉干,面对无边林海,找不到住处,进山像迷宫,采来的东西卖不出去。那天雨后特别冷,他在站台啃干馒头,冻得搓手。毛兴华看到了,联系了镇上闲置农家院,托老伙计找向导,还帮忙联系收购点。据张德柱描述,那时真是燃眉之急。现在他的采山队有十多个老乡,每年准时回来。这种个人化的转变,折射出林区经济模式的迁移。

林下经济发展起来,小站周边渐渐热闹。加格达奇有了冷库,塔河建起加工厂,阿木尔出现电商直播间,漠河设置快递驿站。这些节点构成一条产业链,从山林直接到市场。采山客下山就能交货,现金结算,不用再肩扛几十斤山货奔波。张德柱感慨,效率高多了。据当地经济报告显示,林下资源开发正成为区域经济新支柱,但具体数据尚未公开。这种转型不是偶然的,而是政策调整和社区互助的结果。9时51分,6246次列车的风笛声响起。张德柱和工友们挥手告别,毛兴华在站台回应。这列火车连接深山与外界,像一条生命线。车上装载的不只是山货,还有采山客的生计和希望。毛兴华望着列车远去,知道明年山珍成熟时,这些面孔还会回来。小站的故事在脚步声中延续。

从宏观视角看,大兴安岭的转型体现了中国林业经济的适应性变化。停止商业采伐后,林区没有衰落,反而通过林下资源找到新路径。采山客的角色从临时劳力变为产业链前端,他们的约定不仅是季节性的,更是经济生态的一部分。但挑战依旧存在,比如资源可持续性和市场波动。作为记者,我认为这种模式的成功依赖于基础设施和人际支持,毛兴华这样的社区人物是关键。未来需加强监管,确保生态平衡,同时提升采山客的权益保障。瓦拉干站虽小,却映射出更大的经济叙事。

来源:黎小明聊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