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四省八市!安溪高甲戏《凤冠梦》16场巡演收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8-27 00:06 4

摘要:近日,随着湖北省京剧院京韵大舞台上最后一阵锣鼓声落下,为期一个月的安溪高甲戏经典剧目《凤冠梦》全国巡演正式画上圆满句号。这场文化之旅横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4省,深入温州、金华、宁波、苏州、合肥、武汉等8座城市,带来16场精彩的演出,让安溪高甲戏走出闽南,在

8月26日,记者从泉州市安溪县获悉,近日,随着湖北省京剧院京韵大舞台上最后一阵锣鼓声落下,为期一个月的安溪高甲戏经典剧目《凤冠梦》全国巡演正式画上圆满句号。这场文化之旅横跨浙江、江苏、安徽、湖北4省,深入温州、金华、宁波、苏州、合肥、武汉等8座城市,带来16场精彩的演出,让安溪高甲戏走出闽南,在全国舞台上展现其独特魅力,更以“丑角见长”的艺术特色,让观众体验到安溪高甲戏“丑与美”的辩证哲思。

《凤冠梦》剧照

四省八市接续演出

《凤冠梦》收获满堂彩

从浙江温州首站启幕,到金华、宁波、苏州、合肥、武汉等城市的接续演出,《凤冠梦》在永嘉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剧场、中国婺剧院、宁波天然舞台大剧院等场馆收获满满好评。不少首次接触高甲戏的观众被深深打动。宁波站观众朱女士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看高甲戏,看完特别开心,这种地方文化交流特别有意义,希望能多开展。”金华站的陈女士则对闽南语唱腔和鲜活角色印象深刻:“闽南语特别好听,我最喜欢李伯这个配角,小动作设计得特别巧妙有趣。”永嘉站的周先生更感慨于演员的功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甲戏演员的演技太扎实了,特别值得下一代传承发扬。”

除了普通观众的认可,巡演中的专家研讨会也对《凤冠梦》给予高度评价。金华站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技和艺截然不同,高甲戏演员在文戏中把剧种特色用得恰到好处,没有武打戏份却依然精彩,背后的付出相当不容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在武汉站观演后兴奋地表示:“看到武汉观众这么欢迎《凤冠梦》,我既为高甲戏高兴,也为丑角戏高兴。全台演员、乐队、舞台美术一气呵成,能看出院团领导有方,预祝发展越来越好。”

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执行导演王琼芬在巡演期间感慨:“这次带着《凤冠梦》走过四省八市,再次证明精品需要打磨——曾经这出戏‘赢得赛场又赢得市场’,如今每到一个地方,专家、同行和各方观众都给出一致好评,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安溪县高甲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谢志斌也表示,巡演不仅是“舞台呈现”,更注重“文化惠民”:“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高甲戏的历史积淀与艺术价值,也为地方戏曲传承探索新路径。”

已累计演出近2000场

“丑角艺术”诠释辩证哲思

作为安溪高甲戏的核心特色,“以丑见长”的艺术风格在此次巡演中让全国观众深刻感受到闽南戏曲的独特美学。在安溪这片浸润着闽南烟火气的土地上,高甲戏的丑角从不只是笑料制造者——踩着矮桩步、晃着歪帽翅的他们,以歪斜步态丈量世道人心,用夸张脸谱勾勒人性褶皱,靠千锤百炼功夫撑起艺术筋骨,恰如《道德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至美的乐音反而稀疏,至伟的形象反而无形)的哲思一般,以极致丑态为表,包裹对人世百态的深刻洞察,诠释安溪高甲戏丑里见大美、丑里见功夫的艺术境界。

这种艺术特色的形成,既源于高甲戏扎根民间的属性——早期观众多为茶农、商贩等底层百姓,丑角演活的市井百态更易引发共鸣;也与闽南文化“以丑显智”的生存哲学密不可分,更在与其他剧种的竞争中,成为安溪高甲戏的独特标识。《凤冠梦》中贪慕权贵的李元顺、《李光地》里嚣张贪腐的河官吴禄礼、《玉珠串》中钻营狡黠的穷汉丁四……安溪高甲戏的丑角始终是“丑里见乾坤”的艺术载体:他们或是权势贪欲的化身,以“丑”反衬清官廉吏的“美”;或是市井小人物的缩影,在“可笑”与“可怜”的交织中展现人性的复杂;而每一个夸张动作、每一段诙谐表演,背后都是演员对提线木偶等传统技艺的吸收融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功夫结晶。

据了解,《凤冠梦》此前已累计演出近2000场,被全国50多个剧种、上百个院团“移植”,2015年获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资助,2023年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2025年再获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支持。此次全国巡演,既是这出经典剧目生命力的延续,更是安溪高甲戏探索“传统戏曲如何活下去、活得好”的实践——以经典为根基,以传承为命脉,以创新为动力,让地方戏曲在与全国观众的对话中,书写新时代的文化故事。

来源:海峡都市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