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要有点教育常识就清楚,教育是让愚昧的孩子变得聪明,让野蛮的生命变得文明。可是只要了解孩子就会发现,读12年书,多少孩子还是愚昧野蛮的生命,像没有读过书一样。
只要有点教育常识就清楚,教育是让愚昧的孩子变得聪明,让野蛮的生命变得文明。可是只要了解孩子就会发现,读12年书,多少孩子还是愚昧野蛮的生命,像没有读过书一样。
在特定场合下确实表现出规矩的模样,可一旦在没有约束的场合,孩子的野蛮和愚昧就张扬得没有顾忌。或者受到某种诱惑后,其行为就是对野蛮愚昧的生动诠释。
孩子被抑郁主宰后,毁灭自我生命的欲望格外令人痛心;沉迷于手机游戏后,没有任何纪律能约束,直到把眼珠玩愣,把自己变成非人;而“爱”上异姓后,简直就跟发情的兽一样,任何理性的光芒都不能照亮黑暗的灵魂。
至于吃喝玩乐的贪欲,跟三岁孩子有什么差别呢?如果有差别,那是更贪婪更没有顾忌,就是鲜活的巨婴。课间,只要看到奔跑的高大的身影,听到兽一样的嗥叫,你就不能不为孩子感到悲哀。
为什么孩子如此野蛮愚昧?家长和老师都干了什么呢?何曾教育孩子变得文明聪明?教育在歧途上越走越远,可人们认定我们有发达的教育。
1 孩子是热爱自我,还是对自我愚昧无知
教育如果还为人生,就必须播种自爱的信仰。自爱即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定维护和追求,是认识自我的最高智慧,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之源,是解决一切人生问题的根本智慧。
自爱追求的自我价值包括个性、道德和知识价值,前两者是品质价值,第三者是创造价值。
只有追求自爱的信仰,才拥有观察和思考自我的能力,发现并解决恶习的问题,在不断超越自我中获得快乐。
只要追求自爱的信仰,孩子就不会抑郁,不会跳楼,不会为人生的一切问题而屈服,而是以最积极的态度面对所有挑战,赢得实现自我的幸福。
2 孩子热爱他人,还是自私愚昧
爱是认识他人的最高智慧,是人生发展的又一动力,为追求理想提供高瞻远瞩的视角。只有爱父母,爱朋友,孩子才懂得爱的真谛,并自觉追求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快乐,获得爱的幸福。
可是孩子并不爱父母,友情更是奢谈,因为教育根本没有启蒙爱的觉醒。没有爱的追求,生命就是在黑暗中摸索,注定与幸福无缘。
3 孩子热爱知识,还是厌恶知识
只有热爱知识,才拥有探索知识的动力;只要厌恶知识,就截断求索知识之路。热爱是追求知识的根本动力,鼓舞在知识之路上不断攀越,抵达知识的高峰,创造新知,赢得成功。
要热爱知识,探索天赋,就必须深掘知识的文化趣味和思维趣味。在兴趣的鼓舞下,孩子自觉追求知识,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天赋,信仰天赋,为求索知识确立方向,并提供动力。
现实教育是过度追求知识的难度深度,让孩子望而却步;更用难得离谱的题海让孩子望海兴叹。多少孩子早早地被淘汰出局,却未必没有天分。
孩子愚昧野蛮有哪些典型表现?首先是巨婴问题,多少高大的孩子却长着婴儿脸,面孔稚气,对自我和世界都一无所知,吃喝玩乐跟婴儿没有区别,嬉闹时发出兽一般的嗥叫,心灵一片荒漠。
其次是抑郁,有一定自尊,却并不热爱自我,陷落在失败的深渊无法自拔,慢慢发展为自虐自残,最终可能毁灭自我生命,制造悲剧。
其次是高分者孤僻自卑,尽管有高分,却人格残缺,对自我的热爱有限,他爱沉睡,只凭自私的本能处世,也就失去人缘,沦为刷题机器,自卑内向,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差,创新生活的能力没有开发。
此外,还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处世圆滑,待人世故,内心却冷漠自私,只要遇到利益冲突,本性就张扬。
总之,无论哪种心理疾病,都表现为对自我一无所知,丢失自爱的信仰;对他人一无所知,丢失爱的信仰;对知识毫无热情,对天赋浑然不知:生命失去信仰的支撑,注定毫无作为。
只要置身一线教学,你是不是就发现孩子愚昧野蛮如没有上过学一样?教育啊,什么时候才迷途知返?#鸿蒙越用越香#
来源:灵拙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