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透露,即将推出更小巧的LABUBU新品,“以前大家可能都是挂在包上,但从下周开始,大家可以把它挂在手机上,使用场景会变得更丰富。”
泡泡玛特站上4000亿港元市值。
LABUBU推出Mini版了!
近日,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透露,即将推出更小巧的LABUBU新品,“以前大家可能都是挂在包上,但从下周开始,大家可以把它挂在手机上,使用场景会变得更丰富。”
图源:泡泡玛特
不止Mini版LABUBU,泡泡玛特此次还一口气发布了四大热门IP新品,包括Mokoko、与歌手周深合作的联名系列、#星星人及#Skullpanda,覆盖多个粉丝群体,反响热烈。
图源:泡泡玛特官方小程序
而真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其首次跨界艺人联名——携手人气歌手周深,以他的专辑《反深代词》为主题推出全系列公仔。
图源:网络
该系列包含六款常规造型及一款名为“重启”的隐藏款,抽中概率仅为1/72。产品上线仅三秒即告售罄,超过14万人参与抢购,刷新了泡泡玛特2025年新品销售纪录。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营销事件,更揭示出“潮流IP+明星流量”所带来的爆发式变现潜力。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报:实现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图源:雪球
更值得关注的是毛利率的大幅跃升——从去年的64%提升至70.3%,不仅超越LV、Dior所属的LVMH集团(毛利率67.0%),也远超同行如52TOYS(毛利率约40%),甚至逼近奢侈品牌爱马仕的水平。
这意味着,泡泡玛特已不再是一家简单的玩具公司,而是一家具备奢侈品级别盈利能力的情感消费品牌。
回顾2024全年,泡泡玛特年营收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30亿元。而令人咋舌的是,今年仅用半年时间,它就已完成去年全年的业绩总额。
这样的增速也让创始人王宁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放出豪言:“我们去年营收100亿元,今年原计划做到200亿元,但目前看来,全年突破300亿元也很轻松。”
图源:封面新闻
业绩发布当天,泡泡玛特市值稳步站上4300亿港元——数字背后,是市场对其“IP运营+情感消费+跨界破圈”商业模式的认可,也预示着潮玩行业正步入一个新周期。
泡泡玛特新品发售前,不少爱好者还在纠结“四选一,该抢哪个?”的现实难题。可等到真正开售那一刻,大家才意识到——原来根本轮不到自己做选择。
不少消费者特意卡点蹲守,却依然扑空。一位上海用户雨田表示:“我本来打算端盒(购买一整盒),但就慢了一步,付款时已经失败。”
00后大学生弥田也提早设好闹钟,一到十点立刻点击链接,却发现自己排到上百位之后。根据她的经验,抢购这类热门系列,除非排队进入前2位,否则几乎不可能以原价入手。“每次热门新品发售都像一场战斗,普通消费者很难买到,只能眼看黄牛加价转卖。”
图源:泡泡玛特官方小程序
由于官方渠道一盒难求,这些盲盒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迅速飙升。
其中,一直大热的MOKOKO成为本次溢价最高的款式。MOKOKO与LABUBU同属THE MONSTERS系列,以粉红色毛发、爱心鼻子和戴花的耳朵造型被称为家族“颜值担当”。
此次发售的MOKOKO是首款长挂链糖胶吊卡,官方定价199元,但在发售日程公布后,二级市场的预定价格就已涨至800元以上。正式发售后,其价格更是飙升至1300元以上。
图源:网络
星星人作为泡泡玛特旗下新崛起的IP,由插画师大欣与阿力于2020年疫情后创作,以“黑暗中诞生的星辰”为理念,主打温暖治愈风格,近来已成为品牌继Labubu之后的又一热门IP。
此次推出的“好梦气象局”毛绒挂件是该IP首次涉足毛绒品类,因设计可爱、热度高涨,不同款式市场价格差异明显。目前,星星人单盒平均价格约150元,溢价约2倍;整盒在二手市场的价格达到1350元,相比原价溢价约3倍;而隐藏款价格更是高达478元,溢价超过6倍。
图源:闲鱼
不止一位黄牛表示:“星星人很可能成为继LABUBU后的下一个爆款IP,后期价格预计还会继续上涨。”
与此同时,泡泡玛特还官宣了即将上市的mini版Labubu新品。该系列分为A/B两款,每款包含14个常规款和1个隐藏款——常规款抽取概率为1:14,隐藏款概率低至1:168。单个盲盒售价79元,整盒售价1106元。
线上将于8月28日22点开售,线下则需等到8月29日。可以预见,其发售热度将只高不低。
更引人关注的是与歌手周深合作的《反深代词》搪胶毛绒系列。
此次联名并非简单使用明星形象,而是以周深专辑《反深代词》为主题深度合作设计。六款常规公仔分别对应专辑中的一首歌,如《嗨》《空壳》等,隐藏款则为《重启》,抽中概率为1:72。
图源:泡泡玛特
周深本人在宣传中多次贴心提醒粉丝“理性消费,按需购买”。
然而该系列上架后依旧迅速售罄。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普通款式现标价约200元,隐藏款更是被炒至1688元。
实际上,在与泡泡玛特合作之前,周深就已凭借个人原创IP“周可可”进军潮玩领域。
他以个人原创OC形象(Original Character,泛指个人原创的ACGN角色)“周可可”开设的官方店铺“周可可旗舰店”,在上新当日成交额突破千万,成为今年618期间首个销售额破千万的明星周边商品。
这家店还成功跻身天猫潮玩618抢先购成交榜第18名。其明星单品“周可可”毛绒玩偶,吸引了超过4万人加入购物车,而库存仅800件,“中签率”低至2%,难度堪比摇号。
图源:周可可天猫旗舰店
甚至有粉丝专门购买LABUBU的娃衣来为周可可搭配造型。在歌迷心中,“周可可就是生米(周深粉丝名称)们的LABUBU”!
“周可可”这一IP的起源可追溯至2022年的热门综艺《开始推理吧》。节目中,周可可的形象和性格逐渐丰满,收获大量观众喜爱,其衍生角色“周嫑嫑”也一同进入大众视野。节目热播时,就已有很多观众呼吁推出周边产品。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2年8月,周深关联公司上海劲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多枚“周可可”“周嫑嫑”及“周深”相关商标。今年,周深工作室又完成了全品类“深米”商标注册,开始了品牌化运作。
这类明星IP的成功并非偶然,其核心在于构建了一套“情感-符号-商业”的闭环体系。通过高度符号化的形象设计,IP既源自明星,又脱离具体真人特征,获得独立叙事和延展空间。
与此同时,艺人与团队积极推动粉丝参与共创,从社交媒体互动到线下快闪,持续强化情感连接和社群归属,使IP真正成为粉丝情感的载体与身份标签。
目前,明星艺人开发周边商品已成为一股迅猛崛起的潮流,五月天主唱阿信也是典型代表。
最初,阿信在小红书使用默认的“胡萝卜”头像开设小号,迅速被粉丝发现并广泛传播,逐渐成为WMLS(五迷老师,即五月天粉丝)之间的社交符号。粉丝不仅制作了大量表情包,还在自己的账号名称后添加胡萝卜符号,以此作为认同的“暗号”。
后来,这一符号被官方正式采纳。在2024年5月五月天鸟巢演唱会期间,于北京举办的快闪活动上,“胡萝卜”首次以官方形象亮相。STAYREAL品牌合伙人、插画艺术家不二良对其进行了再设计,为胡萝卜赋予表情和个性,使其人格化为“卜卜”。
此后,卜卜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去年双11期间,卜卜毛绒玩具位列天猫毛绒玩具畅销榜TOP3,仅次于JELLYCAT和迪士尼。
图源:微博@阿信
不久前,卜卜与星巴克推出联名马克杯,首周销量突破1.2万件,售罄后在二手市场价格翻倍。它不仅是一个形象,更已成为跨越圈层的情感消费符号。
这些案例标志着中国粉丝经济正从传统的“明星周边”模式,向“IP品牌化”阶段演进。明星凭借初始流量和粉丝基数快速打开市场,但真正可持续的增值来自IP能否脱离明星本体,建立独立的内容宇宙和情感价值。
这种模式融合了潮玩的收藏属性、情感消费的心理满足和粉丝经济的社群动能,形成一种强度高、黏性大、延展性强的商业形态。
究其本质,明星潮玩IP的爆发不仅是粉丝购买力的体现,更是当代消费文化向“情感化”“符号化”转型的缩影。
它们通过持续的内容互动和社群运营,将消费者转化为参与者,将消费行为转化为情感表达,从而在高速迭代的消费市场中,构建出兼具热度和韧性的新商业模式。
过去一年间,韩国歌手Lisa、泰国公主、蕾哈娜、麦当娜等国际明星带火了Labubu这一丑萌形象,也将泡泡玛特推向了全球舞台。
图源:网络
如今,泡泡玛特的产能正实现跨越式增长。目前每月可生产3000万只毛绒玩偶,单月产能已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而今年七、八两个月的产量较一季度更是有超过10倍的增幅,显示出其供应链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同步爆发。
在这一背景下,泡泡玛特的战略布局愈发清晰。
一方面,毛绒玩具已成为其业务重心。2024年,泡泡玛特首次将业务明确划分为手办、毛绒、MEGA、衍生品及其他四大品类。据2025年半年报显示,毛绒品类收入达61.4亿元,同比激增1276.2%,首次超越手办成为公司第一大品类;手办品类营收为51.8亿元,同比增长94.8%。
LABUBU毛绒系列的持续走红有目共睹。泡泡玛特趁势加码,不仅围绕THE MONSTERS推出“前方高能”等新系列,还为Crybaby、Molly等IP拓展毛绒产品线,例如二季度上新的CRYBABY豹豹猫猫系列,以及Molly的首款毛绒产品——Baby Molly口袋朋友系列。
另一方面,泡泡玛特正全力加速出海进程。
随着全球业务扩展,其收入区域被划分为中国、亚太、美洲、欧洲及其他市场。具体来看,中国区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亚太区营收28.5亿元,增长257.8%;美洲区表现尤为亮眼,营收22.6亿元,增速高达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增长729.2%。
图源:泡泡玛特财报
美洲市场已成为最大惊喜,以超十倍增速紧追亚太,未来赶超可期。
2025年4月,泡泡玛特进行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组织架构调整,转向区域聚焦战略,分别设立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总部。国际集团高级副总裁文德一兼任集团联席COO,与司德共同负责全球业务管理,其中文德一主管亚太与欧洲,司德负责大中华区及美洲。
与国内策略不同,泡泡玛特在海外积极布局地标性门店。
2025年上半年,国内线下门店仅净增12家,总数达443家,重心明显转向提升单店运营效率;而海外拓店节奏显著加快,目前拥有140家门店,计划至年底突破200家,相当于平均每周新开3家店。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达55.9亿元,同比增长439.6%,单店平均收入增长99.3%。
近期,泡泡玛特在泰国曼谷开设了全球最大旗舰店,面积达766平方米,韩国釜山新店也已开业。德国首店开业时排队长达6小时,促使公司优化门店规模与开业策略。欧洲仍处市场初期,未来计划在巴黎、米兰等核心城市布局旗舰店与旅游零售门店。美国市场发展迅猛,预计今年门店数将超过60家。
图源:微博
在拓展主业的同时,泡泡玛特也尝试新业务孵化。
今年上半年,其在北京、上海分别开设“popop”饰品店,并在泡泡玛特乐园内推出甜品业务。不过司德表示:“尽管看好饰品和甜品业务,但我们坚持以更耐心的方式孵化品牌,不会急于快速扩张。在主业稳健增长的基础上,我们才会为新业务播撒种子,团队重心仍将放在以IP为核心的集团化与全球化战略上。”
此外,位于北京的泡泡玛特乐园目前已进入1.5期建设和二期设计阶段。多个IP动画短片也将在未来陆续上线,持续丰富内容生态。
消费者或许更关注能否买到心仪的毛绒玩具,而泡泡玛特的视野已延伸至更广泛的IP商业化领域。2020年王宁曾提出“五年后最像迪士尼的中国企业是泡泡玛特”,而自2024年起,愿景已升级为“成为世界的泡泡玛特”。
然而,泡泡玛特的雄心也面临现实挑战。
其一是产能压力下的品控问题。今年5月LABUBU 3.0搪胶毛绒产品发售时,社交平台上出现大量消费者投诉,反映产品存在歪头、掉漆、开线、秃毛等品控缺陷。
图源:网络
其二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TOPTOY依托名创优品的渠道加速扩张,52TOYS则以硬核机甲和收藏型玩具强化差异化优势。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对潮玩品类的重视度提升,本土品牌纷纷推出盲盒类玩法,试图复制泡泡玛特的成功路径。
图源:网络
泡泡玛特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单款产品的爆红,而在于构建一个可持续的IP生态体系。这个过程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文化的浸润,更需要全球视野下的战略耐心。无论是产能扩张与品控的平衡,还是全球化管理与本地化运营的博弈,这些都将考验泡泡玛特的战略定力和运营能力。
在从“中国的泡泡玛特”向“世界的泡泡玛特”转型过程中,它需要找到文化输出与本土认同的最大公约数。
参考资料:
1、《疗愈经济崛起:泡泡玛特如何俘获全球年轻人的心?》南方周末
2、《4000亿泡泡玛特的诞生》36氪未来消费
3、《价格疯涨6倍,瞬间售罄!网友直呼:简直比黄金还离谱》新闻坊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