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项目团队严格遵循《航空障碍灯和标志设置规范》及工业防腐涂装标准,结合怀远地区气候特点与烟囱结构特性,制定了 “基层处理→防腐打底→航标涂装→质量验收” 的全流程方案,重点突破三大技术关键点:
一、施工标准与技术亮点
项目团队严格遵循《航空障碍灯和标志设置规范》及工业防腐涂装标准,结合怀远地区气候特点与烟囱结构特性,制定了 “基层处理→防腐打底→航标涂装→质量验收” 的全流程方案,重点突破三大技术关键点:
(一)航标设计:合规与理念融合
标准化配色与尺寸:采用国际通用的 “红白相间” 航标配色,确保白天 5 公里范围内清晰可辨;根据烟囱直径确定色带宽度:底部 3 米高红色色带为起始,向上每间隔 4 米交替涂刷红色与白色色带,顶部最后一段为 2 米高红色色带,色带边界水平误差控制在 ±5mm 内,符合航空识别的视觉比例要求。理念融入设计:在烟囱中下部白色色带区域,巧妙嵌入 “光大环保”“绿色能源” 等简洁标识,标识颜色与红色航标保持一致,既不破坏航标警示的完整性,又传递了企业环保定位,实现 “安全标识” 与 “品牌传播” 的有机结合。(二)材料选型:适配皖北气候
针对怀远地区夏季高温暴晒、冬季干冷风蚀、雨季雨水渗透的气候特点,选用特种航标防腐涂料体系,确保性能适配:
底漆:采用环氧封闭底漆,含锌量≥80%,可有效封闭混凝土孔隙,阻隔水分渗透,同时增强与面漆的附着力,抗盐雾性能达 1000 小时以上;中涂:涂刷环氧云铁中间漆,厚度≥80μm,进一步提升涂层抗冲击性与封闭性,减少风沙对基层的直接磨损;航标面漆:红色与白色面漆均选用丙烯酸聚氨酯航标专用漆,具备三大核心特性 —— 耐候性强、耐高温、抗风蚀,且 VOC 含量低于 100g/L,符合环保涂料标准。(三)施工工艺:高空精准作业与质量把控
基层处理:防腐基础筑牢先采用高压水枪冲洗烟囱外壁,去除积灰、油污及松动浮漆;对局部混凝土碳化、麻面区域,用角磨机配合钢丝轮打磨至露出新鲜基层,再用聚合物修补砂浆填充找平,确保基层平整度误差≤2mm/2m;对已出现的细微裂缝,采用低压注浆技术注入环氧树脂浆液,防止雨水渗透加剧腐蚀,为后续涂层提供坚实基础。高空涂装:精准与安全并重采用 “高空吊篮 + 激光定位” 作业模式:作业人员通过经检验合格的双制动吊篮抵达作业面,全程系挂双钩安全带;每道色带涂刷前,用激光测高仪弹出水平基准线,确保色带平齐;大面积底色与色带采用高压无气喷涂工艺,涂层厚度均匀,无漏涂、流挂;“光大环保” 等标识采用人工精细刷涂,确保笔画流畅、边缘清晰。安全管控全程从严:地面划定 30 米警戒区,悬挂 “高空作业、禁止入内” 标识;作业前检查吊篮制动系统、安全绳可靠性,遇 5 级以上大风或雷雨天气立即停工;配备专职安全员全程监护,确保施工零事故。质量验收:多维度达标验证外观验收:检查航标色带边界清晰度、颜色饱和度,标识字体完整性,确保无明显色差与瑕疵;性能检测:用湿膜测厚仪检测涂层厚度,用划格法测试附着力,用盐雾试验仪抽样检测防腐性能;合规验收:邀请当地航空管理部门现场核查,确认航标配色、尺寸、视觉辨识度符合《航空障碍标志设置规范》,确保低空飞行安全警示功能达标。三、项目竣工的多重价值
航空安全屏障筑牢:标准化航标使烟囱在白天具备清晰的视觉警示效果,与顶部已安装的航空障碍灯形成 “白天 + 夜间” 的立体警示体系,彻底消除低空飞行误撞风险,为区域空域安全提供保障。设施寿命显著延长:特种防腐涂料体系有效抵御皖北气候对混凝土外壁的侵蚀,预计可使烟囱外壁维护周期从原有的 3 年延长至 8 年以上,大幅降低企业后续运维成本。企业形象持续提升:航标与环保标识的结合,既展现了企业对安全合规的重视,又传递了 “绿色能源” 的发展理念,增强了周边居民对环保企业的认同感,助力怀远光大树立 “安全、环保、规范” 的品牌形象。来源:烟囱新建宏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