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京奥运那会儿,她赢球后抿嘴一笑,镜头切到观众席,小姑娘举着“孙颖莎教我勇敢”的牌子,眼泪哗哗。
热搜又挂着她,点进去一看,评论区全是“莎莎冲!”“心脏跟着球走”。
不是营销号刷的,是真人在吼。
东京奥运那会儿,她赢球后抿嘴一笑,镜头切到观众席,小姑娘举着“孙颖莎教我勇敢”的牌子,眼泪哗哗。
后来才发现,那牌子背面写着“期末别挂科”,反差得离谱。
2023年世乒赛,她一人扛三项,决赛日连打六局,汗顺着下巴滴在地板上,啪嗒啪嗒。
解说员嗓子喊哑:“这姑娘打球像开外挂。”其实哪来外挂,就是练到球馆关灯,保安大叔催她走。
直播里她啃着玉米跟粉丝唠嗑,说今天发球老冒高,回去加练三百个。
弹幕飘过:“原来奥运冠军也怕教练瞪眼。”第二天训练视频真放出来了,三百个发球,一个没落。
青联常委的身份官宣那天,她微博只发了四个字:“继续加油。”配图是小时候在水泥台子打球的照片,膝盖磕得通红。
老粉秒懂:她还是那个把球拍当玩具的丫头。
品牌排队找她代言,挑来挑去接了青少年体育基金。
发布会现场,她把签名球拍直接塞给山区来的小队员:“拿去打,打坏了再找我。”底下赞助商脸色精彩,网友笑疯:“这代言费算是捐了。”
有人问她怕不怕被研究透,她挠头:“研究呗,反正我天天改技术。”转头就把新练的逆旋转发到网上,配文:“免费教学,学不会算我输。”评论区集体喊教练,这谁顶得住。
现在打开电视,她的比赛收视率稳压综艺。
奶奶看不懂比分,但知道穿黑衣服的小胖丫头是“咱家孩子”。
输球那天,热搜挂的是“孙颖莎别哭”,点进去全是路人拍的现场视频,她笑着挥手:“没事,下次打回来。”
说到底,大家爱的不是冠军,是那个把球台当游乐场,把挫折当台阶的倔脾气。
就像网友说的:“她赢球我们鼓掌,她输球我们也鼓掌——反正她总会打回来。”
来源:草原上奔跑的小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