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 24句隐逸诗词,凡夫俗子的我们应学古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7 14:36 2

摘要:这里一年到头少有客来,我也常常闭门谢客;整日里心中无所挂碍,自然长久清闲。心悟: 自主关闭外界的各种尔虞我诈的纷扰,才能打开内心所向往的平静生境。

01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唐·王维《答张五弟》

这里一年到头少有客来,我也常常闭门谢客;整日里心中无所挂碍,自然长久清闲。
心悟: 自主关闭外界的各种尔虞我诈的纷扰,才能打开内心所向往的平静生境。

02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唐·王维《青溪》

我的心一向如此悠闲,就像这清澈的溪水般恬淡安宁。
心悟: 当内心修炼得足够平静,便能像溪水一样,映照万物而不扰,流淌自如而不滞。

03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月光照亮了鹿门山的烟霭林木,恍惚间,仿佛忽然走到了古代隐士庞德公的居所。
心悟: 自然的美景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能让人与古代的隐逸精神瞬间相接,令人忘却今夕何夕。

04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元·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山中有什么事情可做呢?用松花酿一壶酒,取春水煎一盏茶。
心悟: 生活的至高境界,是将最寻常的物事过出诗意。山居的至乐,就藏在这自酿自酌的烟火气中。

05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我深爱带湖,它像千丈翠绿的镜匣豁然打开。我闲着无事,拄着拐杖穿着麻鞋,一天要走上千回。
心悟: 极致的喜爱,是百看不厌,是愿意用脚步反复丈量。真正的拥有,不是占有,而是深深的眷恋与陪伴。

06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唐·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修行人的庭院一片寂静,青苔的翠色一直蔓延到幽深的竹林。
心悟: 静到极处,生命便会呈现出另一种蓬勃,苔藓无声地生长,绿意连接天地,寂静本身成了最丰饶的语言。

07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宋·王安石《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忽然想起故人们如今都已老了。贪恋眼前美好的梦境,茫然间忘了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邯郸道”。
心悟: 时光流逝,故人渐老,才惊觉繁华一梦。最值得贪恋的,是当下心安梦好的闲适,而不是虚妄的浮名。

08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

——宋·蔡确《夏日登车盖亭》

纸屏风,石枕头,竹方床。手捧书卷读到倦怠,随手抛開,陷入一个漫长的午梦。
心悟: 夏日闲适的极致,是连读书都带着慵懒。允许自己疲倦,允许自己沉睡,是对身心最大的慈悲。

09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在山中修习静心,观看木槿花朝开暮落;在松树下享用素斋,采摘带露的冬葵。
心悟: 隐居的日常,是在静观万物兴衰中参悟人生,在一餐一饮的朴素中体会生命的真味。

10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宋·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

在“有味”与“无味”之间寻求我的乐趣,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度过这一生。
心悟: 这是中国人最高明的处世智慧。不执着于两端,在有用与无用之间找到平衡,才能逍遥自在。

11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岩洞的门,松林的路,长久地寂寥着。只有那幽居的人,独自在此自在来去。
心悟: 寂寞是幽居的底色,但对于内心丰盈的人而言,这寂寞是自由的代名词,是与天地独往来的豪迈。

12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唐·温庭筠《利州南渡》

谁能理解我欲乘舟追寻范蠡的心志?只愿在那五湖的烟水之中,独自忘却世间的心机巧诈。
心悟: 最终的归隐,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投票,是选择与自然的天真为伴,彻底告别人性的复杂与倾轧。

13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唐·太上隐者《答人》

深山里没有日历,寒冷的日子过完了,也不知道又是新的一年。
心悟: 脱离社会时间的规定,人的生命节奏便与自然同步。年龄失去了意义,只有季节的冷暖与内心的感受最为真实。

14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宋·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

一竿钓尽清风明月,一蓑遮遍烟雨迷蒙,我的家就在严子陵钓台之西。
心悟: 将整个江湖烟雨视为己有,精神上的富足足以超越物质的简陋。心之所住,便是家园。

15

鼓清琴,倾绿蚁,扁舟自得逍遥志。

——五代·李珣《渔歌子·九疑山》

弹奏清越的琴声,倾尽新酿的米酒,在一叶扁舟上自得其乐,实现了逍遥的志趣。
心悟: 逍遥不在远方,它在于琴酒相伴的当下,身心都欢喜。

16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宋·徐玑《山居》

杨柳和翠竹掩映着鲜花盛开的山坞,茅屋的屋檐连接着生满水草的池塘。
心悟: 居所不必豪华,但一定要与自然无缝衔接。让花竹为邻,让草池入户,便是最好的风水。

17

何人无事,宴坐空山。

——宋·苏轼《行香子·与泗守过南山晚归作》

是什么人如此无事,安闲地静坐在空山之中?
心悟: “无事”并不是懒惰,而是一种修来的境界。能安然“宴坐空山”,是心灵卸下所有重担后的至高享受。

18

风生竹夜窗间卧,月照松时台上行。

——唐·白居易《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

夜晚窗外风吹竹响,我安然卧听;当月光照亮松林时,我正漫步在台榭之上。
心悟: 将生活的节奏完全交付于自然的风月与竹松,人之动静皆与天籁同步,这便是天人合一。

19

饭余听涧落,经罢看云还。

——明·止庵法师《林泉归隐图》

吃完饭,聆听山涧流水落下的声音;读完经,静看白云还山的美景。
心悟: 生活的雅趣,填充在事务的间隙里。于日常中刻意停留,去听、去看,便能截取无尽的诗意。

20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长满野草的小径通向荒芜的园子。
心悟: 孤独与荒凉,是追求宁静所支付的代价,也是滋养自由与思想的绝佳土壤。

21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不再向朝廷的北阙上书献言了,还是回到终南山的破旧茅屋里去吧。
心悟: 这是与仕途的决裂,也是与真实自我的和解。放弃对繁华的幻想,才能回归生命的本真。

22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唐·韦应物《闲居寄端及重阳》

闲居虽有些冷清寂寞,却生出一种高雅的兴致;既然无事纷扰,便索性独享这清净,不归尘世去了。
心悟: 寂寞是土壤,能从中生长出高级的快乐。当你尝到这种快乐的滋味,世俗的热闹便失去了吸引力。

23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唐·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相伴。
心悟: 隐逸之地的深邃,正如隐者的心境的深不可测。只有天边孤云,能懂这份深邃,并能与之平等为伴。

24

青山元不动,白云自去来。

——唐·杜荀鹤《题觉禅和》

青山原本就岿然不动,白云只是自在来去。
心悟: 人要学青山之不动,守住内心的根本与原则;对于外在的功名、毁誉,则要如观白云来去,不拒不迎。

来源:荔枝姑娘诗词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