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公司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8.81 亿元,同比暴增约 4348% 。同时,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期内净利润达 10.38 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 5.03 亿元。
股价狂飙的 AI 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交出了史上最好半年报。
该公司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28.81 亿元,同比暴增约 4348% 。同时,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期内净利润达 10.38 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 5.03 亿元。
这也是寒武纪连续第二个季度盈利。
今年第一季度,寒武纪营收 11.11 亿元,同比上涨 4230% ,接近去年全年营收,而净利润 3.55 亿元,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按此计算,寒武纪第二季度营收约 17.69 亿元,同比增长 4438% ,环比增长近 60% ;净利润 6.83 亿元,环比增长 92% ,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在业绩飙涨之下,寒武纪的股价最近迎来暴涨,股价突破千元,市值迈上 5000 亿元门槛,“中国小英伟达”正在 AI 的拉动下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云端芯片营收暴增 46 倍,研发投入 微 增
对于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寒武纪表示,主要是因为 AI 算力需求持续增长,公司持续深化与大模型、互联网等前沿领域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以技术合作促进应用落地,以应用落地拓展市场规模,推动业绩显著增长。
这其中云端产品线业务起到了关键贡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云端产品线实现营收近 28.70 亿元,同比暴增 46 倍,占总营收比重高达 99.6% ,相比去年同期提升 5 个多百分点,意味着 寒武纪抓住了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对 AI 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机遇 。
寒武纪云端产品线主要包括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智能整机,具体产品包括 思元 2 70 系列 、思元 370 系列、思元 590 系列,及其组成的加速卡和玄思 1000 整机等。
云端智能芯片及板卡是云服务器、数据中心等进行 AI 处理的核心器件,其主要作用是为云计算和数据中心场景下的 AI 应用程序提供高计算密度、高能效的硬件计算资源,支撑该类场景下复杂度和数据吞吐量高速增长的 AI 处理任务。
寒武纪 2021 年发布的思元 370 是此前主流在售产品,其 基于 7nm 制程工艺, 是公司 首款采用 C hiplet (芯粒)技术的 AI 芯片,集成 390 亿个晶体管,最大算力高达 256TOPS ( INT8 ) ,是第二代产品思元 270 算力的 2 倍 ,适合 分布式训练或推理任务 。
思元 590 是寒武纪去年 发布 的最新一代 云端智能芯片 ,同样采用 7 nm + Chiplet 封装 技术, 芯片性能和能效比 进一步优化, INT8 算力提升到 512TOPS ,是思元 370 的 2 倍,定位 云端训练 / 推理一体芯片 ,核心客户包括互联网云厂商、服务器厂商以及地方智算中心等。
另有市场消息称, 目前寒武纪思元推训一体 690 芯片已经进入最后测试阶段,性能对标英伟达 H100 的 80% ,有望成为国产最强算力载体。
财报显示,寒武纪的产品上半年 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 行业 实现了 规模化部署。
不过,寒武纪存在较高的客户集中度, 去年第一大客户销售额为 9.29 亿元,占比高达 79% , 但寒武纪并未披露具体是哪家公司。
今年 3 月,市场爆出字节跳动向寒武纪下单 4 万颗单价 2.5 万元的 580 芯片,总价值达 10 亿元,但随后字节跳动称消息不实。
随着市场加速拓展,销售回款增加,今年上半年,寒武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 9.11 亿元,由上年同期 的 -6.31 亿元实现转正。
可以说,伴随着这波 AI 大模型的爆发,寒武纪在市场需求和国产替代逻辑下迎来最好的业务发展期。上周还有市场传闻称寒武纪已向景硕电子预定了大量订单, 2026 年规划产能达 50 万颗,全年营收有望突破 100 亿元。
对此,寒武纪再次在财报中辟谣称,公司关注到网上传播的关于公司新产品规格、送样及潜在客户、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收入预测、供应链等相关信息,均为误导市场的不实信息。
在营收暴增之 下 ,寒武纪 的研发投入 在芯片行业并不算很高 , 其 上半年研发投入达 4.56 亿元, 同比 微增 2.01% ; 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 15.85% , 同比下滑 675.07 % 。
相比之下, 英伟达 2025 年研发投入预计超百亿美元。 国产 GPU 厂商 中, 营收规模不足寒武纪一成的 摩尔线程 ,其 年均 研发 投入 超 12.7 亿元 。
此前,寒武纪凭借自研的 MLUarch 架构及指令集构建了核心技术壁垒,实现云边端统一架构与指令集兼容,有效降低开发者的应用迁移成本。
寒武纪目前还在持续投入在大规模分布式训练软件平台的研发,使得训练软件平台进一步扩展了对 DeepSeek 系列、 Qwen 系列、 Hunyuan 系列模型的支持。
寒武纪最近还发起了新一轮近 40 亿元募资,打算加码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软件平台项目等,可见公司想进一步抓住大模型红利。
股价翻倍 , 创始人身家近 1600 亿元
在业绩暴增的同时,寒武纪最近股价也迎来飙升 —— 8 月 19 日盘中股价首次突破千元,目前 是 A 股市场除贵州茅台之外的第二只千元股。
截止 8 月 26 日收盘,寒武纪股价报 1329 元,市值达 5560 亿元。今年以来,寒武纪在去年全面大涨 388% 的基础上,继续上涨超 101% ,其中自 8 月以来涨幅就达到 87% 。
这背后有整体市场情绪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寒武纪本身发展迎来拐点,给市场创造了较高预期。
成立于 2016 年的 寒武纪 由中科院背景的陈天石兄弟创立,但其后因 长期 亏损、 高投入而备受质疑 ,尤其是此前失去华为这家大客户后一度陷入业绩波动当中,股价也破发。
不过,自去年以来,随着 AI 应用爆发带来的算力需求和国产替代加速,寒武纪业绩迎来大拐点,亏损持续收窄,并最终转向盈利,使得这家以技术研发主导的公司迎来进入规模商业化的发展期。
目前,市场的担忧在于寒武纪的业绩是否能继续保持增长,从而支撑起目前其高达520多 倍的市盈率。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截止 6 月底,由于产成品增加,寒武纪存货规模为 26.90 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超过三成,相比去年底增长 52% ,相较今年一季度末 27.55 亿元的规模略有缩减。
这反映出寒武纪对未来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的判断,从而进行了大规模的备货。如果这些存货最终转换为客户订单,那么未来营收仍有增长保证。反之,则可能带来一定的减值损失。
目前市场对寒武纪未来预期偏乐观。稍早前,高盛研报将寒武纪目标价上调 50% 至 1835 元,理由是中国云计算资本支出提高、芯片平台多样化、寒武纪研发投入增大。
报告称, 8 月中旬,中国信通院宣布包括寒武纪在内的 8 家公司 的相关产品 通过了 DeepSeek 适配测试,再次印证了 高盛 对寒武纪强大研发能力的积极看法。
同时,国产替代逻辑在英伟达 H20 复售不顺后得到进一步强化。据 IDC 预测,中国数据中心市场,国产算力占比将从 2023 年的 17% 飙升至 2027 年的 55% ,英伟达和 AMD 等比例将从 83% 降至 45% 。
不过,目前国产 AI 芯片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寒武纪不仅面临着华为等大厂竞争,还有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燧原科技、壁仞科技等国产 GPU “四小龙”的分食。在国产芯片在软件和生态还未非常完善的情况下,更加考验企业的技术和产品能力。
“ 未来公司将把握 AI 前沿发展路线,推动技术和产品的迭代优化,以适应更多商业客户对智能计算的差异化需求,同时抓住 AI 技术开始进入各行业领域的战略机遇期, 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 ”寒武纪在财报中谈到行业竞争风险时表示。
随着寒武纪股价飙升,寒武纪创始人 CEO 陈天石身家也迎来飙升。据半年报,陈天石直接持有寒武纪近 1.2 亿股股份,对应比例为 28.57% 。
按寒武纪 8 月 26 日收盘计,陈天石持有的寒武纪股票价值近 1588 亿元,相较今年初 870 亿元的身家 几近翻倍 。
来源:小夭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