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践初心,青春聚力助振兴——“掌绿文兴”调查团队赴云南文山庄子田村开展“三下乡”实践纪实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7 15:16 1

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引领下,越来越多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深入乡村一线,把青春活力写在祖国大地上。2025年8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掌绿文兴”调查实践团队奔赴云南省文山州庄子田村——“中国仙人掌第一村”,开展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战略引领下,越来越多青年学子积极响应号召,深入乡村一线,把青春活力写在祖国大地上。2025年8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掌绿文兴”调查实践团队奔赴云南省文山州庄子田村——“中国仙人掌第一村”,开展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以专业赋能产业,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服务群众,书写了一段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青春故事。

一、深入产业一线,触摸振兴脉搏
团队抵达次日,便走进当地龙头企业“壹亩良田”,深入了解仙人掌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企业负责张经理介绍,仙人掌果实可加工成果汁、果酱,茎叶可用于化妆品和保健食品,真正实现了“浑身是宝”。在鲁春红村长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标准化加工流水线,并深入35000亩种植基地,亲眼见证石漠荒山变“绿色海洋”的生态奇迹。企业提出“健康饮品+乡村故事”双线推广策略,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二、动手实践,锤炼专业本领
同学们分组参与到清洗、筛选、包装等生产环节中,亲身感受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流程。大家不仅认真学习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规范,还主动梳理和总结全流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卫生管理要求。通过动手实操,队员们深化了对食品加工专业知识的理解,也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经验。

二、科普走进田野,守护乡村健康
针对村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团队开展“定点宣讲+入户指导”科普活动。队员们用当地方言编写讲解稿,将“黄曲霉素”通俗解释为“发霉毒素”,把“食品添加剂”比作“食物保鲜的调料”,并通过实物对比、图文手册等形式,让知识真正“听得懂、用得上”。在村党群服务中心、街头巷尾,甚至灶台边、榕树下,都留下了队员们耐心讲解的身影。此外,团队还及时劝阻池塘边捞鱼孩童、开展“一分钟交通安全课”,用实际行动守护乡村安全。

三、暖心互动传温情,青春与乡土双向奔赴

实践第四天,队员们化身“学徒”,在厂房学习果实处理,在基地蹲跪田间,聆听爷爷从15岁积累的种植智慧。“摘果时留多长的蒂?”“这样掰叶片对吗?”问题在仙人掌丛中回荡。爷爷的手布满老茧,却耐心传授每一处细节。指尖被刺扎到,泥土沾上衣衫,但眼中闪烁的是汲取真知的满足。午后风雨突变,原定亲子活动临时调整为给工人制作月饼。揉面、包馅、压模……厂房里弥漫着甜蜜的焦香。当月饼送到刚结束劳作的工人手中时,汗水浸湿的衣衫下绽开惊喜的笑容。“风雨让路,温情成了最坚固的桥梁。”队员在日记中写道。

四、博物馆中淬精神,云端直播助推广

团队还赴文山州博物馆研学,深刻学习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此外,队员们通过直播多维度展现庄子田村的产业面貌与文化特色,涵盖学院育人理念、三下乡宗旨、仙人掌产业剖析、助农带货等内容,并与观众云端互动,拉近城乡距离,传递振兴信心。

五、埋下种子:青春与乡村的双向赋能

总结会上,队长陈振洁以文山抗战精神开篇,系统汇报实践成果,提出“青年方案”。领导高度评价:“你们为村庄和企业注入了青春智慧。”而对队员们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我能为乡村做什么”。从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到为村民开展科普,再到通过新媒体传播乡村故事——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建设者。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脚踏实地的行动。”队员盘慧荣在日记中写道,“我们新时代青年,更应在广袤乡村中书写青春华章。”

此次三下乡是一次思想的淬炼、能力的提升、精神的洗礼。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知识传播、情感联结和青年担当。他们不仅是智慧的“贡献者”,更是成长的“收获者”。未来,“掌绿文兴”团队将继续深化实践成果,扩大影响范围,带动更多青年投身乡村,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粮食与食品工程学院“掌绿文兴”调查实践团队

来源:小雨聊农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