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为何对“无所事事”感到愧疚?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7 17:27 1

摘要:如果你抑郁,说明你活在过去;如果你焦虑,说明你活在未来;如果你平静,才说明你活在当下。

如果你抑郁,说明你活在过去;如果你焦虑,说明你活在未来;如果你平静,才说明你活在当下。

——“言论”,《读者》2025年第16期

“一快乐就内疚”

让多少人过上高负荷生活

前几天和表姐吃饭,席间她感慨:“自从学会休假,我的生活真的好转了很多。”

表姐是个大忙人,时常为了一个项目加班一个月,再难合作的甲方她都没有怨言,勤勤恳恳干了整整10年。

结果,身体吃不消了,胃和甲状腺双双亮红灯,必须住院治疗。

确诊那一刻,表姐第一反应竟然是“解脱”: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请假、休息了。

从小到大,她一直是个“拼命三郎”。每当她想要休息,都会听到身边人说:

“考上985就好了”“找到工作就轻松了”“嫁了人就不需要忙了”“等孩子长大你就潇洒了” ……

学业、工作、家庭层层加码,她几次崩溃痛哭。

即便偶尔有空档,精神依旧紧绷,总觉得身后有什么在追赶;一旦放松,反而心慌,仿佛坏事随时发生。

直到,她在住院期间认识了隔壁床的上班族姐姐,对方每次饭后散步回来,都会摘两朵小花放在她的床头。

她问姐姐:“为什么你那么有松弛感,不担心请假久了丢工作吗?”

姐姐说:“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我休息时全心休息,工作时全力工作,有什么好担心?状态好,效率才高。”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从那以后,表姐像开了挂:请假理直气壮,关机就彻底关机,散步、看书、喝茶,一样不落。

没多久,她不仅精神饱满,还久违地升职加薪。

心理学研究也印证:在精力高峰期主动休息,能显著降低愧疚感。休息是需要“刻意设计”的事,只有全情投入,才能真正回血。

遗憾的是,很多人仍像曾经的表姐,把休息当成罪过,一请假就内疚。

事实上,地球离了谁都转,可身体一旦长时间缺觉、情绪一旦透支,立刻就会罢工。

合情合理的休息不是耻辱,而是一种能力——随时为自己请假的底气,才是成年人最清醒的生活哲学。

人不是在忙碌时变强的

而是在休息时变强的

脱口秀演员张骏在一次演出里,讲述自己被纽约哥大录取,而出国的初衷,只是想去“看看世界”。

一位国外朋友很疑惑:“你想看世界,为什么不直接飞纽约旅居?”

张骏说:“纯玩会有罪恶感,太快乐会倒霉,这是我的家训。”

于是,爬山要写 800 字游记,旅游得带本《西方哲学史》,出国更得拿毕业证,才算没辜负机票钱。

这份罪恶感,令我们难以心安理得地“躺平”。

2023 年,某媒体做了 4 万人的投票,近一半人承认:“我一请假就焦虑。”

就像韩剧《低谷医生》里,荷娜为了抓紧时间学习、少跑厕所,不喝咖啡,而是吃速溶咖啡粉提神。

结果毕业之后因为压力过大、精神过于紧绷,患上抑郁症,丢了工作。

然而因祸得福,她在失业期间偶遇老同学,对方带着她唱KTV、拍大头贴、看电影、玩电玩、吃泡面……

她感慨:“这是我从幼儿园结束后,第一次得到了好好的休息。”

她第一次体会到“休息不是浪费时间,而是时间在治愈我”

运动学里有个“超量恢复”原理:

生活同理——日程表塞得越满,惊喜和快乐就越没缝隙可钻。

papi酱刚毕业那几年,几乎没什么野心,动不动就辞职。一失业,她就躺平:消消乐打通宵,漫画看到凌晨三点,再跟男友下楼撸串。

而恰恰是这段闲散却很舒心的日子,让papi酱不被工作消磨心力,灵气得以保存、生长,做起搞笑视频有层出不穷的灵感。

直到现在,她都很感激那段待业时光:“回想起来就是很快乐……冥冥之中会觉得,那4年对我很重要。”

我们不敢停,是因为父母把“努力”刻进了家训,领导把“拼搏”写进了 KPI,朋友圈把“内卷”刷成了热搜。

可人生是旷野,不是赛道。真正重要的从来不是“跑多快”,而是“跑向哪”。

就像一句话所说:

“我们拼搏一生,带不走一砖一瓦。唯一能带走的,是不留遗憾的满足,和此刻正在呼吸的快乐。”

所以,今天不妨给自己批张假条——

去晒十分钟太阳,发五分钟呆,或者去附近的公园走一走。

世界不会因为你停下来就崩塌,但你可能会因为这一停,重新爱上生活。

真正智慧的人

都懂得让身心好好休息

亚里士多德认为:

“工作不过是繁重和必需之事,唯有在闲暇之余,人们才能够培育心智和道德力量,从而成就更好的自我。”

“好好休息”并非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它意味着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松弛感。

如果你不太清楚该怎么做,以下三个方法或许可以帮到你:

第一,学会深度玩乐。

人类大脑中的“DNM”系统,会在无聊时自动开启,使我们胡思乱想:

“昨天那句话我是不是说错了?”

“上次那事的收尾工作做了吗?”

“今天老板要我修改什么来着?”

虽然身体什么都没做,但脑子一直处在思虑过重的状态,这样很难好好休息。

而应对的办法,就是用行动代替思考:跑步、游泳、冥想、哼歌、深呼吸……

让身体深度沉浸到“休息”这件事中,大脑也会向身体看齐,逐渐放松下来。

第二,大大方方请假。

别等到“时机成熟”再请假,实在感到累了,马上思考请假的时间、理由和方式。

因为疲劳就像口渴一样,轻微的口渴很难被感受到,当你觉得十分疲惫,往往身体已经非常缺乏水分了。

所以,感到极度疲惫时,尽快找机会进入休息状态,哪怕只是请假睡一个饱觉。

这样一来,我们只需要花较少时间,就能让身心恢复到饱满状态,更好、更高效地学习和工作;

而且,主动休息比被动休息效果更好,它让我们产生更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值得一个美好的假期”。

第三,不要太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

很多“一停下就内疚”的人,都害怕自己休息了领导同事会不开心,同学老师会对自己失望。

然而,别人其实并不在意你是否请假,只在意你在学习和工作状态时,是否认真负责、好好完成。

所以,别管别人怎么想,也别为了别人的评价而活。

好好生活需要力量,既然压力让你站不起来,那就先“躺着”好好休息一下吧!

写在最后

很喜欢一句话:

“我们都只是生活的体验者,忙碌和松弛,都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没有好坏,适合自己当下状态的,就是好的。”

请假、发呆、看云,都不是浪费,一边做这些事、一边责怪自己才是。

允许自己心安理得地躺一会儿,就是在给下一次奔跑加油。

工作时全力以赴,休息时百分百关机。

能随时躺平,也能随时满电复活——这才配得上“活在当下”四个字。

多多转发今天的文章把这份松弛感悄悄传给在乎的人。

作者:芒来小姐。

来源:读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