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独生女嫁美国程序员,生下混血儿子后不愿回国,如今咋样?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8-27 17:31 1

摘要:2024 年 10 月 13 号,美国加州的海边风里带着点咸湿的暖意,小潘抱着刚满 2 岁的混血儿子站在码头,看着远处海面上驶来的白色游艇。那是公婆家的船,詹姆斯正帮着他爸把露营装备往船上搬,回头看见小潘,伸手就把儿子从她怀里接了过去 —— 怕她站久了累。阳光

2024 年 10 月 13 号,美国加州的海边风里带着点咸湿的暖意,小潘抱着刚满 2 岁的混血儿子站在码头,看着远处海面上驶来的白色游艇。那是公婆家的船,詹姆斯正帮着他爸把露营装备往船上搬,回头看见小潘,伸手就把儿子从她怀里接了过去 —— 怕她站久了累。阳光洒在詹姆斯的肌肉线条上,他低头跟儿子说着英文儿歌,小潘突然想起 2018 年那个冬天,自己揣着 5000 块人民币刚下飞机时的样子,那会儿她连机场广播里的英文都要反应半天,哪能想到六年后会在这儿,跟一家人等着出海露营。

咱先聊聊小潘这人的底色,她 1993 年 11 月 29 号生在浙江绍兴的农村,爸妈都是种地的,虽说家里条件普通,但对这个独生女是真疼。不过疼归疼,她爸妈不咋管她的想法,比如小时候她想报英语兴趣班,爸妈没说 “女孩子学这没用”,反而凑钱给她报了;高中时她想考上海的大学,爸妈也只说 “你想清楚就行,我们支持你”。这种 “不管但支持” 的教育,后来成了小潘做选择时的底气 —— 她从来不会因为别人说 “该怎么样” 就动摇,只看自己 “想怎么样”。

2011 年夏天,小潘高考考得不错,稳稳进了上海财大,选的是对外汉语专业。那会儿她还没想着要出国,就觉得这个专业能教外国人说中文,挺有意思的,而且得把英语学好,不然没法跟学生沟通。大学四年她没闲着,除了专业课,每天都泡在图书馆练听力、背单词,期末考英语的时候,她的成绩总能排在年级前几。不过那时候的英语,更像是 “纸上谈兵”—— 她能看懂英文文献,能写出规范的英文作文,但真要跟外国人聊天,还没试过。

2015 年本科毕业,身边同学要么找工作要么考公,小潘琢磨着 “再读两年研,以后找工作能更稳点”,就接着在财大保研了。等到 2018 年硕士毕业,她运气不错,进了复旦大学做行政,有点像辅导员的活儿,帮着处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偶尔也协助老师整理教学材料。按理说这份工作挺体面的,稳定又有寒暑假,但小潘心里总有点不满足 —— 她其实想当老师,想站在讲台上教汉语,而不是每天埋在报表和文件里。

后来跟同事聊天,有人说 “要是有海外教学经历,转教学岗能容易点”,这话一下子戳中了小潘。她回家琢磨了好几天,觉得 “去国外试试也没什么,大不了再回来”,就开始往国外的学校投简历,主要找汉语教师的岗位。没想到没过多久,美国加州的一所学校就给她发了邀请,说需要一位中文老师,问她愿不愿意去。

接到通知的那天,小潘又激动又紧张 —— 激动的是 “海外经历” 有着落了,紧张的是她从来没出过国,而且手里没多少钱。她算了算,办签证、买机票花了不少,最后揣着仅剩的 5000 块人民币,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落地加州的时候是晚上,机场里人来人往,全是说英文的,她攥着行李箱的把手,心里有点发慌:接下来的日子,可就全靠自己了。

刚到美国的第一个月,小潘差点打退堂鼓。不是生活上的苦,是语言的坎儿 —— 她在学校跟同事交流,人家说的俚语她听不懂,有时候想表达 “我明天想请假”,翻来覆去组织语言,半天说不明白;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员问她 “要不要袋子”,她愣了三秒才反应过来。那时候她每天下班回到出租屋,都要对着镜子练口语,把当天没听懂的词记在小本子上,第二天再问同事。好在她韧性强,没想着 “不行就回家”,就这么硬扛着,一个多月下来,居然慢慢适应了。

周末不上班的时候,同事会约着去爬山,加州的山风景特别好,空气也新鲜,小潘跟着去了几次,不仅心情变好了,还认识了不少朋友。2018 年 11 月 27 号那天,又是个周六,同事说 “我老公的朋友也来,人多热闹”,小潘没多想就答应了。等到了爬山的地方,她看见一个高高壮壮的男生站在人群里,穿着运动服,手里拿着个保温杯 —— 后来才知道,那就是詹姆斯。

詹姆斯跟小潘同岁,也是 1993 年生的,土生土长的加州人,爸妈都是中产,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护士。他自己是做软件开发的,也就是咱们说的程序员,但跟国内很多程序员 “996 熬秃头” 不一样,詹姆斯每天准点下班,周末雷打不动去健身,一身肌肉不说,发量还特别让人羡慕。那时候他刚单身一年,朋友喊他爬山,他想着 “总在家待着也没意思”,就来了。

俩人第一次说话,还是詹姆斯先开的口。爬山的时候小潘落在后面,詹姆斯放慢脚步等她,问她 “你是从中国来的吗?我之前去过一次北京,觉得中国菜特别好吃”。小潘没想到他会主动搭话,还聊起了中国,一下子就放松了,跟他说 “我是浙江的,我们那儿的绍兴黄酒特别有名,还有茴香豆”。就这么一路聊下来,俩人发现居然都喜欢看书,从村上春树聊到海明威,从《红楼梦》聊到《飘》,越聊越投缘。

下山的时候,詹姆斯突然说 “我最近看了本小说,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觉得特别好,要是你没看过,我可以借给你”。小潘当时没多想,觉得就是普通朋友分享书,就答应了。第二天,詹姆斯真的把书送来了,还在书里夹了张便签,写着 “希望你也喜欢”。从那以后,俩人就开始频繁联系 —— 借了书要还,还了书詹姆斯又会借新的给她,一来二去,微信上的聊天记录越来越长。

詹姆斯也是个有心人,知道小潘是中国人,就开始自己学中文。他下载了中文学习 APP,每天早上起来背单词,还会在微信上跟小潘说 “今天我学了‘吃饭’,你吃饭了吗?” 虽然有时候发音很奇怪,小潘还是会耐心纠正他。后来小潘才知道,詹姆斯学中文不只是想跟她沟通,还想了解中国文化 —— 他看了《舌尖上的中国》,问她 “是不是真的每个地方的菜都不一样”;他查了中国的传统节日,问她 “春节是不是要吃饺子”。

就这么处了小半年,2019 年 3 月的一天,小潘去超市买东西,出门的时候突然下雨了。她没带伞,想着 “雨不大,跑回家就行”,结果刚跑了几步,雨越下越大,等她冲回出租屋,浑身都湿透了,买的面包和牛奶也泡了水。她又委屈又生气,掏出手机就跟詹姆斯吐槽。詹姆斯听了,立马说 “你别难过,我明天去看你”。

第二天早上,小潘刚起床,就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是詹姆斯,手里拎着早餐和一把新伞。没等小潘说话,詹姆斯就红着脸说 “我喜欢你,想跟你在一起,以后你再遇到这种事,我来照顾你”。小潘当时就愣住了,反应过来之后,眼泪一下子就掉了 —— 在异国他乡,有人能这么在乎自己,这种感觉太温暖了。她点了点头,俩人就这么确定了恋爱关系。

小潘把谈恋爱的事儿跟爸妈说了,她妈在电话里没反对,就是有点担心 “你们俩文化不一样,以后会不会有矛盾?要是他以后不喜欢你了,你一个人在国外怎么办?” 这话让小潘有点焦虑,晚上跟詹姆斯聊天的时候,就把妈妈的担心说了。詹姆斯听了,没犹豫,过了三天,就拿着一个小盒子来找小潘 —— 打开一看,是枚钻戒。

“我知道你担心以后,我也不想让你慌。” 詹姆斯当时有点紧张,说话都有点结巴,“我想跟你结婚,给你一个家,以后不管什么事,咱们都一起面对。” 小潘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眼泪又掉了,这次是开心的泪。她答应了求婚,俩人选了 2019 年 7 月 3 号去领证 —— 那天是詹姆斯的生日,他说 “以后咱们的结婚纪念日和我的生日一起过,省得我忘了”。

领证的时候,有人问小潘 “要不要要彩礼”,毕竟国内结婚大多有这个习俗。小潘跟爸妈商量,她爸妈说 “咱们不图人家的钱,只要他对你好就行,美国这边没这规矩,别让人觉得咱们不懂事”。所以小潘一分彩礼没要,詹姆斯知道后,特别感动,跟她说 “以后我爸妈的就是咱们的,你的爸妈也是我的爸妈”。

结婚之后,小潘很快拿到了美国绿卡,不过她没入美国国籍 —— 她跟詹姆斯说 “我想以后回中国看爸妈方便,要是入了美国籍,签证太麻烦”。詹姆斯特别支持,说 “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都听你的”。本来俩人计划 2019 年底回中国办婚礼,小潘还想着带詹姆斯去绍兴看看,尝尝爸妈做的菜,结果年底的时候疫情来了,航班全停了,婚礼只能往后拖。

2021 年下半年,小潘跟詹姆斯说 “我想生孩子了”,詹姆斯特别开心,立马让她辞了工作。“你别上班了,在家好好养身体,挣钱的事儿交给我。” 詹姆斯说这话的时候,特别笃定。小潘有点犹豫,说 “我在家待着会不会无聊”,詹姆斯笑着说 “你想干嘛就干嘛,看看书、追追剧,不想做家务就请人,你只要把自己照顾好就行”。

就这么着,小潘成了 “全职太太”,但跟咱们印象里 “围着厨房转” 的全职太太不一样 —— 她不用做饭,不用打扫卫生,每天就是散散步、看看书,偶尔跟朋友约着喝咖啡。詹姆斯每天下班回家,会主动做饭,周末的时候还会带她去逛街、看电影。2022 年 6 月 6 号,小潘在加州的一家私立医院生下了儿子,花了 2 万美金 —— 詹姆斯说 “只要你和孩子平安,多少钱都值”。

小潘爸妈知道生了孙子,立马办了签证来美国,帮着照顾她坐月子。她妈看着詹姆斯每天下班就回家抱孩子、洗尿布,偷偷跟小潘说 “这孩子靠谱,你没选错人”。爸妈在美国待了两个月,因为家里的地没人种,只能先回去,走的时候,詹姆斯跟他们说 “等疫情好了,我跟小潘一起回中国看你们”。

孩子满月的时候,詹姆斯跟小潘商量 “让孩子入美国国籍吧,以后上学方便”。小潘想了想,同意了 —— 她觉得孩子以后在美国长大,入美国国籍确实更方便,而且自己保留着中国国籍,以后也能教孩子说中文、了解中国文化。从那时候起,小潘就彻底打定主意,要跟詹姆斯在美国定居。

孩子慢慢长大,小潘闲下来的时候,就想 “不如把咱们的生活分享出去,让大家看看跨国婚姻也能很幸福”。她注册了抖音账号,每天拍点日常:早上詹姆斯给孩子冲奶粉,周末一家人去公园玩,节日的时候詹姆斯给她送礼物。网友看了,都说 “詹姆斯也太好了吧,这才是理想老公”“小潘也太幸福了,羡慕了”。

其实詹姆斯确实挺让人羡慕的 —— 他每周只工作 4 天,周五不用上班,就在家带孩子、做家务。有次小潘拍视频,正好拍到詹姆斯在厨房洗碗,网友评论 “原来美国男人也会做家务”,詹姆斯看到了,还跟小潘说 “做家务本来就是两个人的事,你带孩子已经很辛苦了,我多做点是应该的”。

2024 年 10 月 13 号的露营,就是詹姆斯计划的 —— 他说 “孩子最近总说想去海边,咱们跟爸妈一起去,热闹”。那天一家人在海上待了两天,白天詹姆斯带着孩子玩水,小潘跟婆婆聊天;晚上大家一起烧烤,詹姆斯他爸还弹了吉他。小潘看着眼前的画面,觉得特别满足 —— 她从来没想过,自己能从绍兴的农村走到这里,有这么好的家庭,这么可爱的孩子。

现在小潘和詹姆斯打算生二胎,詹姆斯说 “希望是个女儿,像你一样漂亮”。小潘笑着说 “要是还是儿子也没关系,两个儿子也很幸福”。俩人没因为这事吵过架,不管什么事,都会商量着来 —— 詹姆斯会听小潘的想法,小潘也会考虑詹姆斯的感受,这种互相尊重的感觉,比什么都重要。

有人问小潘 “你后悔来美国吗?不想回中国吗?” 小潘每次都会说 “不后悔,也想回中国,但现在这里有我的家,等孩子再大一点,我会带他回中国看看,让他知道妈妈的家乡是什么样的”。其实对她来说,“留在美国” 不是 “不想回国”,而是 “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她在这边有爱人、有孩子、有安稳的日子,这就够了。

看小潘从绍兴农村走到加州,又组建起这么幸福的家庭,我其实特别有感触 —— 咱们总喜欢评判别人的选择,比如 “她怎么不回国”“她不该当全职太太”,但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 “这个选择是不是适合自己”。

小潘的每一步选择,都不是跟风或者冲动 —— 她想转教学岗,就去国外找机会;遇到喜欢的人,就认真谈恋爱;婚后想稳定,就安心留在美国。她从来没被 “别人觉得该怎么样” 绑架,比如没要彩礼,不是因为她 “不在乎”,而是她和爸妈都觉得 “日子过得好才重要”;保留中国国籍,不是因为她 “不融入美国”,而是她想方便回来看爸妈。这种 “跟着自己的心走” 的勇气,其实挺难得的。

而且跨国婚姻里,最难得的不是 “遇见对的人”,而是 “两个人都愿意为对方改变”。詹姆斯为了小潘学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小潘也为了詹姆斯适应美国的生活;詹姆斯支持小潘保留中国国籍,小潘也理解詹姆斯的工作节奏。他们没有因为文化不一样就吵架,反而把 “不一样” 变成了彼此的新鲜感 —— 詹姆斯会跟小潘学做中国菜,小潘会跟詹姆斯去看美国的球赛。这种双向的包容和理解,才是婚姻能长久的关键。

还有人说 “小潘是因为詹姆斯有钱才跟他在一起”,但其实你看他们的相处就知道,詹姆斯的钱只是让生活更安稳,真正让他们幸福的,是彼此的在乎。小潘淋雨,詹姆斯会立马送伞;小潘担心未来,詹姆斯会马上求婚;小潘备孕,詹姆斯会让她安心养身体。这些细节里的爱,比钱更重要。要是没有这些,就算有再多钱,日子也过不好。

咱们生活里也一样,不管是选工作、选伴侣,还是选生活的地方,都不用跟别人比。有人觉得在大城市打拼好,有人觉得在小县城安稳好;有人觉得结婚好,有人觉得单身好。只要你自己觉得踏实、开心,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就是最好的选择。就像小潘,她没想着要 “活成别人眼里的成功”,只是想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最后,她也真的做到了。

其实人生就像爬山,有人喜欢走平坦的路,有人喜欢走陡峭的路,不管走哪条路,只要能爬到山顶,看到自己想看的风景,就够了。小潘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用害怕选择,也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跟着自己的心意走,认真过好每一天,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来源:猴胖谈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