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评论丨点“油”成金,变“粗粮”为“金粮”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8-27 06:28 1

摘要:山东作为我国石化工业的重要基地,始终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在这片工业热土上,齐鲁石化以科技为先导、以绿色为底色,不仅成功破解低品质原油加工难题,更在产业链协同中走出了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新路,真正实现了从“保供应”到“促升

山东作为我国石化工业的重要基地,始终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在这片工业热土上,齐鲁石化以科技为先导、以绿色为底色,不仅成功破解低品质原油加工难题,更在产业链协同中走出了一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新路,真正实现了从“保供应”到“促升级”的跨越。

以创新之力,实现“粗粮细作”的技术突围。我国部分自产原油因地质条件限制,呈现出高硫、高酸、高氮的特性,被行业誉为难以消化的“粗粮”。像胜利油田,每年就会产出六七百万吨品质相对较差的原油,像这种“粗粮”必须有企业吃掉,才能确保油田产量不受影响。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消化这类原油,不仅关乎油田稳产,更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大局。齐鲁石化主动扛起责任,将加工难度大的胜利油作为主攻方向,坚信“没有差的原料,只有落后的技术”。

针对胜利油特性,齐鲁石化自主研发设计第四常减压装置,实现材质与工艺的双重升级;航煤加氢装置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作用下,能将硫、氮、氧及金属杂质高效脱除,最终产出的航空煤油澄澈胜水。近年来,企业围绕“吃粗粮”每年产出超百项专利,不仅实现了技术自立,更锤炼出别人拿不走的竞争力。今年其航空煤油销量同比增长36%,便是市场对其品质的高度认可。

用链式思维,推动“细粮升值”的价值跃迁。原油从“粗”到“细”仅是第一步,如何让“细粮”变“金粮”,考验的是企业的产业视野与战略格局。齐鲁石化发现,经焦化路线炼出的石油焦虽然产量可观,但国内产能过剩,传统销路难以打开价值空间。他们跳出“为卖而产”的旧思路,转向“需产协同”的新逻辑,主动对接下游企业,开展定制化研发与联合攻关。

当索通公司提出降低石油焦中钒含量的需求后,齐鲁石化迅速响应,通过技术改良实现精准供货,一举将昔日“滞销品”变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如今,其石油焦已稳定供应索通、信发、魏桥等企业,实现价值大幅提升。这一转变,不仅是产品的升级,更是企业从生产型向价值链组织型的深刻蜕变。

借集群优势,共筑“齐鲁力量”的产业生态。齐鲁石化的转型不是孤军奋战。山东作为化工大省,已形成园区化、集群化的完整产业体系,从原油炼化到精细化工,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耦合发展。这种“链式布局”为齐鲁石化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生态,使其能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组织生产、共创价值。

59年来,齐鲁石化累计加工原油4.26亿吨,生产乙烯214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6万亿元,实现利税2483亿元;去年底,总投资超过244亿元的齐鲁石化鲁油鲁炼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齐鲁石化胜利原油加工量将大幅提升,汽、煤、柴油收率将大幅优化,并填补国内高端碳材料、高纯氢气等领域的空白,能源安全和产业升级将得到有效保障。齐鲁石化正以硬举措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进,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

齐鲁石化的实践表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没有捷径,唯靠创新与协同。他们以“吃粗粮”的担当保障能源安全,以“链思维”的智慧开拓价值蓝海,正在书写一段“粗粮——细粮——金粮”的产业进阶传奇。而这,也正是山东深化“链长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不以规模论英雄,而以协同谋共赢,拒绝内卷式竞争,开启融合型发展。

从“一滴油的蜕变”到“一条链的跃升”,齐鲁石化正在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篇章注入强劲的工业力量。(文/陈一钊 陈自强)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