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疑似买到寿衣,新中式服装的扣子之争:迷信还是文化传承?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8-27 18:50 1

摘要:江西南昌的李女士最近被一件旗袍吓得不轻。她发现自己去年网购的旗袍有8颗扣子,面料僵硬,胸前的扣子还是开扣设计。上网一查,活人衣服讲究单数扣,双数扣是给逝者准备的。她怀疑自己买到了寿衣,但店铺早已消失,退货无门。

江西南昌的李女士最近被一件旗袍吓得不轻。她发现自己去年网购的旗袍有8颗扣子,面料僵硬,胸前的扣子还是开扣设计。上网一查,活人衣服讲究单数扣,双数扣是给逝者准备的。她怀疑自己买到了寿衣,但店铺早已消失,退货无门。

这件事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支持李女士,认为商家不该拿寿衣当旗袍卖;也有人觉得她小题大做,扣子数量根本没那么玄乎。新中式服装火了,但关于它的争议也越来越多——到底是传统讲究,还是封建迷信?

李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网上流传着各种“新中式穿着禁忌”:扣子必须单数、衣襟必须右衽、不能用白线缝盘扣……甚至有人为了“避雷”,特地把新买的衣服扣子剪掉一颗。但这些说法真的有依据吗?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研究员方云指出,传统服饰最早用系带,元代才出现纽扣,清代才普及。古人并没有严格规定扣子必须是单数或双数。民间部分地区有“四六不懂”“四六不成材”的说法,但这只是地域性习俗,并非全国通行的规矩。

影视剧造型师王海婷分享了一个案例:她曾给一位老先生定制“新中式”单衣,用了六颗纽扣。老先生收到后委婉表示不能穿,因为懂行的人会忌讳。这说明在某些传统观念较深的群体中,扣子数量确实有讲究。但对普通人来说,穿双数扣子的衣服并不会“招灾惹祸”。

另一个争议点是衣襟方向。网上有人说“左衽是丧服,活人必须右衽”,甚至把穿左衽衣服的人骂成“不懂传统文化”。

方云解释,在古代,“右衽”确实是中原华夏族的标志,而“左衽”多见于少数民族。《论语》里就有“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的说法,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就要被蛮夷同化了。但到了现代,左衽和右衽早已不再是区分华夷的标准,更不是“生死界限”。

《礼记》记载,逝者的衣服要“左衽”,以示阴阳有别。但这属于丧葬礼仪,和日常穿衣无关。现代新中式服装在设计上融合了传统与创新,没必要完全照搬古代形制。

李佳琦直播间曾因售卖双数盘扣的新中式衣服被骂“不尊重传统文化”。有网友怒斥:“新中式的‘新’,是新在封建迷信上吗?”

方云认为,部分商家和博主为了营销,刻意夸大传统服饰的“禁忌”,制造焦虑。比如“扣子必须单数”“衣襟必须右衽”,这些说法缺乏历史依据,却让消费者战战兢兢,生怕穿错衣服“触霉头”。

王海婷提到,现代人对传统服饰的审美已经改变。拍古装剧时,完全还原宋代宽袍大袖的形制,反而会被观众嫌“显胖”“不美观”。新中式服装的魅力在于融合传统与现代,而不是被所谓的“规矩”束缚。

苏州有一条汉服街,男女老少穿着汉服逛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这说明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传统服饰,但并不意味着必须遵守所有“古法”。

方云建议,买新中式服装应以美观、实用为主,不必被陈旧观念绑架。王海婷则认为,如果因为喜欢新中式而去研究传统形制,是好事;但如果仅仅因为“怕忌讳”而不敢穿,就本末倒置了。

李女士的旗袍还在衣柜里。她说偶尔会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有些美不能只看表面”。但或许,她更应该明白:衣服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被衣服的“规矩”吓住。

新中式服装的争议,本质上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穿衣服是个人自由,但别让“迷信”毁了穿衣的乐趣。

来源:海边静听的涛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