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县以实践给出响亮回答:坚定不移地将园区作为招大引强、集聚要素、培育动能的核心载体,以项目建设为“硬支撑”,以营商环境为“软实力”,全力将园区打造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驱动的试验田、发展经济的主阵地。
陇上江南,千帆竞发;发展热土,活力奔涌。在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新格局下,如何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成县以实践给出响亮回答:坚定不移地将园区作为招大引强、集聚要素、培育动能的核心载体,以项目建设为“硬支撑”,以营商环境为“软实力”,全力将园区打造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驱动的试验田、发展经济的主阵地。
从政务服务的提速增温,到项目建设的如火如荼;从传统产业的脱胎换骨,到新兴动能的加速集聚;从机制创新的精准护航,到市场主体的口碑相传……一场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同频共振的发展实践,正在这里迸发出磅礴力量。
机制护航,服务提速: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项目落地、企业成长的土壤。成县深谙此道,以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推动营商环境优化迈向纵深。
走进成县政务服务中心,明亮整洁的环境、规范有序的流程、专业热情的服务,共同构成高效便捷的办事体验。居民张俊英仅用几分钟就办完了注销业务,由衷赞叹:“效率特别高,态度特别好!”
这样的高效体验,源于成县系统性的政务服务变革:对全县1542个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合并、减环、压时、降材”等一系列措施,大幅提升审批效能。截至目前,528个事项办理时限较去年同期缩短13.6%,324个高频事项实现“即办即结”。通过精简材料,打破信息壁垒,强化数据共享,真正实现了“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让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办事的便捷与高效。
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瑞成介绍说,为进一步精准服务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中心在一楼设立个人服务专区与企业服务专区。个人专区以“人生事”为主线,整合新生儿出生、医疗保险、就业社保、退休养老等跨部门服务,实现从出生到退休的闭环办理;企业专区围绕“创业事”全流程,集成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审批、水电气联合报装、变更与注销等业务,大幅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高效服务的背后,更有完善的机制支撑。成县创新实施了“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即“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工作措施、一个实施方案”,为每个重大项目配备“专属管家”。在审批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要素保障“靠前发力”,精准打通项目推进中的“痛点、难点、堵点”。
数据显示,今年中心线上线下受理办结事项3.2万件,按期办结率99.92%;累计收获群众评价14万余条,满意率高达100%。这串数字,是成县营商环境的硬核注脚,彰显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鲜明理念和坚定行动。
项目为王,效率刷新:演绎产业发展“加速度”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一流的营商环境,如强大的磁场,吸引优质项目蜂拥而至,催生愈发强劲的产业脉动。
以“强工业”战略为引领,成县聚焦白酒酿造、有色金属、绿色建材等优势产业链,推动项目提质增效。上半年,全县实施工业项目33项,总投资49.64亿元,为工业经济注入持续动力。
企业感受是营商环境最直观的体现。甘肃冀成鸿运玻璃有限公司董事长焦运现说:“从签约到投产,政府帮我们解决了道路、桥梁、用地各类难题,真正实现了当年招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这一“成县速度”,生动诠释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
据悉,该公司年产7万吨门窗玻璃深加工制造项目,总投资2.45亿元,有效填补了陇东南地区高端玻璃深加工产业链的空白,也成为成县“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成功缩影。
不仅玻璃产业实现飞跃,有色金属领域同样进展显著。位于王磨镇的甘肃瑞能矿业有限公司年处理150万吨铅锌矿选矿厂项目正在青山绿水间加紧建设。
作为省列重大产业项目,它是成县实施“强工业”行动、做强铅锌产业链、打造甘肃重要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的战略支点。公司副总经理胡春表示:“成县提供了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从征地拆迁到修路架桥,从接水接电到手续办理,处处高效顺畅,这坚定了我们投资成县、做大产业的决心。”项目预计年底投产,年销售收入可达13亿元。
其他重点项目也同步加快推进:红川酒业1.2万吨白酒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厂坝矿智慧化矿山、黑潭沟尾矿库工程分别完成投资3482万元和6206万元。
截至6月底,全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0.3%。通过“包抓联”“六必访”及“一企一策”等精准服务措施,成县还有效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促进生产,推动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9%,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
创新驱动,智造赋能:锻造转型升级“强引擎”
行走在成县的产业园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气象扑面而来。创新驱动与智能制造,正共同谱写一曲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今年上半年,成县节能降耗与绿色制造成效显著,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4.8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0.48%,绿色发展底色愈实、成色更足。
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华老字号”,大力推进传统工艺改造和新型工业化,投资12亿元建设年产1.2万吨纯粮原浆白酒项目。公司常务副总李庆松表示,该项目不仅是企业自身扩张,更是响应“陇酒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已完成1200口窖池砌筑,关键自动化设备同步安装,包装物流中心、动力车间等核心设施主体完工。
引人注目的是,红川酒业还积极凸显科技内涵。公司副总经理张守仓说,他们积极引进ABB机器人实现智能化上甑,开创全省先河;新建窖池已申请国家专利,正打造全国第三、西北第一的酿酒车间。
传统建材行业也在绿色智造中焕发新生。走进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设备、厂房掩映在层层花草树木之中。公司把绿色发展融入生产经营各个环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节能环保标杆。通过技术改造,达到国家一级能耗标准,创新利用工业废料制备低碱水泥,达成“超零排放”,并完成矿区边坡复绿,打造“花园式厂区”。
“我们建成智能化管控系统,实现了全链调度、秒级预警、AI能效优化和质量追溯。”公司总经理黄彦文介绍说,智能化验室、设备健康管理系统等实践,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安全环保水平。
同样以科技引领实现绿色转型的还有甘肃厂坝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成州锌冶炼厂。该厂凭借持续的科技创新,在绿色化、智能化的赛道上勇立潮头。打造了陇南市首个“5G+数字化”项目,创造了锌冶炼行业多个“甘肃第一”。此外,其工艺革新的重要成果——甘肃省首家自动剥锌生产线,更是彻底改变了传统人工剥锌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效率低的局面。
科技创新正持续为成县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全县强科技行动深入实施,目前已有9家规上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研发经费支出5366.8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27196.4万元。人才支撑不断夯实,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基础和创新保障。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面向未来,成县将始终秉持“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理念,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厚植投资沃土,把园区建成改革开放的前沿、创新驱动的引擎和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这片希望的热土,正以园区为笔、创新为魂、服务为基,在陇南大地上奋力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一座充满活力、富有竞争力、极具吸引力的产业新高地,正在加速崛起。
来源:陇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