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产旅行综艺里,一直流传着《花儿与少年》“单数季封神”的玄学说法——第一季靠真实出圈、爆梗不断;第三季靠温情走心、口碑攀升;
在国产旅行综艺里,一直流传着《花儿与少年》“单数季封神”的玄学说法——第一季靠真实出圈、爆梗不断;第三季靠温情走心、口碑攀升;
但反观第六季却意外惨遭滑铁卢,豆瓣评分跌至3.9分,让人不禁为这个系列捏一把汗。
然而,就在大家以为这节目也逃不过“综N代越做越垮”的魔咒时,《花儿与少年·同心季》(下面简称《花少7》)却冷不丁的“杀”了回来——仅仅播出两期,播放量便直接冲破5亿大关,豆瓣上也是四五星好评满天飞。
一口气追完两期,小编忍不住感叹:《花少7》能火,真不是靠运气。
它之所以打动这么多人,是因为其精准切中了当下观众最想看的点:我们早就厌倦了明星照着剧本演,更想看的,是一群真实的人如何在旅途中相处、自处、彼此照亮——这才是国产综艺该有的样子!
一、嘉宾选角精准
而这一季的成功,离不开节目组的精准选角。
此次,节目组放弃纯流量思维,转向“情绪价值”导向,组出了一支堪称“内娱综艺最和谐团队”。
每位嘉宾都不是来“搞事情”的,而是真正互补、成熟、能互相给予能量的代表。
比如那英,简直就是定海神针兼笑点发动机。
虽然嘴上不饶人,但却心细得不得了——马思纯晕车,她默默递水、调座位、找药,粗中带细,一下子便奠定了整季温暖的基调。
张晚意也彻底跳出剧里的深沉形象,靠“卡皮巴拉式”冷幽默疯狂圈粉。
一根冰棍非要认真分开吃,绝不共用,这种耿直较真,反而比硬搞笑点自然得多。
而龚俊则是“实干型攻略担当”,做足准备却不忘问价、订错酒店,莽撞得真实可爱,还在行动上悄悄照顾大家,偶像包袱?不存在的。
再加上陈数的理性包容、马思纯的细腻贴心、李沁打包辣椒面的接地气操作……
整个团队维度丰富、性格互补,怎么看怎么舒服。
说实话,比起过去那种靠“互撕”搏热搜的剧本,这种不刻意煽情、却自然流淌的治愈感,才是真正高级的综艺质感。
二、真实、不矫情
除此之外,《花少7》最戳观众的是真实、不矫情。
如今观众早对明星“批头花”、为小事争对错、卖惨博同情的“人设秀场”审美疲劳了。
而《花少7》则偏反其道:李沁打包辣椒面称“回家能煮面”不觉得掉价,张晚意见浴室排队主动提议“轮流洗漱省时间”,众人坦然展现砍价笨拙、素颜黑眼圈。
这些“反矫情”细节,恰恰满足了大众对“真实”的渴望——我们想要的旅行伙伴,从不是完美明星,而是会省钱、懂妥协、共解麻烦的“邻家普通人”。
当综艺成了“好友旅行vlog”,这份亲切感正是当下综艺最缺的共鸣。
虽然有人质疑“完美和谐镜头太多,会牺牲个性”?但答案是否定的。
看点从来都不是对抗互撕,而是性格差异的细微张力:那英的急与张晚意的慢、龚俊的莽与陈数的稳,本就有戏剧感。
高级的节目应在展现成年人用智慧化解分歧,而非任其发酵——这不是“去个性”,而是“成熟个性”的高阶呈现。
结语
纵观《花少》系列,第五季凭“北斗七行”温情翻盘,第六季强抓马翻车。
而《花少7》则做到了精准平衡:既承第五季温情内核,又以“轮流导游”“自主公约”的革新规则,打破平淡体验。
它或许少了些戏剧冲突,但却以素朴道理戳心——最好的旅行,本就是和舒服的人看舒服的风景。
那么屏幕前的你呢?最爱《花少7》中谁的旅行态度?欢迎到评论区留言。
来源:蓝莓影评一点号